蘇州科技學院200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大綱(《水分析化學》)

字號:

一、教學的目的與本課程的任務
    水分析化學是研究水及其雜質(zhì)、污染物的組成、性質(zhì)、含量和它們的分析方法的一門學科。水分析化學是市政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chǔ)課之一,通過水分析化學學習,掌握水分析化學的四大滴定方法(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合滴定法)和主要儀器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水質(zhì)分析的基本操作,注重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培養(yǎng)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本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和考試要求
    第一章:緒論
    1.1 水分析化學概論
    一般了解水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水分析方法的分類(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以及水分析化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發(fā)展方向。
    1.2 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重點掌握各種誤差的表示方法及準確度和精密度表達方法,一般掌握誤差的減免方法。
    1.3 分析結(jié)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
    重點掌握平均偏差和標準偏差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以及置信度和置信區(qū)間, 掌握用Q檢驗法進行可疑數(shù)據(jù)的取舍。
    1.4 有效數(shù)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
    一般了解有效數(shù)字的意義,重點掌握有效數(shù)字的正確表達方法及運算規(guī)則。
    第二章:滴定分析
    2.1 滴定分析的概述
    一般掌握滴定分析的定義和常用的術(shù)語。
    2.2 滴定分析法的分類、滴定方式和滴定反應的條件
    一般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類和四種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一般掌握滴定反應所具備的條件及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幾種方式。
    2.3 標準溶液與基準物質(zhì)
    重點掌握標準溶液的配制方法、濃度表示方法、滴定度及基準物質(zhì)。
    2.4 滴定分析計算
    重點掌握滴定中各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被測物質(zhì)濃度及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酸堿滴定法
    3.1 酸堿平衡的理論基礎(chǔ)
    重點掌握酸堿質(zhì)子理論、酸堿反應的實質(zhì)、酸堿及兩性物質(zhì)的含義。重點掌握酸堿離解平衡及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方法。重點掌握各種酸堿溶液的pH計算。
    3.2 分布曲線
    重點掌握酸堿在不同pH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分布情況、分布系數(shù)的概念和計算。
    3.3 酸堿緩沖溶液
    重點掌握緩沖溶液的作用原理,重點掌握緩沖溶液的pH計算。
    3.4 滴定曲線和酸堿指示劑選擇
    一般掌握酸堿指示劑作用原理,酸堿滴定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滴定過程中滴定突躍范圍的計算及指示劑選擇原則。
    3.5 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重點掌握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標定方法。
    3.6 酸堿滴定的應用
    重點掌握廢水酸度、堿度測定。
    第四章:配合滴定法
    4.1 概述
    重點掌握配合物的概念、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一般掌握配合滴定的發(fā)展進程。
    4.2 EDTA及金屬離子配合物
    一般掌握EDTA與金屬離子的反應及螯合物的特點。
    4.3 金屬離子配合物穩(wěn)定性、穩(wěn)定常數(shù)及其影響因素
    重點掌握酸效應系數(shù)、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配合反應的完全程度和滴定中不同金屬離子所允許的低pH值。
    4.4 金屬指示劑
    一般掌握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和幾種常用的金屬指示劑。
    4.5 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
    重點掌握滴定突躍范圍的計算方法及影響滴定突躍的因素及判斷能否準確滴定的方法。一般掌握指示劑選擇原則。
    4.6 提高滴定選擇性的方法
    重點掌握混合離子分別滴定的方法和原理、提高配合滴定的選擇性的方法和幾種滴定方式。
    4.7 配合滴定的應用
    重點掌握水的硬度測定方法及原理。一般了解其它的應用。
    第五章:氧化還原滴定法
    5.1 氧化還原平衡
    在回顧標準電極電位基礎(chǔ)上,重點掌握條件電極電位及其影響因素,重點掌握如何根據(jù)氧化還原的半反應的電極電位判斷反應方向、速度、完成程度。一般掌握氧化還原的復雜性及氧化還原滴定中控制條件的重要性。
    5.2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終點的確定
    一般掌握氧化還原滴定過程中隨滴定劑的加入,溶液電極電位的變化情況,重點掌握滴定的化學計量點、滴定突躍范圍的電位計算和影響滴定突躍范圍的因素,一般掌握氧化還原指示劑的作用原理及選擇原則。
    5.3 氧化還原滴定的預處理
    一般了解氧化還原滴定中常用的幾種預處理方法。
    5.4 常用氧化還原滴定法
    重點掌握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法和碘量法及其應用,重點掌握CODcr、BOD5、DO、高錳酸鹽指數(shù)測定原理和測定方法。
    5.5 氧化還原滴定結(jié)果計算
    一般掌握各種氧化還原滴定結(jié)果的計算。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
    6.1 概述
    一般了解沉淀滴定法對沉淀反應的要求及沉淀滴定法的應用。
    6.2 滴定方法
    重點掌握銀量法中的三種滴定方法的原理及步驟。
    6.3 銀量法的應用
    重點掌握水和廢水中氯化物的測定,一般了解其它的應用。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
    7.1 概述
    一般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重量分析法的操作以及重量分析法對沉淀的要求。
    7.2 沉淀的形成及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般了解沉淀的形成過程,一般掌握同離子效應、鹽效應、配合效應及酸效應對沉淀溶解度的影響。
    7.3 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及沉淀條件的選擇
    一般了解共沉淀現(xiàn)象、后沉淀現(xiàn)象及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條件。
    7.4 重量分析法的應用
    一般了解硫酸根離子的測定方法。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8.1 概述
    一般了解光譜分析法的分類和各種方法的特點。
    8.2 物質(zhì)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重點掌握物質(zhì)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的原理及吸收曲線。
    8.3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重點掌握朗伯-比爾定律、摩爾吸光系數(shù)及其影響因素。重點掌握朗伯-比爾定律偏離的原因及避免偏離的方法。
    8.4 顯色反應及顯色條件的選擇
    一般掌握光度分析法中對顯色反應的要求,一般掌握顯色反應的影響因素及顯色條件的選擇。
    8.5 吸光度測量條件的選擇
    一般掌握入射光波長、參比溶液和吸光度讀數(shù)范圍的選擇原則。
    8.6 分光光度計的基本部件
    一般掌握分光光度計的基本部件,一般了解分光光度計的工作原理。一般了解目視比色法與吸光光度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
    8.7 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一般掌握正磷酸鹽測定,一般了解其它的應用。
    第九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1 概述
    一般了解原子吸收光譜法的概況,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特點及與分光光度法的異同點。
    9.2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一般掌握共振線、吸收線、譜線輪廓與譜線寬度等概念,一般掌握原子吸收的定量基礎(chǔ),一般了解變寬的因素。
    9.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一般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結(jié)構(gòu)和各部件的作用原理,一般了解火焰原子化、電熱原子化的工作原理。
    9.4 原子吸收光譜法中的干擾及其消除
    一般了解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光譜干擾、背景干擾、化學干擾等干擾因素及消除方法。
    9.5 分析方法及測量條件的選擇
    一般了解分析方法和測量條件的選擇,一般了解原子吸收中靈敏度和檢出限的定義和計算方法。
    9.6 定量分析方法
    一般掌握工作曲線法和標準加入法。
    第十章:氣相色譜法
    10.1概述
    一般了解色譜法的發(fā)展過程、原理和分類、分析流程和色譜圖所反映的物質(zhì)性質(zhì),一般了解色譜儀器的基本構(gòu)造。
    10.2固定相
    一般掌握色譜中對擔體和固定液的要求和選擇原則。
    10.3氣相色譜分析的理論基礎(chǔ)
    重點掌握色譜的有關(guān)術(shù)語、塔板理論及有關(guān)計算,一般掌握速率理論。
    10.4氣相色譜分離操作條件的選擇
    一般掌握載氣流速、柱溫、柱長和柱內(nèi)徑、進樣量、氣化溫度的選擇。
    10.5毛細管色譜
    一般了解毛細管色譜的工作原理。
    10.6檢測器
    一般了解氫火焰檢測器工作原理和特點,一般了解其它各種檢測器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10.7氣相色譜分析
    重點掌握氣相色譜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據(jù)和原理。
    第十一章:物質(zhì)的定量分析
    11.1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
    一般了解沉淀分離法、溶劑萃取分離法、層析分離法和離子交換分離法。
    11.2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
    一般了解試樣的采取和制備、試樣的分解、測定方法的選擇和分析結(jié)果質(zhì)量保證。
    三、 參考書目:
    1、《分析化學》第五版,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水分析化學》第二版,黃君禮主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