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完初稿以后,不妨讓自己的好友讀一下,看看他是否明白文章的每一個句子。因為作者自己常常把想到而沒有表述出來的信息也read into the article,因此不容易發(fā)現(xiàn)表述不清的問題。
處理完了表述問題以后,就進入“深加工”階段。英語寫作調韻律感,即使是高深的學術文章,讀起來常常也會很有“樂感”。這種“樂感”主要來自于句子結構的變化與組合。簡而言之,就是長短結合,錯落有致。英語的句子結構變化比較多,但我們在寫作時受漢語的影響很深,寫出的句子常常整齊劃一,缺少變化。我們在加工時,就要有意地想:某幾個簡單句能加工成一個復合句或者復雜句;我們的每一個句子的主語是否都是“人”(從頭到尾都是he或者we),是否可以用一個抽象名詞或者一個ing結構來充當其中某些句子的主語,以此構成主語的變化;在一個“意群”中,是否每個句子都是以主語開始;是否每個句子的謂語動詞都是簡單的一個動詞,能否把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改成詞組;能否構成一個又一個“短句+長句+短句”的意群組合;對于每一個表述,都可以想一下,這種表述是否太中文化,英語是否有更簡單的表達。
某個大詩人曾經(jīng)說過:詩是“寫”出來的,而不應該是“作”出來的。但對我們英語初學者而言,在練習時,還是應該一次又一次地、有意識地經(jīng)歷這樣的“作”的過程。“作”多了,方能在“臨戰(zhàn)”時瀟灑地“寫”。
處理完了表述問題以后,就進入“深加工”階段。英語寫作調韻律感,即使是高深的學術文章,讀起來常常也會很有“樂感”。這種“樂感”主要來自于句子結構的變化與組合。簡而言之,就是長短結合,錯落有致。英語的句子結構變化比較多,但我們在寫作時受漢語的影響很深,寫出的句子常常整齊劃一,缺少變化。我們在加工時,就要有意地想:某幾個簡單句能加工成一個復合句或者復雜句;我們的每一個句子的主語是否都是“人”(從頭到尾都是he或者we),是否可以用一個抽象名詞或者一個ing結構來充當其中某些句子的主語,以此構成主語的變化;在一個“意群”中,是否每個句子都是以主語開始;是否每個句子的謂語動詞都是簡單的一個動詞,能否把其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改成詞組;能否構成一個又一個“短句+長句+短句”的意群組合;對于每一個表述,都可以想一下,這種表述是否太中文化,英語是否有更簡單的表達。
某個大詩人曾經(jīng)說過:詩是“寫”出來的,而不應該是“作”出來的。但對我們英語初學者而言,在練習時,還是應該一次又一次地、有意識地經(jīng)歷這樣的“作”的過程。“作”多了,方能在“臨戰(zhàn)”時瀟灑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