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江鄉(xiāng)一名苗山教師守護十六個留守孩子

字號:

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鄉(xiāng),有座當?shù)厝朔Q為美女山的高山;美女山一個陡峭的土坡上,依次建著百余戶苗家吊腳樓。這就是八江鄉(xiāng)汾水村中干屯。屯里一塊不大的平地上,建有一座木屋,這就是中干屯教學點。
    說是教學點,當?shù)厝藚s習慣稱為中干小學,小學只有一名教師和16名學生。這16名學生都是苗胞,他們年輕的父母都忙于生計,紛紛外出到廣東、浙江一帶打工去了,家里只有爺爺奶奶留守。
    2003年,隨著9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實施,三江縣對一些村屯學校進行了整合??紤]到中干屯離山下的汾水村(侗族)學校太遠,得走一個半小時山路,于是教育部門決定成立中干小學,讓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在這里上學(三級以上的,則下到山下學校上學)。村民們?yōu)榱私ㄐ?,讓出了村中的一塊平地(約有200多平方米),并組織全屯勞力到山下一所學校運回一批上世紀60年代的木房舊料,搭建了校舍。
    中干小學只有一、二年級,采取復式教學;的一名教師叫楊于林,今年43歲,教齡已達22年。他的家在離學校60多里山路的八江鄉(xiāng)三團村,21歲高中畢業(yè)出來當民辦教師,至今已換了13個地方,都是偏僻的高山(大山)學校,直到2005年2月才轉為公辦教師。在這里,沒有電視沒有卡拉OK,寂寞時只有手機里的MP3那幾首重復的歌曲伴隨著他,但他毫無怨言。他覺得高山里的孩子特別是村里的留守兒童需要他,而且他以為,他自已也是在做一件平凡而又偉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