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中預測技巧運用的點滴體會

字號:

北京求學三年,畢業(yè)前夕,心中難免不回憶起三年來的點點滴滴,其中,學習同傳的過程構筑了回憶的線索之一。同傳讓我深深驚嘆于英漢語言之間的魔力變幻,驚嘆之余也積累了些許對同傳的體會。借此機會訴諸筆端,草草追逐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僅供同傳愛好者們參考。
    在同聲傳譯的過程中,譯員始終處于工作壓力中,特別是時間壓力。為了獲得更好的翻譯效果,譯員需要應用一系列技巧,例如斷句、重復、等待、歸納等。這一系列的技巧使同傳成為可能,幫助譯員跨越了英漢語言的鴻溝。但在我看來,應用這些技巧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通過預測才能適時、準確、靈活地應用技巧。所謂預測,就是在實際的話語說出之前預先推測到譯入語中可能出現(xiàn)的信息的能力。預測,不是未卜先知,也不是純粹的主觀臆斷,而是一種有理有據(jù)的邏輯推理。
    預測在同傳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預測能夠減輕譯員的工作壓力。特別是在英漢同傳中,譯員承受著聽力壓力,正確應用預測策略則會大大降低聽力負擔。例如,一個簡單的however可以讓譯員預測到其后的信息與先前信息必然相反,因此只要抓住了先前信息,借助于however生成的預測,譯員可以相對從容地邊聽邊轉為譯入語。其次,預測還能有助于提高翻譯效果。同傳,盡管從字面看來,譯員是在緊隨講話人之后翻譯,但實際上譯員在聽和譯之間還會經(jīng)過一個加工理解的過程,而并非為講話人做字字對應。在加工理解過程中,譯員就需要分析使用預測。例如下面這句話:
    (1) In recent years trade ties between Europe and East Asia have expanded rapidly.
    這句話雖然簡單,卻也能反映出譯員應用預測技能的高低。初學同傳的譯員往往會跟地非常緊,初衷是為了避免信息遺漏,卻同時也排斥了預測的空間。因此,初學者可能會這樣翻譯:“近年來,貿易聯(lián)系,指的是歐洲和東亞的貿易聯(lián)系,擴展迅速?!憋@然,初學譯員是緊隨其后,沒有應用預測,因此不得已用了重復技巧,使翻譯有些羅嗦。通常在聽到ties及其同義詞relations時,譯員應該預測到后面會緊跟固定搭配between…and,有了預測后,譯員就不會急于翻譯ties,而會等待后面的限定成分,因此會形成更加嚴緊精練的譯出語:“近年來,歐洲和東亞地貿易聯(lián)系發(fā)展迅速。”
    那么又如何能夠在同傳過程中形成預測呢?同傳中的預測可以分為兩大類:語言預測和話題預測。在語言預測方面,主要需要歸納總結同傳中的英語語言特點;話題預測方面,就是從話題入手,形成相關預測,主要依賴于平時的積累和精心準備,厚積薄發(fā)。下面將分別做簡要介紹。
    在語言預測方面,譯員可以注意能夠提示預測的語言規(guī)律,如短語搭配、句子之間表示邏輯關系的連接詞等。下面將從短語搭配和連接詞兩個方面稍加闡述。
    短語搭配因為其規(guī)律性為同傳提供了難得的預測機會。在同傳過程中,如果能夠注意以下短語搭配,則既能減輕壓力,又可以提高同傳質量。
    1. 表示二者關系的搭配,如difference/disjunction/disparity/relations between…and等。這時,譯員應注意等待,等到后面的限定成分出現(xiàn)再開始譯出,不然的話,句子容易瑣碎。
    2. 表示屬性的抽象名詞,如importance, significance, necessity等等。這時,譯員應預測到僅僅出現(xiàn)一個抽象的importance是無法達到交流的目標的,后面必然會出現(xiàn)限定成分,通常是of引出的介賓短語。例如:
    (2)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wildly recognized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顯然,其中的importance是抽象名詞,只能泛泛地表示“重要性”的概念,難以達到交際目的。因此,應該預測到其后通常會緊跟限定成分,自然地,就會等待of結構出現(xiàn)后再開始翻譯。
    3. 一詞多義的情況。
    在出現(xiàn)多義詞的時候,譯員在判斷出其準確詞義前要盡量選用上位詞做譯出語,這樣便于后面的調整。例如:
    (3) There are some areas in your paper where improvement can be made.
    顯然,其中的area是多義詞(地區(qū)?地方),當具體意思尚不確定時,應盡量譯成“地方”,以便于調整。相反,如果徑直譯成“地區(qū)”,后面就比較被動了。
    連接詞是串接句子的邏輯橋梁,通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類似的連接詞很多,如however, therefore, consequently 等,而且也不限于連詞,也可以是像another, strangely 這樣的形容詞、副詞等。借助這樣的連接詞就可以較為準確地進行句子之間以及段落之間的預測了。如當聽到however時,就可以自然地以剛剛聽過的信息的對立面對下文進行預測;當聽到another時,自然可以預測到下文和剛剛聽過的部分構成并列關系,與上文在結構或語義上是相同或相似的。
    語言預測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員英語語言功底,同時需要留心語言的細微之處并加以總結;而話題預測則更多地取決于譯員的知識結構、信息儲備等綜合素養(yǎng)了。話題預測的理論基礎是圖式理論(Theory of Schema)。所謂圖式也就是大腦語義記憶中關于事件一般性順序的結構,有助于理解語篇的全篇性連貫。例如,段落中的中心句(Topic Sentence)就可以作為段落的圖式,借助該中心句就能否對整個段落的內容進行預測了。因此,譯員在同傳過程中需要快速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找到中心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用到上面在講語言預測時提到的對連接詞的分析。例如,通常都是however后才是真正的觀點所在,另外consequently后面的結果部分通常來說比前面的原因更重要,更有可能成為中心句。無疑,豐富的知識儲備,完備的知識結構可以幫助譯員更快更準地抓住講話主旨,從而形成圖式,便于預測。因此在日常積累中,要求譯員做有心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是童心未泯,這樣會提高自己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初出茅廬,難以感悟同傳真諦;只言片語,難以說盡預測寶典。與各位同傳愛好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