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基礎(chǔ)知識—臺、港、澳地區(qū)概況—內(nèi)容
1、我國的第一大島:
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
2、臺灣漢族的祖籍和方言概況:
臺灣漢族大多數(shù)是福建、廣東兩省的移民。福建移民約占八成左右,祖籍以泉州、漳州兩地居多,所說方言為閩南話。廣東移民,祖籍以梅縣、潮州兩地客家人居多,所說方言為客家話。
3、祖國大陸居民開始有組織地開發(fā)臺灣。
三國時代大陸居民開始有組織地開發(fā)臺灣。
4、中國政府正式設(shè)官建制,管轄臺灣、澎湖的時間:
宋、元時期。
5、臺灣民間送禮的禁忌:
1)禁用粽子送人(居喪之家);
2)禁用甜果(年糕)、糕點送人(年節(jié)祭品);
3)禁用扇子送人(意味遲早要拋棄對方);
4)禁用雨傘送人(閩南語“雨傘”與“互散”同意);
5)禁用刀剪送人(“一刀兩斷”“一剪兩斷”);
6)禁用鏡子送人(易打破,破鏡難圓);
7)禁用手巾送人(“送巾離恨”);
8)禁用鐘送人(“送終”);
6、臺灣景點:
日月潭:位于南投縣阿里山風(fēng)景區(qū);是臺灣的天然湖,有臺灣“天池”這稱,被譽為臺灣八景中的一景。
陽明山:位于臺北市郊;是臺灣、景色最美的郊野公園,尤以春天怒放的櫻花聞名全島。
北投溫泉風(fēng)景區(qū):位于臺北市。號稱“溫泉之鄉(xiāng)”,是中國的溫泉區(qū)。北投三大景觀是:梵剎鐘聲、北投夜色、磺泉玉霧;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于臺北市;收藏歷代文物精品60余萬件。
安平古堡和赤嵌樓:位于臺南市;鄭成功承天府署舊址,屬臺灣省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水斷崖:位于東海岸,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綿亙21公里。
太魯幽峽:位于東海岸,為奇冠天下的20公里長大理石峽谷。
7、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在地理上的組成部分;
香港島、九龍、新界。
8、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花:
紫荊
9、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紫荊花紅旗)的象征意義:
紅旗——代表祖國
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
紫荊花紅旗——寓意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并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fā)達。
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熱愛祖國。
花、旗分別采用紅、白不同顏色——象征“一國兩制”;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主要方針: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1、香港特區(qū)最重要的權(quán)力機構(gòu):
行政長官——政府:政務(wù)司、財政司、律政司、各局、處、署等;
立法會(立法機關(guān));
司法機關(guān):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qū)域法院;
12、香港在國際上的經(jīng)濟地位(亞太地區(qū)的四個中心):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航運中心:香港維多利亞港與美國舊金山、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并列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港內(nèi)的葵涌貨柜碼頭是世界的集裝箱碼頭香港有世界的獨立船東總部;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僅次于紐約、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貿(mào)易中心:貿(mào)易規(guī)模已躋身全球八強。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航空中心:貨運量、客運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13、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四大支柱產(chǎn)業(yè):
金融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旅游業(yè)和制造業(yè);
14、香港人相約飲茶、宴請時的禮儀與禁忌:
相約飲茶時?;ハ嗾宀?。
宴請時,客人要待主人說“起筷”才開始進食。
手肘不能橫抬,不能枕桌。
不能“飛象過河”(取碟子中遠處菜)。
不能“美人照鏡”(將碟子取起倒菜)。
喝湯不要出聲。
餐畢碗中不要留食。
喝酒吃菜時,不宜手不離筷。
上魚時魚頭要對著客人方向。
吃魚時不要翻轉(zhuǎn)魚身(寓“翻船”之意)。
15、香港人送禮的禁忌:
忌送時鐘(送終);
忌送書籍(輸);
忌送毯子(壓財);
16、俯覽香港全貌的地點:
太平山(港島點)。
17、世界上最先進、香港的賽馬場:
沙田賽馬場;
18、香港天壇大佛:
位于寶蓮寺外,總高34米,是世界第二大露天銅佛像,僅次于無錫靈山大佛。
19、香港黃大仙祠及黃大仙來歷:
香港黃大仙祠為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廟的分廟。黃大仙在香港民間為第一大神,故該廟香火極盛。
傳黃大仙為道教葛洪弟子、地行仙黃野人,肉身常在人間,度化眾人。
20、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在地理上的組成部分:
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huán)島。
21、澳門經(jīng)濟長期以來的主要產(chǎn)業(yè):
以*業(yè)(賭業(yè))為主。澳門*業(yè)有悠久歷史,20世紀初開始興盛,成為世界的賭城之一,有“東方蒙特卡洛”之稱。
22、澳門的標志性建筑及其歷史和名稱由來:
大三巴牌坊。原為圣保羅大教堂,始建于1602年,由逃亡來澳的日本天主教徒建造。后毀于大火,僅存石階及教堂巴洛克式正立面,成為現(xiàn)今“牌坊”模樣。“三巴”系“圣保羅”的訛音。
23、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一詞的由來:
建于1488年的媽祖閣,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供奉天后媽祖。
“macau”一詞即源于此廟粵語的俗稱“媽閣”。
24、俯覽澳門全景的地點:
西望洋山山頂。
25、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夏條約》的簽署地:
澳門的觀音堂(普濟禪院)。
1、我國的第一大島:
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
2、臺灣漢族的祖籍和方言概況:
臺灣漢族大多數(shù)是福建、廣東兩省的移民。福建移民約占八成左右,祖籍以泉州、漳州兩地居多,所說方言為閩南話。廣東移民,祖籍以梅縣、潮州兩地客家人居多,所說方言為客家話。
3、祖國大陸居民開始有組織地開發(fā)臺灣。
三國時代大陸居民開始有組織地開發(fā)臺灣。
4、中國政府正式設(shè)官建制,管轄臺灣、澎湖的時間:
宋、元時期。
5、臺灣民間送禮的禁忌:
1)禁用粽子送人(居喪之家);
2)禁用甜果(年糕)、糕點送人(年節(jié)祭品);
3)禁用扇子送人(意味遲早要拋棄對方);
4)禁用雨傘送人(閩南語“雨傘”與“互散”同意);
5)禁用刀剪送人(“一刀兩斷”“一剪兩斷”);
6)禁用鏡子送人(易打破,破鏡難圓);
7)禁用手巾送人(“送巾離恨”);
8)禁用鐘送人(“送終”);
6、臺灣景點:
日月潭:位于南投縣阿里山風(fēng)景區(qū);是臺灣的天然湖,有臺灣“天池”這稱,被譽為臺灣八景中的一景。
陽明山:位于臺北市郊;是臺灣、景色最美的郊野公園,尤以春天怒放的櫻花聞名全島。
北投溫泉風(fēng)景區(qū):位于臺北市。號稱“溫泉之鄉(xiāng)”,是中國的溫泉區(qū)。北投三大景觀是:梵剎鐘聲、北投夜色、磺泉玉霧;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于臺北市;收藏歷代文物精品60余萬件。
安平古堡和赤嵌樓:位于臺南市;鄭成功承天府署舊址,屬臺灣省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水斷崖:位于東海岸,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綿亙21公里。
太魯幽峽:位于東海岸,為奇冠天下的20公里長大理石峽谷。
7、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在地理上的組成部分;
香港島、九龍、新界。
8、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花:
紫荊
9、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紫荊花紅旗)的象征意義:
紅旗——代表祖國
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
紫荊花紅旗——寓意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并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fā)達。
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熱愛祖國。
花、旗分別采用紅、白不同顏色——象征“一國兩制”;
10、《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的主要方針: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1、香港特區(qū)最重要的權(quán)力機構(gòu):
行政長官——政府:政務(wù)司、財政司、律政司、各局、處、署等;
立法會(立法機關(guān));
司法機關(guān):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區(qū)域法院;
12、香港在國際上的經(jīng)濟地位(亞太地區(qū)的四個中心):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航運中心:香港維多利亞港與美國舊金山、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并列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港內(nèi)的葵涌貨柜碼頭是世界的集裝箱碼頭香港有世界的獨立船東總部;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僅次于紐約、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貿(mào)易中心:貿(mào)易規(guī)模已躋身全球八強。
亞太地區(qū)的國際航空中心:貨運量、客運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13、香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四大支柱產(chǎn)業(yè):
金融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旅游業(yè)和制造業(yè);
14、香港人相約飲茶、宴請時的禮儀與禁忌:
相約飲茶時?;ハ嗾宀?。
宴請時,客人要待主人說“起筷”才開始進食。
手肘不能橫抬,不能枕桌。
不能“飛象過河”(取碟子中遠處菜)。
不能“美人照鏡”(將碟子取起倒菜)。
喝湯不要出聲。
餐畢碗中不要留食。
喝酒吃菜時,不宜手不離筷。
上魚時魚頭要對著客人方向。
吃魚時不要翻轉(zhuǎn)魚身(寓“翻船”之意)。
15、香港人送禮的禁忌:
忌送時鐘(送終);
忌送書籍(輸);
忌送毯子(壓財);
16、俯覽香港全貌的地點:
太平山(港島點)。
17、世界上最先進、香港的賽馬場:
沙田賽馬場;
18、香港天壇大佛:
位于寶蓮寺外,總高34米,是世界第二大露天銅佛像,僅次于無錫靈山大佛。
19、香港黃大仙祠及黃大仙來歷:
香港黃大仙祠為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廟的分廟。黃大仙在香港民間為第一大神,故該廟香火極盛。
傳黃大仙為道教葛洪弟子、地行仙黃野人,肉身常在人間,度化眾人。
20、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在地理上的組成部分:
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huán)島。
21、澳門經(jīng)濟長期以來的主要產(chǎn)業(yè):
以*業(yè)(賭業(yè))為主。澳門*業(yè)有悠久歷史,20世紀初開始興盛,成為世界的賭城之一,有“東方蒙特卡洛”之稱。
22、澳門的標志性建筑及其歷史和名稱由來:
大三巴牌坊。原為圣保羅大教堂,始建于1602年,由逃亡來澳的日本天主教徒建造。后毀于大火,僅存石階及教堂巴洛克式正立面,成為現(xiàn)今“牌坊”模樣。“三巴”系“圣保羅”的訛音。
23、澳門的葡文名稱“macau"一詞的由來:
建于1488年的媽祖閣,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供奉天后媽祖。
“macau”一詞即源于此廟粵語的俗稱“媽閣”。
24、俯覽澳門全景的地點:
西望洋山山頂。
25、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夏條約》的簽署地:
澳門的觀音堂(普濟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