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學語文(專)試題

字號:

課程代碼:00010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各篇中運用完全歸納論證法的是( )
    A.《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科學的春天》
    C.《咬文嚼字》 D.《發(fā)揚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2.《論“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的中心論點是( )
    A.狗性總不大會改變的
    B.總而言之,不過說是“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簡直應(yīng)該打而已
    C.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D.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散文集《背影》的作者是( )
    A.王蒙B.巴金C.朱光潛D.朱自清
    4.秦牧用以說明散文創(chuàng)作要重視選材的語句是( )
    A.一個作品,幾十萬字也好,幾百字也好,也總有它的“核”
    B.有了線,有了珍珠,還必須有一雙巧手把它們穿起來
    C.筍尖比筍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
    D.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的亂石,并無損于大山的壯觀
    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仁B.義C.道D.德
    6.貫穿《朋黨論》始終的對比是( )
    A.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性質(zhì)
    B.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面對利害的表現(xiàn)
    C.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歷史作用
    D.人君對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態(tài)度
    7.《現(xiàn)代自然科學中的基礎(chǔ)學科》:“還有一種星,名叫‘黑洞’,其實不是洞,是光出不來的星?!边@里所用的說明方法是( )
    A.引用B.比較C.詮釋D.定義
    8.《沙漠里的奇怪現(xiàn)象》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 )
    A.采取對話表現(xiàn)形式
    B.說理同敘事相融合
    C.大量運用掌故,引述古籍
    D.把說明對象人格化,使說明過程帶有故事性
    9.下列各句中,綜合運用兩種說明方法的是( )
    A.菊花在我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與玫瑰、茉莉、石榴、葡萄、菠菜、甘蔗等植物不同,那些都是古代外來的
    B.在成年人,肚子餓的時候,油鍋里沒有菜煮,細菌也不來了
    C.人們又給不同品種的菊花起了許多非常美麗富有詩意的名字,舉幾個例說,如金芍藥、黃鶴翎、紫袍金帶……
    D.現(xiàn)在我們有了“短日照培植法”,用縮短陽光對植物的照射,而促使菊花提前一個月到兩個月開放
    10.下列科學小品中,文學色彩濃厚,語言風趣幽默的是( )
    A.《蘇州園林》B.《菊花》
    C.《白絲翎羽丹砂頂》D.《我們肚子里的食客》
    11.《北京的春節(jié)》所記民俗風情依次發(fā)生在( )
    A.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B.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九
    C.從除夕到正月十九D.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12.《箱子巖》中,作者刻畫跛腳什長的目的是( )
    A.贊美湘西人民賽龍舟的狂熱
    B.欣賞湘西人民與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態(tài)度
    C.引起人們對生存的惶恐
    D.呼喚人們療治痼疾,改變湘西的現(xiàn)狀
    13.《哭小弟》結(jié)構(gòu)上的特征是( )
    A.單線順敘B.雙線平行
    C.塊狀交錯D.單線倒敘
    14.《都江堰》作者認為都江堰比長城更偉大的重要的理由在于( )
    A.建筑的時間B.建筑的功用
    C.建筑的規(guī)模D.建筑的藝術(shù)
    15.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想念它”,是因為地壇( )
    A.啟發(fā)他思考人生B.使他認識古跡
    C.引導他考察民風D.讓他融進自然
    16.下列句子中直接贊美柳敬亭說書技藝的是( )
    A.悠悠忽忽,土木形骸B.描寫刻畫,微入毫發(fā)
    C.不怕其齒昔舌死也D.直與王月生同其婉孌
    17.毛澤東《沁園春。雪》中“一代天驕”是指( )
    A.李世民B.贏政C.趙匡胤D.鐵木真
    18.下列詩句中,暗示游子遠去的是( )
    A.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B.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C.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D.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19.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能體現(xiàn)作者構(gòu)思新穎,描寫生動美妙的語句是( )
    A.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C.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D.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0.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綜合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的語句是( )
    A.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B.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C.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D.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至五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題干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1.《論氣節(jié)》在論證“氣是敢作敢為”的論點時,所用事實論據(jù)有( )
    A.東漢“黨錮”B.東晉陶淵明躬耕田畝
    C.宋朝大學生請愿罷免*臣D.先秦孟子提倡“浩然之氣”
    E.明朝東林黨攻擊宦官
    22.《菊花》:“南宋末年,富商大賈和官吏們私人培養(yǎng)菊花的更多,劉克莊說福建建陽一個姓馬的富人收養(yǎng)了一百種菊花?!边@里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
    A.引用B.詮釋
    C.比較D.舉例
    E.數(shù)據(jù)
    23.《追悼志摩》的主要內(nèi)容有( )
    A.對志摩生平的敘述B.對志摩遇難的悲痛
    C.對志摩人生理想的贊許D.對志摩為理想奮斗的稱美
    E.對志摩人品、詩風的高度評價
    24.《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許行》所駁斥的農(nóng)家的觀點與主張有( )
    A.人之初,性本善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C.民為貴,君為輕D.賢者與民并耕
    E.市賈不貳,國中無偽
    25.下列詩句中運用對偶的有( )
    A.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B.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C.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D.方宅十余畝,草層八九間
    E.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三、詞語解釋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6.杜撰了一則施耐庵如何寫《水滸》的故事
    杜撰:
    27.惟天為大,惟堯則之
    則之:
    28.虛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壅蔽:
    29.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壽:
    30.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
    次:
    四、簡析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1.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shù)畫,而園林是美術(shù)畫,美術(shù)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1)這段文字的說明中心是什么?
    (2)這段文字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舉一例。
    (3)這段文字采取了哪種說明順序?
    3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民久于獄,與胥卒表里,頗有奇羨。山陰李姓,以殺人系獄,每歲致數(shù)百金??滴跛氖四暌陨獬觥>訑?shù)月,漠然無所事,其鄉(xiāng)人有殺人者,因代承之,蓋以律非故殺,必久系,終無死法也。五十一年,復援赦關(guān)系等謫戍,嘆曰:“吾不得復入此矣!”故例,謫戍者移順天府羈候,時方冬停遣,李具狀求在獄候春發(fā)遣,至再三,不得所請,悵然而出。
    (1)寫出這段文字兩個層次的大意。
    (2)山陰李姓為何愿入獄中?
    (3)這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現(xiàn)實?
    33.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近聽呂叔湘先生說了個比喻,他說教育的性質(zhì)類似農(nóng)業(yè),而絕對不像工業(yè)。工業(yè)是把原料按照規(guī)定的工序,制造成為符合設(shè)計的產(chǎn)品。農(nóng)業(yè)可不是這樣。農(nóng)業(yè)是把種子種到地里,給它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等,讓它自己發(fā)芽生長,自己開花結(jié)果,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呂先生的這個比喻說得好極了,辦教育的確跟種莊稼相仿。……但是比喻究竟是比喻,把辦教育跟種莊稼相比,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相同的是工作的對象都有生命,都能自己成長,都有自己成長的規(guī)律。不同的是辦教育比種莊稼復雜得多。種莊稼只要滿足莊稼生理上生長的需要就成,辦教育還得給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啟迪智慧、鍛煉能力的種種條件,讓他們能動地利用這些條件,在德智體各方面逐步發(fā)展成長,成為合格的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人才。
    (1)文中用比喻說理,請指出其中的喻體與被喻體。
    (2)文中說明的教育特點是什么?
    (3)這里所說教育的終目的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34.古語云:“千里之堤,潰于一穴”。據(jù)此,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