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課程,隨著教學條件和教學對象的不斷變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這就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地在新的教學情景中進行教學設計,以適應教學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要求。為了促進廣大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鉆研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幫助廣大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們在前幾年開展“三定(定教師、定時間、定課題)備課”活動的基礎之上,拓展為“三定四課(備課、說課、聽課和評課)”活動?,F(xiàn)結合“信息技術”“三定四課”活動對說課作簡要分析,供大家參考,以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還望得到專家和同行的指教。
說課是近幾年來在我國中小學各學科教研活動中日漸興盛的一種較好的教研活動形式,目前對“說課”雖然尚未找到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根據(jù)教研實踐經(jīng)驗,我們認為,說課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和教學科研水平為目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是授課教師就某一具體教學課題,在充分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層次分明、條例清晰地向專家和同行教師們說明本節(jié)課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等問題,即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過程并展示進行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jù);然后,由專家和同行教師們根據(jù)有關教學理論和經(jīng)驗對該教學設計進行評說和討論,研究并確定該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改進意見;后再由授課教師跟據(jù)改進見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的過程。 說課的一般包括: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媒體、說設計和說小結等過程,現(xiàn)分別分析如下。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材的概念也得以拓展,教材不僅僅指紙質的書面教材,還應包括電子教材(光盤資料或網(wǎng)絡資源)。這是因為目前有很多地方的《信息技術》教材都有配套光盤(教材)。
“說教材”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之上,說明本課教學內容在這本(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說出本課的知識結構、特點以及與學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分清本課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跟據(jù)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說明確定“地位”、“作用”、“結構”、“特點”、“聯(lián)系”、“重點”和“難點”的依據(jù)。
二、說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基本的因素之一,對學生的充分認識,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技術,學生有關“信息”的知識水平、“技術”操作能力和對“信息”的意識及思想情感都大不相同,因此,“說學生”在信息技術說課活動中尤為重要。
“說學生”就是在充分認識、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之上,說明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能力結構、認知結構、接受水平,當前的發(fā)展水平以及潛在的可能發(fā)展水平、學生的共性以及個別差異等。
三、說目標
這里所說的目標即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方面,一般學科大都強調知識目標,而信息技術學科更注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說目標”是指教師要說明,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訓練哪些技能并且培養(yǎng)哪些情感、道德以及非智力因素。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工具課程,因此,很多教師在說課時,往往對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技能的教學方法或措施說得頭頭是道,而對培養(yǎng)學生文明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以及網(wǎng)絡安全和網(wǎng)絡倫理等方面的情感卻涉及很少,甚至淡忘。這是我們教師在信息技術說課時往往容易忽略的地方。另外,有關教學目標的確定還必須切合學生的實際,即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根據(jù)《指導綱要》、教學內容、年齡特征以及認知結構,合理地確定本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并說明這樣確定的有關依據(jù)。
四、說教法
教法是指教師為實現(xiàn)某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為此而選用的教具。教法的選擇是在分析教材、學生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在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指導下,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的要求分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說教法”就是要求教師說明,如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和目標要求并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科學設計教學“任務”,綜合選用講練結合、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以便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從而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分別說明采用這些教法的依據(j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時尚,但是“任務驅動”本身不能說是一種教學方法,嚴格地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教學理念,即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一種適合于操作類教學內容的教學思想。如今,絕大都數(shù)《信息技術》教材都采用“任務驅動”的思想編寫,因而,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實踐中努力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貫徹“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
五、說學法
學法是指學生為達到某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為此而選用的學具。學法的選擇也是在分析教材、學生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在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指導下,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的要求分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學法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齡特點、認知結構特點、學科知識水平、能力結構特征、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等因素,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學法”的內容在“說課”活動中,往往被許多說課教師所忽視,而這恰恰又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需要重視的。這是因為,一方面,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快、教學內容多,如果學生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就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為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作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即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開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學習。因此,說課教師要說出教學中如何努力提高并維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說出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說出如何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并善于舉一反三,以便更好地更多地學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用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說出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合作”;說出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終使學生的心理、生理等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
六、說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日趨廣泛,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教學信息的載體的多樣化,即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目前,很多中小學都建設了校園局域網(wǎng)或網(wǎng)絡教室,并建設了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這使得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過程更加形象,教學活動更加和諧。另外,很多教師在備課時還精心制作了課件或選用了一些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
“說媒體”就是要求授課教在說課時,先交待上課時擬采用的教學(媒體)環(huán)境,自己制作或選用的教學軟件,必要時作些演示,并說明選用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軟件的理論依據(jù)或指導思想。
七、說設計
一般來說,說課的這個階段應該是“說過程”,但是由于說課是在上課之前的教研活動,因此,嚴格地說,傳統(tǒng)意義的“說過程”應該是“說設計”,即說明教學過程設計。
“說設計”就是要把整個教學過程的總體安排,即時間分配和教學建議等介紹給大家,其中包括新課的引入、新課的展開、練習的設計、小結如何安排、作業(yè)如何布置、板書如何設計等等。并且要說明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jù);說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如何安排并有機結合的,說明教學過程的構想與整體分析;說明本課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用具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突破本課教學難點,以及如何實現(xiàn)各項教學目標,并闡明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如何落實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技能練習,如何根據(jù)學生的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齡特點、認知結構特點、學科知識水平、能力結構特征、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等,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八、說小結“說小結”并不是對所說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而是要“小結”出授課者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以及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說課除了要說清以上八項主要內容之外,還需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注意教師的形象。說課的過程也是教師儀表和氣質的展示過程,因此,說課教師的穿戴要整潔大方、樸素自然;第二、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聽課的對象,一般不是學生,而是專家或同行,甚至還可能是領導,因此要注意說課態(tài)度和藹、自信并充滿活力,注意表情和稱呼,普通話要標準流暢、語言簡明扼要、清晰生動、邏輯性強,語言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好富有個性、以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風采;第三、要注意專業(yè)的素養(yǎng)。說課要突出“說”字,要說思路、說方法、說過程、說學生、說訓練,要注意詳略得當,不可面俱到,對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過程、學法指導等應該詳說,而對教學目標、教法、媒體運用、時間安排等都可以略說;第四、要注意學科的素養(yǎng)。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說課時好能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制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說案,靈活、恰當?shù)厥褂糜嬎銠C及投影設備。
說課是教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形式,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2、有利于提高教師學科教學理論水平;3、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實踐水平;4、有利于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
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研究學生、精心設計“說案”、靈活選擇說法、準確實施“說程”,就一定能把課說得有條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說得生動有趣、繪聲繪色,說出新意、說出水平。
說課是近幾年來在我國中小學各學科教研活動中日漸興盛的一種較好的教研活動形式,目前對“說課”雖然尚未找到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根據(jù)教研實踐經(jīng)驗,我們認為,說課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和教學科研水平為目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它是授課教師就某一具體教學課題,在充分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層次分明、條例清晰地向專家和同行教師們說明本節(jié)課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等問題,即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過程并展示進行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jù);然后,由專家和同行教師們根據(jù)有關教學理論和經(jīng)驗對該教學設計進行評說和討論,研究并確定該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改進意見;后再由授課教師跟據(jù)改進見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的過程。 說課的一般包括: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媒體、說設計和說小結等過程,現(xiàn)分別分析如下。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材的概念也得以拓展,教材不僅僅指紙質的書面教材,還應包括電子教材(光盤資料或網(wǎng)絡資源)。這是因為目前有很多地方的《信息技術》教材都有配套光盤(教材)。
“說教材”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之上,說明本課教學內容在這本(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說出本課的知識結構、特點以及與學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分清本課重點和難點。同時還要跟據(jù)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說明確定“地位”、“作用”、“結構”、“特點”、“聯(lián)系”、“重點”和“難點”的依據(jù)。
二、說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過程中基本的因素之一,對學生的充分認識,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技術,學生有關“信息”的知識水平、“技術”操作能力和對“信息”的意識及思想情感都大不相同,因此,“說學生”在信息技術說課活動中尤為重要。
“說學生”就是在充分認識、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基礎之上,說明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能力結構、認知結構、接受水平,當前的發(fā)展水平以及潛在的可能發(fā)展水平、學生的共性以及個別差異等。
三、說目標
這里所說的目標即指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方面,一般學科大都強調知識目標,而信息技術學科更注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說目標”是指教師要說明,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訓練哪些技能并且培養(yǎng)哪些情感、道德以及非智力因素。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工具課程,因此,很多教師在說課時,往往對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技能的教學方法或措施說得頭頭是道,而對培養(yǎng)學生文明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以及網(wǎng)絡安全和網(wǎng)絡倫理等方面的情感卻涉及很少,甚至淡忘。這是我們教師在信息技術說課時往往容易忽略的地方。另外,有關教學目標的確定還必須切合學生的實際,即在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根據(jù)《指導綱要》、教學內容、年齡特征以及認知結構,合理地確定本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并說明這樣確定的有關依據(jù)。
四、說教法
教法是指教師為實現(xiàn)某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為此而選用的教具。教法的選擇是在分析教材、學生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在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指導下,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的要求分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說教法”就是要求教師說明,如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和目標要求并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科學設計教學“任務”,綜合選用講練結合、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以便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從而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分別說明采用這些教法的依據(j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時尚,但是“任務驅動”本身不能說是一種教學方法,嚴格地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教學理念,即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一種適合于操作類教學內容的教學思想。如今,絕大都數(shù)《信息技術》教材都采用“任務驅動”的思想編寫,因而,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實踐中努力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貫徹“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
五、說學法
學法是指學生為達到某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以及為此而選用的學具。學法的選擇也是在分析教材、學生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在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指導下,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的要求分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學法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齡特點、認知結構特點、學科知識水平、能力結構特征、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等因素,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學法”的內容在“說課”活動中,往往被許多說課教師所忽視,而這恰恰又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需要重視的。這是因為,一方面,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更新快、教學內容多,如果學生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就很難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為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作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即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開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學習。因此,說課教師要說出教學中如何努力提高并維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說出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說出如何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并善于舉一反三,以便更好地更多地學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并用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說出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合作”;說出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終使學生的心理、生理等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fā)展。
六、說媒體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日趨廣泛,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教學信息的載體的多樣化,即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目前,很多中小學都建設了校園局域網(wǎng)或網(wǎng)絡教室,并建設了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心,這使得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過程更加形象,教學活動更加和諧。另外,很多教師在備課時還精心制作了課件或選用了一些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
“說媒體”就是要求授課教在說課時,先交待上課時擬采用的教學(媒體)環(huán)境,自己制作或選用的教學軟件,必要時作些演示,并說明選用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軟件的理論依據(jù)或指導思想。
七、說設計
一般來說,說課的這個階段應該是“說過程”,但是由于說課是在上課之前的教研活動,因此,嚴格地說,傳統(tǒng)意義的“說過程”應該是“說設計”,即說明教學過程設計。
“說設計”就是要把整個教學過程的總體安排,即時間分配和教學建議等介紹給大家,其中包括新課的引入、新課的展開、練習的設計、小結如何安排、作業(yè)如何布置、板書如何設計等等。并且要說明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jù);說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如何安排并有機結合的,說明教學過程的構想與整體分析;說明本課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用具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突破本課教學難點,以及如何實現(xiàn)各項教學目標,并闡明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如何落實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技能練習,如何根據(jù)學生的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年齡特點、認知結構特點、學科知識水平、能力結構特征、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等,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八、說小結“說小結”并不是對所說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而是要“小結”出授課者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以及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說課除了要說清以上八項主要內容之外,還需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注意教師的形象。說課的過程也是教師儀表和氣質的展示過程,因此,說課教師的穿戴要整潔大方、樸素自然;第二、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聽課的對象,一般不是學生,而是專家或同行,甚至還可能是領導,因此要注意說課態(tài)度和藹、自信并充滿活力,注意表情和稱呼,普通話要標準流暢、語言簡明扼要、清晰生動、邏輯性強,語言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好富有個性、以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風采;第三、要注意專業(yè)的素養(yǎng)。說課要突出“說”字,要說思路、說方法、說過程、說學生、說訓練,要注意詳略得當,不可面俱到,對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過程、學法指導等應該詳說,而對教學目標、教法、媒體運用、時間安排等都可以略說;第四、要注意學科的素養(yǎng)。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說課時好能借助于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制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說案,靈活、恰當?shù)厥褂糜嬎銠C及投影設備。
說課是教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形式,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促進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2、有利于提高教師學科教學理論水平;3、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實踐水平;4、有利于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
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研究學生、精心設計“說案”、靈活選擇說法、準確實施“說程”,就一定能把課說得有條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說得生動有趣、繪聲繪色,說出新意、說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