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州中文學校聯(lián)合會春季研討會于2月24日在查普曼大學舉行,參加學員達360人,為歷屆多。主辦單位邀請俄勒岡大學中文教學主任劉力嘉擔任大會主講人,分享她在美從事22年華語文教學心得。 擁有外語教學博士學位的劉力嘉指出,教師要掌握住多個基本原則。她說,前來學中文的學生背景、環(huán)境不同,有不同期許。教師應運用交流溝通、文化理解、觸類旁通、語文比較及學以致用,具體落實到課程。教師在授課前知道今天期待的學習成果是什么,這種“成果在先、教學在后”的設計,過去幾年已廣泛應用,成效顯著。 第二個原則是“評估隨后、形式多樣”。傳統(tǒng)語言教學評估似乎是教師后考慮的問題,但評估其實很重要,且手段可以多樣化,如口頭報告、演講、辯論、表演、作文等。評估目的不在“一試定終身”,而在鼓勵學生了解優(yōu)缺點,教師應盡量鼓勵學生自我評估。 第三原則是“主題導入、循環(huán)提升”。劉力嘉說,中文課程及教學應有組織、有方法,可考慮與其它學科銜接,利用主題使課程及活動結合。 第四個原則是語言教學活動應適時有趣,才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第五個原則是教師應利用學生背景、創(chuàng)造簡單易懂的語境讓學生練習。 另外,劉力嘉還提出“知性感性、挑戰(zhàn)適中”及“創(chuàng)造動機、反饋多樣”的原則。她說,教師設計的教材及活動固要兼顧知性及感性,但不應超過學生承受力。教師也有必要多創(chuàng)造真實交流機會與學習動機,并提供學生及時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