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游考試民族風(fēng)情:何為“拉魂腔”

字號(hào):

拉魂腔是地方劇曲的聲腔、劇種名稱,又稱“拉后腔”,“拉喉腔”或“拉洪腔”,流行于魯南、蘇北與皖北一帶,柳琴戲,泗州戲與淮海戲都與其有淵源關(guān)系。該劇種約形成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200余年。拉魂腔的流行范圍大約可分為五路:中路以江蘇徐州為中心,南路以安徽宿州為中心,北路以山東臨沂為中心,東路以江蘇連云港為中心,西路以安徽渦陽、蒙城為中心。
    今天在宿遷地區(qū)還流行著的地方劇種泗州戲、淮海戲同屬于拉魂腔的姐妹劇種。由于這些劇目唱腔優(yōu)美,懾人心魄,令聽者不思寢食,每每趕場(chǎng)聽?wèi)颍视小袄昵弧敝Q。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宿遷地區(qū)的泗州戲演員有:劉繼英、馬玉蘭、李彩鳳、蔡庚、李洪湘等;的淮海戲演員有:朱桂洲、谷廣法、莊洪生、張宜翠、朱浩、楊秀英、劉永等人。泗州戲的代表演目有:《血淚仇》、《小女婿》、《柳樹井》、《走娘家》、《水漫泗州》與《青陽紅霞》等;淮海戲代表劇目有《皮秀英四告》、《樊梨花》、《秦香蓮》、《陳毅三會(huì)韓德勤》、《小放牛》與《月牙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