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自用
[例題考點提示]
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建筑物或者存貨的處理
因為上一節(jié)沒有涉及成本法的結轉的例題,因此此處的例題作為對上節(jié)的補充和本節(jié)的延伸。畢竟本節(jié)單獨的內容是非常簡單的。
[經(jīng)典例題]
長江房地產(chǎn)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將一幢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萬元,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萬元,已提折舊500萬元,并在當天計提減值準備為3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2010萬元,長江公司對該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200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950萬元 ,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10萬元,2010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chǎn)專為自用房地產(chǎn)轉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假定轉換后建筑物的折舊方法,預計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未發(fā)生變化,2011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4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1560萬元,2012年1月5日長江公司將該建筑物對外出售。受到1520萬元,存入銀行。考慮遞延所得的問題 ,稅率為33%
要求:編織長江公司上述經(jīng)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例題答案]
(1)2007年12月31日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 280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 28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5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計提減值準備的時候有此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99
貸;所得稅費用 99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 100
2008年12與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2800-600-300=19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00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計稅基礎=(2800-500)—(2800-500)/20=2185
賬面價值=2800-500-300-100=1900
(2185-1900)*33%=94.05`
99-94.05=4.95
借:所得稅費用 4.9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4.95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1900 /19)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100
2009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2800-700-300=1800
可收回金額金額為171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為90萬元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90
計稅基礎=2185-115=2070
賬面價值=1900-90-100=1710
(2070-1710)*33%=118.8
118.8-94.05=24.7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4.75
貸:所得稅費用 24.75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95(1710/18)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95
2010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1710-95=161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700萬元 ,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借;固定資產(chǎn) 28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 795
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 2800
累計折舊 795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計稅基礎=2070-115=1955
賬面價值=1710-95=1615
(1955—1615)*33%=112.2
112.2-118.8=-6.6
借:所得稅費用 6.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6
(5)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95(1615/17)
貸:累計折舊 95
2011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1615-95=152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56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計稅基礎=1955-115=1840
賬面價值=1520
(1840-1520)*33%=105.6
105.6-112.2=—6.6
借:所得稅費用 6.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6
(6)2012年1月5日
2012年1月計提的折舊=1520/16 * 1/12=7、92萬元
借:管理費用 7.92
貸;累計折舊 7.92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512.08
累計折舊 897.92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貸:固定資產(chǎn)
借;銀行存款 1520萬元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512.08
營業(yè)外收入 7.92
借;所得稅費用 105.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05.6
[例題總結與延伸]
如果此題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那么如何做分錄呢??(計算到2010年年末即可)
(1)2007年12月31日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 201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300
貸;固定資產(chǎn) 28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計稅基礎=2800-500=2300
賬面價值=201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95.7
貸;所得稅費用 95.7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100
計稅基礎=(2800-500)-(2800-500)/20=2185
賬面價值=2000
185*33%=61.05
61.05-95.7=-34.65
借;所得稅費用 34.6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4.65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290
計稅基礎=2185-115=2070
賬面價值=1710
(2070-1710)*33%=118.8
118.8-61.05=57.75
借:遞延所得稅 57.75
貸:所得稅費用 57.75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計稅基礎=2070-115=1955
賬面價值 1710
(1955-1710)*33%=80.85
80.85-118.8=-37.95
借;所得稅費用37.9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7.95
借:固定資產(chǎn) 171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38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201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知識點理解與總結]
上面的例題,是幾章的結合,涉及到減值,涉及到所得稅和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結合
關于減值的這個地方說一下,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已提減值當公允價值升高后是不可以轉回的。這點一定要注意了。詳情請看教材P179
所得稅 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是個余額的概念,因此他的觀點就和計算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要最后道擠出當期的發(fā)生額
投資性房地產(chǎn)
1成本模式下 "門當戶對型"一一對應的結轉
2公允下 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等都是按照公允價值來入賬的,余額無論借方貸方都是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容易犯錯的地方]
1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和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兩者較高者作為公允價值來進行計算
2 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法下沒有計提折舊的說法
[錯題舉例]
1、關于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后續(xù)計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有()
A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chǎn)計提折舊
B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對投資性房地產(chǎn)計提折舊
C 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不得從公允模式轉換為成本價值模式
D已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不得從成本模式專為公允價值模式
E 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可以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答案 BDE
2、關于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后的入賬價值的確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在成本模式下,應當講房地產(chǎn)轉換前的賬面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B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是,應當以其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
C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是,應當以其轉換當日的賬面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
D自用房地產(chǎn)或者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時,投資性房地產(chǎn)按照轉換當日的賬面價值計價
E自用房地產(chǎn)或存貨轉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時,投資性房地產(chǎn)按照轉換當日的價值計量。
答案:ABE
[例題考點提示]
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建筑物或者存貨的處理
因為上一節(jié)沒有涉及成本法的結轉的例題,因此此處的例題作為對上節(jié)的補充和本節(jié)的延伸。畢竟本節(jié)單獨的內容是非常簡單的。
[經(jīng)典例題]
長江房地產(chǎn)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公司)于2007年12月31日將一幢建筑物對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租期為3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租金150萬元,出租時,該建筑物的成本為2800萬元,已提折舊500萬元,并在當天計提減值準備為3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20年,公允價值為2010萬元,長江公司對該建筑物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2008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200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950萬元 ,2009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10萬元,2010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65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為17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租賃期滿,將投資性房地產(chǎn)專為自用房地產(chǎn)轉入行政管理部門使用,假定轉換后建筑物的折舊方法,預計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未發(fā)生變化,2011年12月31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40萬元,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1560萬元,2012年1月5日長江公司將該建筑物對外出售。受到1520萬元,存入銀行。考慮遞延所得的問題 ,稅率為33%
要求:編織長江公司上述經(jīng)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例題答案]
(1)2007年12月31日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 280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 28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5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計提減值準備的時候有此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99
貸;所得稅費用 99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 100
2008年12與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2800-600-300=19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00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計稅基礎=(2800-500)—(2800-500)/20=2185
賬面價值=2800-500-300-100=1900
(2185-1900)*33%=94.05`
99-94.05=4.95
借:所得稅費用 4.9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4.95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00(1900 /19)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100
2009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2800-700-300=1800
可收回金額金額為171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為90萬元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90
計稅基礎=2185-115=2070
賬面價值=1900-90-100=1710
(2070-1710)*33%=118.8
118.8-94.05=24.7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4.75
貸:所得稅費用 24.75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95(1710/18)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95
2010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1710-95=1615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700萬元 ,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借;固定資產(chǎn) 280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累計折舊 795
投資性房地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 2800
累計折舊 795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計稅基礎=2070-115=1955
賬面價值=1710-95=1615
(1955—1615)*33%=112.2
112.2-118.8=-6.6
借:所得稅費用 6.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6
(5)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95(1615/17)
貸:累計折舊 95
2011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1615-95=152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560萬元,按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轉回。
計稅基礎=1955-115=1840
賬面價值=1520
(1840-1520)*33%=105.6
105.6-112.2=—6.6
借:所得稅費用 6.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6
(6)2012年1月5日
2012年1月計提的折舊=1520/16 * 1/12=7、92萬元
借:管理費用 7.92
貸;累計折舊 7.92
借: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512.08
累計折舊 897.92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90
貸:固定資產(chǎn)
借;銀行存款 1520萬元
貸:固定資產(chǎn)清理 1512.08
營業(yè)外收入 7.92
借;所得稅費用 105.6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05.6
[例題總結與延伸]
如果此題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那么如何做分錄呢??(計算到2010年年末即可)
(1)2007年12月31日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3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 30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 2010
累計折舊 500
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300
貸;固定資產(chǎn) 28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計稅基礎=2800-500=2300
賬面價值=201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95.7
貸;所得稅費用 95.7
(2)2008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100
計稅基礎=(2800-500)-(2800-500)/20=2185
賬面價值=2000
185*33%=61.05
61.05-95.7=-34.65
借;所得稅費用 34.6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4.65
(3)2009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9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290
計稅基礎=2185-115=2070
賬面價值=1710
(2070-1710)*33%=118.8
118.8-61.05=57.75
借:遞延所得稅 57.75
貸:所得稅費用 57.75
(4)2010年12月31日
借:銀行存款 150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150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計稅基礎=2070-115=1955
賬面價值 1710
(1955-1710)*33%=80.85
80.85-118.8=-37.95
借;所得稅費用37.9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37.95
借:固定資產(chǎn) 1710
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380
貸: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201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80
[知識點理解與總結]
上面的例題,是幾章的結合,涉及到減值,涉及到所得稅和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結合
關于減值的這個地方說一下,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已提減值當公允價值升高后是不可以轉回的。這點一定要注意了。詳情請看教材P179
所得稅 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是個余額的概念,因此他的觀點就和計算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要最后道擠出當期的發(fā)生額
投資性房地產(chǎn)
1成本模式下 "門當戶對型"一一對應的結轉
2公允下 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等都是按照公允價值來入賬的,余額無論借方貸方都是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容易犯錯的地方]
1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和預計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兩者較高者作為公允價值來進行計算
2 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法下沒有計提折舊的說法
[錯題舉例]
1、關于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后續(xù)計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有()
A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chǎn)計提折舊
B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對投資性房地產(chǎn)計提折舊
C 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不得從公允模式轉換為成本價值模式
D已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不得從成本模式專為公允價值模式
E 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可以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答案 BDE
2、關于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后的入賬價值的確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在成本模式下,應當講房地產(chǎn)轉換前的賬面價值作為轉換后的入賬價值
B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是,應當以其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
C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轉換為自用房地產(chǎn)是,應當以其轉換當日的賬面價值作為自用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
D自用房地產(chǎn)或者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時,投資性房地產(chǎn)按照轉換當日的賬面價值計價
E自用房地產(chǎn)或存貨轉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時,投資性房地產(chǎn)按照轉換當日的價值計量。
答案: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