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心理學(二)試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1.5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奧爾波特 B.麥獨孤
    C.瑟斯頓 D.羅斯
    2.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屬于( )
    A.一般的方法論 B.局部的方法論
    C.具體的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
    3.態(tài)度測量的紙筆法也叫( )
    A.報告法 B.描述法
    C.記錄法 D.量表法
    4.失調程度與個體所有的協調性認知數目成( )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無關
    5.自我知覺理論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
    A.貝姆 B.凱利
    C.泰勒 D.羅思
    6.“匹配假設”屬于人際吸引中的( )
    A.類似性 B.交往頻率
    C.互補性 D.外貌的吸引力
    7.提出“侵犯行為總是挫折的結果”觀點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弗林
    C.羅特 D.多拉德
    8.利他行為是一種__________的行為。( )
    A.期望報答 B.不期望報答
    C.勇敢 D.相互交換
    9.非模仿是群體中的常見行為之一,它又稱為( )
    A.獨立 B.反模仿
    C.反遵從 D.非遵從
    10.想買便宜貨,又怕是質量差,屬于( )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
    C.接近——回避型 D.雙重接近——回避型
    11.群體形成的第四階段是( )
    A.依賴階段 B.動蕩階段
    C.規(guī)范形成階段 D.操作階段
    12.遵從現象有時也稱__________現象。( )
    A.從眾 B.模仿
    C.追隨 D.服從
    13.按群體的心理向往程度分類,可分為( )
    A.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B.大型群體和小型群體
    C.主要群體和次要群體 D.成員群體和參照群體
    14.認為,先否定,再肯定的評價,更使人喜歡,這是人際關系中的__________現象。( )
    A.回報性 B.類似性
    C.得失 D.贊同
    15.個體活動有他人在場,有時會降低績效,屬于__________現象。( )
    A.社會抑制 B.社會助長
    C.焦慮 D.應激
    16.下列人際距離,__________屬于個人距離。( )
    A.20厘米 B.50厘米
    C.150厘米 D.500厘米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7.社會心理學是以__________等母體學科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 )
    A.心理學 B.社會學
    C.人類學 D.實驗心理學
    E.社會科學
    18.構成態(tài)度的成分有( )
    A.評價成分 B.認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為傾向成分
    E.意向成分
    19.下列可用于解釋侵犯行為的理論有( )
    A.本能理論 B.生物理論
    C.修改理論 D.侵犯性誘因理論
    E.社會學習理論
    20.影響遵從的因素是( )
    A.個體的特點 B.群體的特點
    C.對方的特點 D.性別特點
    E.任務的特點
    21.韋納認為,能力可歸之為__________因素。( )
    A.穩(wěn)定的 B.內在的
    C.外在的 D.不穩(wěn)定的
    E.不可控的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2.角色期望
    23.新近效應
    24.個人內部沖突
    25.群體的規(guī)范
    26.社會助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7.簡述社會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區(qū)別。
    28.簡述實驗室研究方法的主要局限性。
    29.簡述溝通者對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
    30.簡述凱利的因果歸因模型。
    31.溝通有哪幾種分類?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2小題10分,第33小題11分,共21分)
    32.結合實際談談認知失調理論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33.試論影響利他行為的情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