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早報:恐怖威脅的根源究竟何在?

字號: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自從去年7月倫敦發(fā)生地鐵恐怖襲擊事件之后,英國反恐部門在情報分析和具體行動上,都曾發(fā)生誤判和失誤的情形。10日,英國政府終于粉碎了一起企圖炸毀10架飛往美國班機的陰謀,從而在反恐領域取得了一個不小的成功。然而,這次成功的反恐行動,不僅不能消除人們對恐怖主義活動的擔憂,反而還有可能增添更多疑慮。
    文章說,反恐需要有效的手段,特別是重在預防,不僅要發(fā)現(xiàn)一個消滅一個,發(fā)現(xiàn)一起粉碎一起,而且更要認真思考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雖然這些年反恐行動從未間斷,但為何還有那么多人選擇搞恐怖主義?雖然英美等國都在打擊恐怖主義,但為何恐怖分子卻變得越來越猖獗?
    英國反恐機構在這次行動中抓獲的24名嫌犯,都是在英國土生土長的移民后代。根據(jù)英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資料,這些嫌犯的年齡全部在30歲以下,與去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的主犯基本相同。人們還是要不解地問:他們?yōu)楹巫鞒鲞@種選擇?是什么使他們變成恐怖分子?他們的仇恨從何而來,又是針對誰而去?
    無論是倫敦地鐵爆炸案,還是此次未遂恐怖襲擊陰謀,以及西班牙火車連環(huán)爆炸事件,所有這些都是在中東局勢劇烈動蕩的背景下發(fā)生的。要追究恐怖主義的根源,要治本而非治標,人們就不能孤立地看待某個事件,而必須誠實地正視整個國際背景。伊拉克戰(zhàn)爭、伊朗與美國的核爭執(zhí)、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激烈沖突,以及美英兩國對中東采取的政策和一系列外交行為,都應該納入到視野和思考的范圍之內(nèi)。
    文章指出,在無法消除恐怖主義根源的當下,人們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把每次恐怖襲擊當作一記警鐘,盡可能做到常備不懈,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尤其是航空安全部門,還必須采取盡可能周密的措施,一是絕不讓恐怖分子有可趁之機,二是要幫助公眾在沒有恐懼和擔憂的心態(tài)下放心地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