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記敘文重點復習指導一

字號:

《馮諼客孟嘗君》
    1、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其整理編訂者是西漢劉向。
    2、了解馮諼為孟嘗君“市義”行為中蘊涵的“民本”思想及積極意義:馮諼為孟嘗君“市義”的目的,固然是為了報答孟嘗君的知遇之恩,幫助孟嘗君鞏固在他薛地的地位,但從另一方面看,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因而具有某種積極意義。
    3、分析馮諼的性格特征:
    馮諼有著機智豪爽、深謀遠慮和臨機而斷的性格。
    4、本文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
    文中刻畫馮諼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揚先抑、層層深入的方法。開始寫他“無好”、“無能”,寄食于人卻再三彈鋏而歌,要求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饜足的小人。這是先抑。但當孟嘗君召人收債時,他自告奮勇,挺身而出,迅速“市義”而歸。在孟嘗君失勢就國看到“市義”的奇效后,馮諼又作出了更遠的謀劃,為孟嘗君“復鑿二窟”,孟嘗君從此高枕無憂,長保榮華富貴。由此可見,馮諼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試探,而在孟嘗君禮賢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遺余力地為之出謀劃策,這體現(xiàn)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既彰顯出馮諼的獨特個性,又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這種手法避免了平鋪直敘,造成文章的懸念,使文章波瀾起伏,姿態(tài)橫生。
    5、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通假)孟嘗君:貧困窮頓無法生存,托人請求孟嘗君
    (2)左右以君賤(意動)之也,食(名詞作動詞)以草具:身邊之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他,就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
    (3)食(名詞作動詞)之,比門下之客:給他吃,和門下一般食客同樣款待
    (4)孟嘗君客(意動)我:孟嘗君把我當客人看
    (5)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左右的人說:“就是那個歌唱‘長鋏歸來’的人”
    (6)竊以為君市義:我私下用債款為您買來了“義”
    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舉;拜訪
    (2)驅(qū)而之薛:往、到
    (3)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意動,感到奇怪;名詞作動詞,穿衣戴帽
    (4)責畢收,以何市而反:責同債,債務(wù);以,拿;何市,市何,賓語前置,買什么;反同返,返回。
    (5)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買義;才
    (6)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同返,返回;堅決
    《報劉一丈書》
    1、作者宗臣,明代“后七子”之一。這是一篇書信體的記敘文。
    2、了解本文揭露明代官場腐敗風氣的寫作目的。
    3、理解本文“干謁者”、“權(quán)者”、“門者”的形象特征:
    干謁者奴顏婢膝;權(quán)者虛偽貪婪;門者狐假虎威
    4、掌握本文在揭露“干謁者”奴顏婢膝的丑態(tài)和“權(quán)者”虛偽貪婪嘴臉時所采用的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
    5、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我就更加不知道該用什么來報答您了
    (2)至于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至于不能被上司下僚所信任的毛病,在我身上表現(xiàn)的尤為嚴重
    (3)日夕策馬候權(quán)者之門:早晚用鞭子趕著馬,恭候在權(quán)貴的門前
    (4)袖金以私(作動詞)之:衣袖里藏著錢,偷偷地送給他
    (5)門者又得所贈金,則起而入(使動)之:看門人又得到那人送的錢,就起來放他進門
    (6)以此常不見悅于長吏(被動句),仆則愈益不顧也:因此常常不被長官所喜歡,我卻更加不顧及。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何至更辱饋遺……:謙遜用此,承蒙、勞駕;饋遺:贈送物品
    (2)書中情意甚殷:深切、懇切
    (3)上下相孚:融洽、信任
    (4)而主者又不即出見:立刻、馬上
    (5)惡氣襲衣裾:熏染
    (6)聞雞鳴,即起盥櫛:洗臉梳頭
    (7)官人幸顧我:照顧
    (8)相公又稍稍語人曰:稍微、偶爾
    (9)間道經(jīng)其門:間或、偶爾
    (10)斯則仆之褊哉:地方狹小,引申為氣量狹窄,這里自謙,指不愿巴結(jié)權(quán)貴
    《馬伶?zhèn)鳌?BR>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
    2、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贊美馬伶不甘失敗,不怕吃苦,對技藝精益求精的精神。
    3、理解本文的借鑒意義: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要獲得成功,必須深入生活,以間接生活體驗來彌補直接生活之不足。
    4、理解“見昆山猶之見分宜”的諷刺意義:昆山指當朝宰相顧秉謙,分宜指*相嚴嵩,諷刺顧秉謙與嚴嵩是一丘之貉。
    5、掌握本文運用的倒敘手法:本文記敘的事件有:馬伶與李伶第一次較量;馬伶的三年學藝;馬伶與李伶第二次較量。馬伶戰(zhàn)勝李伶的原因是全文的重點,作者把馬伶三年學藝放在文章最后敘述,采用了倒敘的手法。
    這樣寫造成懸念,引起讀者興趣,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并且以事實為鋪墊,使馬伶獲勝的原因更為充分,令人信服。
    6、理解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shù)十輩:戲班因為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約有幾十個
    (2)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進之,首不復東:座中的看客于是看著西邊的戲臺而連聲贊嘆,有的大聲喊叫拿酒來,有的移動座位更加靠近西邊的戲臺,頭不再轉(zhuǎn)向東邊
    (3)馬伶恥(意動)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已出于李伶之下為恥,已經(jīng)卸掉戲裝跑掉了
    (4)李伶忽失聲,匍匐前(名詞作動詞)稱弟子:李伶忽然大驚失聲,匍匐上前,口稱弟子
    (5)子又安從(賓語前置)授之而掩其上哉:你又是從哪里學來而超過李伶的呢?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問桃葉渡,游雨花臺:探訪
    (2)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停止;出名
    (3)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超過
    (4)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同類
    《往事》(——之十四)
    1、作者冰心,“五四”以來的女作家,“文學研究會”成員,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理解全文贊美大海的品格,號召年輕人做“?;鼻嗄甑闹行乃枷?。
    3、掌握本文欲揚先抑的表現(xiàn)手法和擬人化的修辭方法:
    本文的主旨是贊美大海,但文章的開頭卻兩次說到大海的“單調(diào)”,是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開頭說海的單調(diào)是為下文突出海的豐富多彩的品格服務(wù)的。
    作者對大海女神的描繪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大海以感情和生命,又以大海的形象象征了人的品格。這種擬人化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完成了從“海性”到“人格”的過渡。
    《背影》
    1、 作者朱自清,現(xiàn)代的散文家、學者,“文學研究會”成員,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
    2、 理解作者所選取的獨特視角,體會文章所表現(xiàn)的真摯動人的父子深情:
    文章選取了“背影”這一獨特的視角來表現(xiàn),別開生面。父親不辭辛勞翻越站臺為兒子買桔子的背影,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真情,也是兒子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
    3、 分析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理解白描手法與側(cè)面烘托在文中的運用:
    作者對父親為兒子送行的一般過程寫的比較簡略,對父親翻越站臺為兒子買桔子的過程則寫的十分細致。為了突出父親的形象,作者首先作了鋪墊,突出了父親翻越站臺為兒子買桔子的不易,更能表現(xiàn)父親愛子之情的深摯。
    白描手法描寫父親形象,先是語言白描,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關(guān)心,然后是肖像描寫,勾勒父親的外形輪廓,其后是行為描寫,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愛。通過白描手法,突出了父親的形象。
    側(cè)面烘托:通過兒子的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反襯出父親對兒子的深情,體現(xiàn)出父愛的真摯力量。
    4、 掌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線索,說明文章四次出現(xiàn)的“背影”各自的表現(xiàn)作用:
    文章以“背影”為結(jié)構(gòu)線索,背影在文中四次出現(xiàn)。
    開篇點題,說明難以忘懷“背影”,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
    中間對“背影”正面描寫,先后兩次,表現(xiàn)背影所凝結(jié)的父子深情;
    結(jié)尾寫到淚光中的“背影”,首尾呼應,給讀者留下無窮回味。
    文章線索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故都的秋》
    1、作者郁達夫,現(xiàn)代作家,“創(chuàng)造社”成員。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
    2、理解本文所寫北京秋天“清、靜、悲涼”而又“色彩濃、回味永”的特點。
    3、理解本文選取富房前屋后、街頭巷尾的常見景物表現(xiàn)故都秋色的寫景方法。
    4、分析本文通過“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對比,突出全文中心思想的寫法。
    5、分析概述全文寫景、抒情、議論三者結(jié)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箱子巖》
    1、作者沈從文,現(xiàn)代作家。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
    2、歸納本文的主題:
    主題是表達作者對鄉(xiāng)土的摯愛,對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與污*的痛心,深情呼喚故鄉(xiāng)人民用劃龍舟的精神與熱力,把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3、劃分賽龍舟一段的描寫層次,并聯(lián)系全文說明這段場景描寫的作用:
    分五層:先交代節(jié)日背景;再鳥瞰水面彩船全景;接著正面描寫三只龍船上青年漿手的動作;又側(cè)面描寫兩岸觀眾吶喊助興的情景;最后寫懸崖頂上拋放的鞭炮。
    這段場景描寫把湘西的風土人情寫的具體、逼真、富有地方色彩,寫出了湘西人民具有的勃勃的生命力量。聯(lián)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對鄉(xiāng)土生活的痼疾懇切痛心,希望能呼喚出故鄉(xiāng)人民賽龍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與熱力,去建設(shè)美好的生活。
    4、 理解作者兩次游箱子巖所見到的情景之間的對比關(guān)系,以及從這一對比中所引發(fā)的思想感情:
    十五年前的箱子巖充滿勃勃生機,十五年后的箱子巖,景致灰暗,氣氛冷落,前后對比分明。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痼疾的痛心
    5、 掌握本文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文章對賽龍舟場景的描寫中,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正面描寫三只龍船上青年漿手的動作;又側(cè)面描寫兩岸觀眾吶喊助興的情景,使場景描寫有聲有色,使人如身臨其境。
    文章的人物描寫,同樣以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如對跛腳什長,不但正面描寫了他的外貌、語言、動作,還側(cè)面寫到了旁人對他的議論和反映,把人物個性寫的更加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