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教師:邯鄲一中 楊冰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基本符合2008年考試說明中的命題指導思想,試題設計穩(wěn)中求新,注意聯(lián)系實際,難度適中,但計算量較大,加重了對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
-試卷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分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一卷共8題48分(從14題-21題),第二卷共4題72分(從22題-25題),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第一卷8題為不定項選擇題(但只有2題多選);第二卷4題,第一道(22題)為實驗題,計18分,其余3道為計算題,計54分。試卷考核的內(nèi)容附下表:
-難度分析和難度分布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整體來看難度適中,只是計算量較大,對考生的計算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是一個考驗。另一方面,題目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更加緊密,能否快速準確地“看透”題意成為關(guān)鍵(例如17題和19題)。
難度分布大體如下:
由表格可見:簡單題較少,中等題較多,難題的比例合適。
-試題特點
縱觀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如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重視“雙基”,注重主干知識的考查
從試卷考查的內(nèi)容來看,試卷考查了物理學科中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五個方面的知識,試卷考查的內(nèi)容相對較全面,知識面分布較廣。機械振動機械波、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各考查了一道選擇題;壓軸題仍然為后一道計算題(25題復合場問題);仍以考查力學、電磁學主干知識為主,沒有偏難怪題。
2、注重聯(lián)系實際,考查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這一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17、19兩題上,但兩題所占分值不大(共12分)。17題通過對實際生活中月球圍繞太陽近似成地球圍繞太陽,考查了關(guān)于萬有引力的基本公式;19題考查了關(guān)于大氣壓強的第二種求解方法,用大氣的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積。這些都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斷、綜合運用能力。另外,結(jié)合實際的問題往往已知數(shù)據(jù)較多,如何分類提取,搞清各量之間關(guān)系,使已知“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亂”,確實體現(xiàn)了學生的活學活用能力。并且這兩道題都要求考生要先將一些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才能利用課本上所學到的概念、規(guī)律進行分析、求解。這樣的試題對中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及物理教學改革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既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3、實驗題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今年的實驗題力學部分考的是驗證機械能守恒,來源于書上原有的一個學生實驗,但把一個重物換成了通過輕繩相連的兩個重物,屬于常規(guī)實驗;電學實驗考查了學生設計電路能力,實驗依據(jù)原理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與書本中用電流表和電阻箱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例題相比可以說太相像了,只需把電壓表當做小量程的電流表來用即可??傮w講,實驗難度不大(遠小于前兩年),并沒有如考前部分模擬題那樣刻意求新求奇,但充分考查了多方面實驗基本技能及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試題評價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體現(xiàn)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進中學物理教學的改革,是一份整體水平很高的試卷。但在某些題目的設計上仍值得研究,如客觀題、主觀題計算量均偏大,造成考生用于分析思考的時間減少,不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展現(xiàn);沒有考查物理學前沿“高科技”問題,有創(chuàng)意的題量不足。(記者:許靜)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基本符合2008年考試說明中的命題指導思想,試題設計穩(wěn)中求新,注意聯(lián)系實際,難度適中,但計算量較大,加重了對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
-試卷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分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一卷共8題48分(從14題-21題),第二卷共4題72分(從22題-25題),全卷物理部分共120分。第一卷8題為不定項選擇題(但只有2題多選);第二卷4題,第一道(22題)為實驗題,計18分,其余3道為計算題,計54分。試卷考核的內(nèi)容附下表:
-難度分析和難度分布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整體來看難度適中,只是計算量較大,對考生的計算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是一個考驗。另一方面,題目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更加緊密,能否快速準確地“看透”題意成為關(guān)鍵(例如17題和19題)。
難度分布大體如下:
由表格可見:簡單題較少,中等題較多,難題的比例合適。
-試題特點
縱觀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如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1、重視“雙基”,注重主干知識的考查
從試卷考查的內(nèi)容來看,試卷考查了物理學科中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五個方面的知識,試卷考查的內(nèi)容相對較全面,知識面分布較廣。機械振動機械波、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各考查了一道選擇題;壓軸題仍然為后一道計算題(25題復合場問題);仍以考查力學、電磁學主干知識為主,沒有偏難怪題。
2、注重聯(lián)系實際,考查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這一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17、19兩題上,但兩題所占分值不大(共12分)。17題通過對實際生活中月球圍繞太陽近似成地球圍繞太陽,考查了關(guān)于萬有引力的基本公式;19題考查了關(guān)于大氣壓強的第二種求解方法,用大氣的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積。這些都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信息提取、分析、判斷、綜合運用能力。另外,結(jié)合實際的問題往往已知數(shù)據(jù)較多,如何分類提取,搞清各量之間關(guān)系,使已知“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亂”,確實體現(xiàn)了學生的活學活用能力。并且這兩道題都要求考生要先將一些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才能利用課本上所學到的概念、規(guī)律進行分析、求解。這樣的試題對中學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及物理教學改革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既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3、實驗題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今年的實驗題力學部分考的是驗證機械能守恒,來源于書上原有的一個學生實驗,但把一個重物換成了通過輕繩相連的兩個重物,屬于常規(guī)實驗;電學實驗考查了學生設計電路能力,實驗依據(jù)原理為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與書本中用電流表和電阻箱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例題相比可以說太相像了,只需把電壓表當做小量程的電流表來用即可??傮w講,實驗難度不大(遠小于前兩年),并沒有如考前部分模擬題那樣刻意求新求奇,但充分考查了多方面實驗基本技能及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試題評價
2008年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試卷(Ⅰ)(物理部分)體現(xiàn)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進中學物理教學的改革,是一份整體水平很高的試卷。但在某些題目的設計上仍值得研究,如客觀題、主觀題計算量均偏大,造成考生用于分析思考的時間減少,不利于學生整體能力的展現(xiàn);沒有考查物理學前沿“高科技”問題,有創(chuàng)意的題量不足。(記者: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