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 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精選(7篇)

字號: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偨Y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一
    1、 基礎知識回顧: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3、 音節(jié):音節(jié)是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組合。 (1)當韻母“u”和聲母“j、q、x、y”相拼時,去掉“u”頭上的兩點,如“ju”。
    (2)人或事物等專用名詞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大寫,如“北京 beijing” 4、 隔音符號:當a、o、e 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讀音易發(fā)生混淆時,應在第一個音節(jié)后面加上隔音符號,用“’”表示,幫助分清兩個音節(jié)。 如“ping’an(平安)”、“qi’e(企鵝)”。
    1、筆畫與筆順規(guī)則 “先橫后豎(十),先撇后捺(八),從上到下(景),從左到右(樹),從外到內(同),從內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國),先中間后兩邊(水)。” 2、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7種結構) 獨體字(中)、左右結構(秋)、左中右結構(做)、上下結構(恩)、上中下結構(翼)、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園、區(qū))、品字形結構(晶) 3、 無聲的老師——
    字典
    (3種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驟:認準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節(jié)、找漢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定部首、翻索引;數余畫;查漢字。 部首查字法的規(guī)則: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內外都有,取外不取內。 獨體字一般將字的第一畫作為其部首。
    (3)“數筆畫查字法”的步驟:數準筆畫數;翻索引、查‘難檢字索引’;找漢字。
    4、形近字(8種表現(xiàn)形式)——理解記憶法、口訣記憶法
    (1)筆畫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筆形不同“外”和“處”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貧”和“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一)、量詞(位)、代詞(你、我、他們) 1、詞性劃分 虛詞:副詞(特別、不)、介詞(在、關于)、連詞(和)、助詞(著、的、啊)、象聲詞(叮咚)
    (1)意思相同的詞:“爸爸——父親”、“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詞:
    詞義的輕重不同:
    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斷”和“武斷” 詞的搭配關系不同:“嚴厲”和“嚴格”
    詞的用法上辨析,適用對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別人)
    (3)反義詞: 絕對反義詞:“生”→“死”;“富”→“窮” 辨析角度:意義和感情色彩 相對反義詞:“前”→“后”;“高”→“低 ” 3、 詞語歸類——分類記憶法 例如:按照植物、動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類。
    4、詞語結構一aa:“一群群”
    aabb:“重重疊疊”、“干干凈凈”
    abab:“研究研究”
    5、
    成語
    和
    諺語
    。訣竅“三多”:多讀、多想、多記。
    1、 單句:由主語和謂語組成。根據應用分為四種:陳述句(敘述說明);疑問句(詢問、提問);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別人做什么);感嘆句:表達某種強烈感情)
    (5) 假設關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 擴句、縮句和合并句 擴句:加上恰當的詞語修飾和限定語。
    擴句的原則:(1)不改變原句的主要成分(2)擴充的附加成分必須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擴充。
    縮句:去掉修飾或限定語,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縮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問題“誰”“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詞一起寫出來。 合并句:省略重復的部分,將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關聯(lián)詞把兩句合一句 (2)同一個主體發(fā)出兩個不同的動作,去省其中的一個主語。 (3)一個主體既是前一個動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個動詞的發(fā)出者。
    6、句式轉換 (1)“把”字句(主動句)和“被”字句(被動句),動作發(fā)出者和動作接受者相互轉換,更換主語。 (2)主說和轉述:“三個改變”第一,改變標點符號 :→,。 第二,改變人稱。第三,根據需要刪減個別字,保持句子通順。
    7、修改病句
    (1)成分殘缺。 例句“我們要從小養(yǎng)成講文明”
    (2)用詞不當。 例句“媽媽非常關愛我”
    (3)搭配不當。 例句“她穿著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頂白色帽子”
    (4)語意重復或啰嗦。 例句“他總是首先第一個發(fā)言”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顏六色的紅旗在迎風飄揚”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見有人進屋,趕緊站起來讓座?!?BR>    8、修辭(6種常見修辭)
    (3)排比:結構相似、證據一致,意思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
    3、位置:點號放在右下角,占一個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開頭;標號“前不置尾,后不在開頭”;省略號和破折號占兩個字的位置,不能分兩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開頭。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二
    2.置杯焉則膠膠:粘,著地
    3.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決:快速的樣子;槍:碰、撞
    4.而后乃今將圖南圖:圖謀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趕得上。
    7.窮發(fā)之北窮:荒遠的、偏僻
    發(fā):毛,指草木
    8.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憑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間衢:大路
    11.櫛比如鱗櫛: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別妍媸:美丑
    13.恐進之亦興闌矣闌:衰落、消失
    14.遲月生公石上遲:等候
    15.不知尚識余言否耶識:記著
    16.居為奇貨居:積,儲存
    17.操童子業(yè),久不售操……業(yè):從事……行業(yè);售:考取
    18.宰嚴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資詣問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開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氣息然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24.審諦之審諦:仔細
    25.徑造廬訪成造:到
    26.則蟲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縣;庠:學校
    28.撫軍亦厚賚成賚:賞賜
    29.獨是成氏子以蠧貧蠧:蛀蟲
    30.民日貼婦賣兒貼:抵押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三
    1.徘徊于斗牛之間(徘徊:古義-明月停留今義-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義-內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義-美貌的人)
    3.凌萬頃之茫然(凌:古義-越過今義-欺侮)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子:古義-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今義-兒子)
    詞類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詞作狀語)
    2.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使動)
    3.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使動)
    4.正襟危坐(正:形容詞使動)
    5.烏鵲南飛(南:名詞作狀語)
    6.西望夏口(西:名詞作狀語)
    7.下江陵(下:名詞作動詞)
    8.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詞作動詞)
    9.侶魚蝦而友糜鹿(侶,友:名詞意動)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四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五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使動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或出現(xiàn)謂語動詞表示的變化。
    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
    其中的“亡”是主語使賓語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意思是“使鄭國滅亡”。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因后邊跟了“鄭”這個名詞,成為使動用法。這些謂語動詞只有用使動用法來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師》)(闕:使……減少)
    使使以聞大王(《荊軻刺秦王》)(聞:使動,使……聞,稟告)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活)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
    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受苦;勞:使……勞苦、疲勞;餓:使……饑餓;空乏:形使……資財缺乏。)
    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破:使……破,撞破)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于義。(《勾踐滅吳》)(潔:使……潔凈;美:使……美麗;飽:使……飽。)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其中加點的“王”本來是名詞,它后邊又帶一個代詞“之”作賓語,要按照一般的用法來解釋和翻譯就會出錯,就有可能翻譯成“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就王他”。這樣必須改變詞性才能解通,變?yōu)椤笆官e語怎樣”,即使動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東封鄭(《燭之武退師》)(封:使……成為邊邑)
    闕秦以利晉(《燭之武退師》)(利:使……受益)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六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輕輕敲打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紡繳,檠網、檠:名詞做動詞,結網、用檠矯正。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4.一詞多義
    ①使
    (1)數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漢者匈奴使”。
    (2)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3)何以女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為見女”
    (4)子卿尚復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5)何以復加。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②判斷句
    (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漢所望也。
    (3)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動句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
    (3)皆為陛下所成就
    (4)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集高中語文文言文基礎知識篇七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知識點小結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fā)盡上指冠
    常用知識點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yǎng)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