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毛細支氣管炎小常識

字號:

毛細支氣血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種嬰幼兒時期常見病,以累及毛細支氣管為主的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常見于嬰幼兒,多數(shù)發(fā)生在6個月以內(nèi)嬰兒。毛細支氣血管炎可由多種致病原感染引起,臨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鳴為主要臨床特點,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稱之為喘憋性肺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原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依次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數(shù)病例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感染侵及下呼吸道后,細小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粘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出現(xiàn)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季較多見,起病較急,多有類似感冒的前驅癥狀,如咳嗽、打噴嚏,繼而咳嗽加重,出現(xiàn)發(fā)作性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口唇發(fā)紺、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喘鳴音為主,繼之出現(xiàn)濕音。癥狀嚴重時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腦病以及水和電解質紊亂。一般體溫不超過38.5℃,病程1~2 周。大部分病例經(jīng)治療后癥狀可緩解,但部分患兒由于年齡幼小或存在基礎疾病,在疾病的高峰期可以出現(xiàn)心肺功能衰竭、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多臟器受損等危及生命的情況。
    護理方法很重要
     細致的護理對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非常重要。首先,要保證飲水量,患病的孩子往往食欲不佳,不愿飲水,另外,喘息時通過呼吸道的不顯性失水增加,少量多次的飲水,對痰液稀釋、維持機體水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患病時營養(yǎng)物質消耗較大,消化吸收不良,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清淡、營養(yǎng)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其次,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喘憋重者可以抬高頭部與胸部,以減少呼吸困難,適當拍背、變換體位可以促進痰液排出;遇有明顯缺氧時,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導管給氧、面罩或氧帳等。對個別極端嚴重呼吸衰竭病例則需進行氣管插管及應用加壓人工呼吸。霧化吸入,可以使氣道濕化,也可以氣道內(nèi)給藥,安全便捷。仔細觀察病情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飲食食欲變化,缺氧情況可以觀察病情變化?;純核幘邮乙獪嘏?,通風和采光良好,保持一定濕度,防止過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止煙害對患兒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