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崗教師招聘小學教育心理學大綱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字號:


    【評價目標】
    1.識記教學評價的概念與分類、教學測量與評價的關系、非測驗性評價技術的種類。
    2.理解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含義與優(yōu)越性,理解信度、效度、區(qū)分度的基本含義。
    3.運用自編測驗技術編制成就測驗試題。
    第一節(jié)  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評價的基本概愈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
    教學評價是指系統(tǒng)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yǎng)方案作出決策。具體而言,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持續(xù)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并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作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學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系
    
    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之分。形成性評價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偨Y性評價,也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一個單元、章節(jié)、科目或學期)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二)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yōu)閰⒄諛藴?即所謂常模),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標準參照評價,是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之分。配置性評價,也稱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排教學。通過配置性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新學習任務的準備狀況,確定學生當前的基本能力和起點行為。診斷性評價,有時與配置性評價意義相當,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有時指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后實施。
    (四)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有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之分。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采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如測驗、問卷等。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且評價的資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觀察、談話等。有時,教師可以采用非正式評價作為正式評價的補充。
    三、教掌評價的功能
    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yè)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