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考試說明(中學語文)

字號:


    I.考試性質
    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錄用考試是為全省教育行政部門招聘教師而進行的選拔性考試, 其目的是為教育行政部門錄用教師提供智育方面的參考。各地根據考生的考試成績,結合面試情況,按已確定的招聘計劃,從教師應有的素質、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擇優(yōu)錄取。因此,全省教師招聘考試應當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qū)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II.考試目標與能力要求
    一、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的目標
    1.考查考生對于中學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情況。
    2.考查考生在大學學習期間與中學語文教學相關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
    3.考查考生對于中學語文課程知識與教學技能了解與應用情況。
    二、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的能力要求
    1.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7~9年級)規(guī)定的知識范圍內,比較全面測試考生的語文能力。
    2.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教學的內容在教育部關于高等院校古代漢語課程、現代漢語課程、古代文學課程、現當代文學課程及外國文學課程的要求所規(guī)定的知識范圍內,比較全面測試考生的漢語知識與文學知識。
    3.課程與教學內容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所闡明的及“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共通的知識范圍內。
    4.上述三方面知識內容共有六種能力要求,即識記、理解、分析、鑒賞、應用和創(chuàng)新,并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 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 指領會并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 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鑒賞 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fā)展了的能力層級。
    E.應用 指對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為基礎,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應用(寫作)和教學技能的應用(案例分析與教學設計)。
    F.創(chuàng)新 指探討疑難問題,具有獨到之見;摸索教學方法,能夠另辟蹊徑。這是對各種知識、技能加以融會貫通而形成的高級能力。
    對A、B、C、D、E、F六個能力層級都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III.考試內容
    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是根據目前各中學對合格要求語文教師的一般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7~9年級)及教育部關于高等院校古代漢語課程、現代漢語課程、古代文學課程、現當代文學課程及外國文學課程的要求和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一般要求,并考慮中學語文教學實際而確定的。
    一、 中學語文教學內容
    (一)語言知識和表達
    1.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識記(能力層級:A)
    2.現代漢字字型的識記(能力層級:A)
    3.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能力層級:E)
    4.詞語(包括熟語)的識記、理解和正確使用(能力層級:A,B,E)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層級:C,E)
    (病句類型主要是: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6.語句的擴展,語段的壓縮(能力層級:E)
    7.句式的選用、仿用和變換(能力層級:E)
    8.常見修辭方法的正確使用(能力層級:E)
    (常見修辭方法指: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9.語言表達的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和得體(能力層級:E)
    (二)名句名篇
    10.背誦和默寫常見的古詩文名句名篇(參考篇目見附錄Ⅰ。能力層級:A)
    (三)古代詩文閱讀
    11.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層級:B)
    12.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層級:B)
    (常見文言虛詞指: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13.常見文言句式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層級:B)
    (常見文言句式和用法指: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1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層級:B,E)
    15.文中信息的篩選 (能力層級:C)
    16.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中心意思的概括 (能力層級:C)
    17.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概括 (能力層級:C)
    18.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 (能力層級:D)
    19.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能力層級:C)
    (四)現代文閱讀
    20.文中重要詞語、句子含義的理解(能力層級:B)
    21.文中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能力層級:C)
    22.文章結構的分析,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層級:C)
    23.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層級:C)
    24.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的合理推斷和想象(能力層級:C)
    25.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層級:D)
    26.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能力層級:C)
    二、 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
    (一)中外文學史
    1.古今中外文學史上重要作家、作品的正確掌握 (需要掌握的作家、作品見附錄Ⅰ和Ⅱ,下同。能力層級:A,B)
    2.中外文學上史著名文學流派(社團)的正確掌握 (需要掌握的文學流派(社團見附錄Ⅲ。能力層級:A,B)
    3.古今中外著名文學作品的理解與分析 (能力層級:B,C)
    (重要主題、主要人物、寫作手法、藝術特色以及社會影響或文學史地位的理解與分析等)
    4.古今中外著名文學作品(片段)的分析和鑒賞 (能力層級:C,D)
    (主要指作品的微觀分析,包括作品的開篇和結尾藝術,寫作手法、寫作意圖、寫作對象和藝術效果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品的情感基調和色彩之間的關系,作品的美學賞析或語言學賞析等)
    (二)文學基本理論
    1.文學理論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和掌握(能力層級:A,B)
    (文學理論基本概念主要是指文學、審美意識、文學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主體、創(chuàng)造客體、藝術真實、藝術構思、藝術形式、文學典型、意象、意境、視角、文學風格、創(chuàng)作個性、敘事學、接受美學、文學批評、文學消費、文學傳播、大眾文學等)
    2.文學理論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層級:B,C)
    (文學理論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文藝學的三個分支及其關系,文學四要素的構成,文學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文學的屬性問題,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文學的創(chuàng)作原則與風格、流派,文學發(fā)展中的繼承與革新,文學鑒賞的、意義、一般過程和基本特點,文學批評的性質、作用、標準和原則,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等)
    (三)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
    1.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和掌握 (能力層級: A,B)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基本概念主要是指現代漢語、普通話、音節(jié)、變調、造字法、語素、義項、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詞類、短語、句類、辭格、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隸變、古今字、異體字、假借字、繁簡字、本字、借字、本義、借義、通假字、后起本字、詞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等)
    2.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層級:B,C)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現代漢語的特點,語音的性質,普通話的聲韻拼合規(guī)律,音節(jié)的拼寫規(guī)則,文字的性質和作用,漢字的起源、特點和作用,漢字規(guī)范的要求,糾正錯別字的方法,成語的特征、來源、構造和運用,詞匯的發(fā)展變化途徑,辭格的綜合運用,字形結構與漢字本義的關系,形符、聲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隸書產生的原因和時代,古今字形成的原因,繁簡字的對應關系,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無定代詞“或”“莫”的語法功能和意義,賓語前置的各種格式和語法條件,判斷句、被動句的特點及常見格式,否定句、疑問句的特點及構成等)
    三、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
    (一)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識記A,理解B)
    1.中學語文課程基礎知識
    ⑴語文課程性質、理念的掌握
    ⑵中學語文課程設計的理解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語文課程的必修、選修模塊設計)
    ⑶中學語文課程目標的掌握
    (中學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學各學段語文課程目標)
    ⑷語文校本課程概念的掌握
    2.中學語文教學基礎知識
    ⑴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掌握
    (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常規(guī)教學方法的特點及其功能;朗讀、背誦、聽寫、默寫等常見語文教學方法的特點及其功能)
    ⑵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的種類、特點與功能的掌握
    (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
    (二)中學語文教學基本能力(分析C,應用E,創(chuàng)新F)
    1.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運作能力
    能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文本、教學任務進行書面設計,或者對有關教學案例進行評析。
    ⑴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與規(guī)范表述
    ⑵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與教學重難點的選擇
    ⑶中學語文教學方法與教學媒體的恰當選用
    ⑷中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
    (設計課堂導入語;設計課堂結束語;設計板書;設計教學活動;設計課堂教學提問;課堂偶發(fā)事件的處理;設計課堂作業(yè))
    2.中學語文教學指導與評價能力
    ⑴中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研究性學習)
    ⑵中學語文學習能力的評價
    ⑶中學語文測試的設計與評價
    Ⅳ.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二、試題類型
    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鑒賞題、案例分析題、技能應用題等。
    三、試卷內容與賦分
    1.中學語文教學內容30分
    2.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30分
    3.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40分
    Ⅴ.例卷
    附錄
    Ⅰ.中學古詩文背誦參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勸學《荀子》
    蘭亭集序 王羲之
    出師表 諸葛亮
    陋室銘 劉禹錫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滕王閣序并詩 王 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 牧
    六國論 蘇 洵
    赤壁賦 蘇 軾
    愛蓮說 周敦頤
    黃生借書說 袁枚
    (二)古詩詞曲(12首)
    漁父 《楚辭》
    觀滄海 曹操
    蜀道難 李白
    登高 杜甫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夜雨寄北 李商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 煜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 永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 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觀書有感 朱熹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Ⅱ.需要掌握的作家、作品
    (一)古代文學作家、作品
    《詩經》(《關雎》《蒹葭》《氓》《碩鼠》《七月》)
    屈原《離騷》
    孔子《論語》
    孟子《孟子》
    墨子《墨子》
    莊子《逍遙游》
    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
    司馬遷《陳涉世家》
    曹操《觀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
    陶淵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飲酒》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
    孟浩然《過故人莊》《春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王維《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渡荊門送別》《峨眉山月歌》《行路難》《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杜甫《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江南逢李龜年》“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韓愈《馬說》《師說》《進學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劉禹錫《陋室銘》《烏衣巷》《秋詞》《竹枝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
    柳宗元《捕蛇者說》《黔之驢》“永州八記”《漁翁》《江雪》
    杜牧《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宮賦》
    李商隱《夜雨寄北》《樂游原》《錦瑟》《無題》
    李煜《虞美人》《相見歡》
    范仲淹《岳陽樓記》《漁家傲·秋思》
    歐陽修《醉翁亭記》《秋聲賦》《六一詞》
    王安石《元日》《泊船瓜州》《登飛來峰》《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蘇軾《題西林壁》《水調歌頭》《江城子·密州出獵》《浣溪沙》《赤壁賦》《石鐘山記》
    李清照《如夢令》《武陵春》《聲聲慢》
    陸游《書憤》《示兒》《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卜算子·詠梅》
    辛棄疾《西江月》《破陣子》《清平樂·村居》
    文天祥《正氣歌》《過零丁洋》《〈指南錄〉后序》
    關漢卿《竇娥冤》
    馬致遠《漢宮秋》《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水滸》
    羅貫中《三國演義》
    吳承恩《西游記》
    (二)現代文學作家、作品
    胡適《四十自述》《胡適文選》《文學改良芻議》
    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祝?!贰兑安荨贰豆适滦戮帯贰肚医橥るs文》
    茅盾《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屈原》
    巴金《家》《春》《秋》《寒夜》
    老舍《四世同堂》《正紅旗下》《茶館》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郁達夫《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
    冰心《繁星》《春水》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孫犁《荷花淀》
    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記》
    楊沫《青春之歌》
    錢鐘書《圍城》《寫在人生邊上》
    沈從文《邊城》《長河》《湘行散記》
    張愛玲《金瑣記》《傾城之戀》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
    戴望舒《雨巷》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
    林語堂《談中西文化》
    梁實秋《雅舍》
    豐子愷《緣緣堂隨筆》
    (三)當代文學作家、作品
    茹志娟:《百合花》
    張中曉《無夢樓隨筆》
    食指:《相信未來》
    北島《回答》
    舒婷《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
    海子《海子的詩》
    余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
    莫言《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
    蘇童《米》《妻妾成群》
    阿城《棋王》
    韓少功《爸爸爸》
    汪曾祺《受戒》
    鐵凝《哦 香雪》
    程乃珊《女兒經》
    張承志《北方的河》
    史鐵生《務虛筆記》
    賈平凹《臘月·正月》
    王小波《黃金時代》
    楊絳:《干校六記》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筆記》
    白先勇《游園驚夢》
    四、外國文學作家、作品
    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索??死账埂秺W狄浦斯王》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羅米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但丁《神曲》
    塞萬提斯《堂吉柯德》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雨果《巴黎圣母院》
    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
    司湯達《紅與黑》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果戈里《欽差大臣》
    托斯托耶夫斯基《罪與罰》
    哈代《德伯家的苔絲》
    托爾斯泰《復活》《戰(zhàn)爭與和平》
    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托弗》
    海明威《老人與?!贰短栒諛由稹?BR>    艾略特《荒原》
    卡夫卡《城堡》《變形記》
    喬伊斯《尤里西斯》
    薩特《惡心》
    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塞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細雪》
    譚恩美《喜福會》
    外國名人演講
    Ⅲ.需要掌握的文學流派(社團)
    (一)中國古代文學
    屈宋、揚馬、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初唐四杰、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元白、三蘇、唐宋八大家、江西詩派、豪放派、婉約派、元曲四大家、臨川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
    學研究會、中國詩歌會、七月派、論語派、東北作家群、左聯、“語絲派”、“現代評論派”、 荷花淀派、山藥蛋派、傷痕文學派、朦朧詩派、先鋒派、改革文學、鄉(xiāng)村小說派、尋根文學
    (三)外國文學
    象征主義、唯美主義、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自然主義、歌德派、后現代主義、古典主義、迷惘的一代、魔幻現實主義、新感覺派
    Ⅳ例卷參考答案
    2009年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學科試卷
    (實考題型、題分可能變化,以實考為準)
    考試說明:
    1.本試卷共 頁 大題。2.本試卷總分100分。3.本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4.請直接在試卷上答題,卷外答題一律無效。
    一.選擇題 (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四項中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荸薺 蘋果 完璧歸趙 無精打采
    B. 恫嚇 茄子 無動于衷 歇斯底里
    C. 悱惻 訛詐 再接再勵 宏偉藍圖
    D. 奇葩 瘸子 處心積慮 奮發(fā)圖強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A.7月21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購買到《哈利·波特》完結篇的書迷們欣喜若狂。
    B.中國武俠電影以其高深莫測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國觀眾的喜愛。
    C.在記者的記憶中,洪災區(qū)是這樣的:大堤上綿延數里的救災帳篷,數萬群眾安土重遷,在救災帳篷里,白天日曬雨淋、晚上蚊叮蟲咬。
    D.“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的運動人形剛柔相濟,形象友善,在蘊含中國文化的同時,充滿了動感,體現了“更快、更亮、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縱觀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影片,雖然各有千秋,但它們的共性都是能給觀眾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
    任何一門藝術,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想象都會缺少靈性。
    ①空間的想象,
    ②贏得了觀眾的擁護;
    ③想象的空間,
    ④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讓觀眾豐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兩詞意義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
    A. 語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謂語外,還可以做定語;“餓”則只能做謂語。
    B. 程度深淺不同:“飢”是一般的餓,即感到肚了空,想吃東西;“餓”是嚴重的餓,指根本沒有飯吃或長時間未進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脅。
    C. 范圍廣狹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餓”只能用于人。
    D. 側重的方面不同:“飢”側重于內在感受;“餓”側重于外在表現。
    5.根據中小學課程與教學的特點,對中小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應該注意建立發(fā)展性評價制度,實行學生學業(yè)成績與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 )
    A.成長紀錄袋 B.考試成績 C.學習習慣評價 D.結果評價
    6.《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以下各項中,不屬于這一系列中的一項是( )
    A.詩歌與散文 B.小說與戲劇 C.新聞與寫作 D.文化論著研讀
    二.填空題(共10分)
    7.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古詩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鈴》一詞中感慨:“ ,更與何人說!”蘇軾則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解嘲:“多情應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 。”李煜則在《虞美人》詞中感慨:“問君能有幾多愁? 。”李清照則在《聲聲慢》中一聲長嘆:“這次第, ?”
    ⑶荀子在《勸學》中說:“吾日參省乎己, 。”韓愈在《師說》中說:“是故無貴無賤,道之所存, ?!?BR>    8. 標志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9.義務教育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 ”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
    三.簡答題(20分)
    10. 簡析《神曲》的藝術特征(8分)
    11.試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記》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請簡述你對“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問題的認識。(6分)
    四.鑒賞題(26分)
    13.賞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會現實,苦于找不到拯救社會的辦法,在《玩偶之家》中對娜拉出走以后往何處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維陀夫說:“易卜生是天才的問號。”蕭伯納是英國現實主義大師,他的作品揭露資本主義的特征常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平民看了為之感嘆,統(tǒng)治者看了感到吃驚和不安。因此,列維陀夫評論說:“蕭伯納卻是一個偉大的驚嘆號?!蔽覈骷姨茝|在分析魯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句號。”
    唐弢為什么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句號”?請從魯迅的一生和魯迅的作品兩個方面分別作出簡要的回答。
    14.賞析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
    楊柳枝詞 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①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楊 花 吳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
    [注]①永豐:洛陽附近的一個地方。②秾花:盛開的花朵。
    (1)這兩首詩都以什么為寫作對象,都表達了自己的什么樣的感情傾向?(2分)
    (2)請分別賞析兩首詩三四兩句的表現手法和表達內容。(8分)
    15.試賞析《離騷》的開篇藝術。(10分)
    離騷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五、案例分析題(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師在實施《荷塘月色》教學時的開頭導入環(huán)節(jié),試針對此設計作一評析。(6分)
    教師: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歷還知道些什么?(以上答問可靈活掌握,以下教師簡述)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么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品結構、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 播放錄音或教師表情朗讀)
    17.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也是中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的片斷。請根據這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際內容,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對于文言文教學問題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內容講完之后往往要組織一些活動課,它是“大語文教育”的重要一翼。當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級教師林煒彤先生曾對我說過:學生最討厭什么樣的課?——公開課;最喜歡什么樣的課?——七扯八扯的課。我理解,所謂“七扯八扯的課”,其實就是活動課,就是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它倍受學生歡迎?;顒诱n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別忘了,“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在這一課組織的活動是:
    1.網上拜訪孔子。點擊進入:(1)“中國孔子”網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言名句。這些網站中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2.中央電視臺“千秋史話”節(jié)目之《孔子》(我這里有一套“千秋史話”的光盤)。電視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學習。這一項最有價值。我這樣安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在適當的時候老師提出自己準備的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有什么內在聯系?可能不可能沒什么聯系?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chuàng)見。
    六、技能應用題(14分)
    1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14分)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⑴如果要請你來為九年級學生命制試題,請以這首詩為閱讀材料,設計二道閱讀理解測試題,并注明參考答案及分值。(8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課時講授這篇課文,學生對象是九年級學生,請你為這
    堂課設計一份板書。(6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 (每小題3分,共18分)
    1.C(該項中“再接再勵”的“勵”應寫作“厲”) 2.B(“安土重遷”意為“安于故土,不愿輕易遷移”,不合語境,應換作“搬離家園”。)3. A(正確的排列順序為:③想象的空間,②贏得了觀眾的擁護;①空間的想象,⑤讓觀眾豐富了影片,④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感受。) 4.B。5.A。6.C。
    二.填空題(共10分)
    7. ⑴便縱有千種風情;早生華發(fā)。 ⑵不盡長江滾滾來;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怎一個愁字了得⑶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師之所存也。(寫對1空給1分,出現錯別字則不給分)
    8.《文心雕龍》9.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三.簡答題(20分)
    10.①采用的是中世紀文學慣用的夢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現的是“精神發(fā)展”、“精神漫游”的框架與主題。②在象征和夢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寫實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藝術感非常強烈,許多人物、場面、細節(jié)取材于現實生活。③《神曲》的結構宏大、嚴謹、勻稱。詩人按神學的“三位一體”學說建構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紀文學特有的結構松散的不足,對近代長篇作品產生影響。④《神曲》拋棄拉丁文,用意大利語這一民族語言進行寫作。(答對一點給2分,滿分8分,大意對即可)
    11. 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悶的知識女性的典型。② 大膽追求個性解放,并以情愛的“靈與肉”的統(tǒng)一為尋求的主要目標。后最終未能如愿的悲劇,凸現了一個負著時代苦悶和心靈創(chuàng)傷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點是,青年女子在性愛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膽反叛,這就使得“五四”時期爭取個性解放的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有了新開拓。(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12. ①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③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答對一點給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四.鑒賞題(26分)
    13.①從魯迅的一生來看,說他是一個句號,意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無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應有的貢獻。②從魯迅的作品來看,說他是一個句號,意為他的作品是冷靜的,理性地剖析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答對一項得3分,滿分6分。)
    14.(1)①楊柳(或柳樹)②贊美(或褒揚)(答出一點給1分,滿分2分)(2)①白詩采用了雙關(或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面上看抒發(fā)的是對永豐柳獨處荒園、無人觀賞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又借此表達了人才不被欣賞和任用而遭埋沒的感慨和憤懣。②吳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同樣面對春風,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楊花則在春風中盡顯自己的風采(答出一大點給4分,滿分8分,大意對即可)。
    15. 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貴與清白,與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鮮明對比;②開篇就交待了詩人的“內美”,這實際上是蘊含了楚國民族精神,是楚國精神的內化;③融鑄神話傳說,定下全篇浪漫主義基調;④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是把物的某些特質與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結合起來,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體的附著和寄托。(答出一點給3分,答出三個給滿分10分)
    五、案例分析題(12)
    16.《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薄白⒅貍€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睂τ谖膶W作品鑒賞,強調“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 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在閱讀之初,向學生適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將有利于學生主動閱讀。不過,必須注意教師的指導不能取代學生的自主閱讀。上述案例中的教師,在散文鑒賞教學之初,就簡單化地將相關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帶有明顯態(tài)度傾向性的結論性意見直接傳遞給學生,將對學生的積極閱讀及獨特感受體驗的獲得產生極大的干擾及制約,是不可取的。
    17.從正面論,優(yōu)點有三: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②發(fā)揮了語文教學活動的功能;③注重拓展運用語文教學資源。從反而論,不足有三:①在教學內容方面,過分強調“迷住”(吸引)學生,而將許多并非必要的東西納入課堂;②在教學方法、手段的選用方面,同樣為了照顧學生的興趣,過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網、看電視等活動;③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還存在著脫離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實際的問題,比如“探究性學生”活動中對“許多人不解的問題”的所謂探究。(6分,寫出一點給2分。可從正反兩個方面合說,也可單就一個方面談,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給分)
    六、技能應用題(14分)
    18. ⑴所設計的題目必須難度合理,意圖明確,利于學生思考解答。⑵板書設計,必須同時考慮以下因素:①符合教學目標,抓住課堂核心;②書寫清楚工整,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