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申論熱點讓孩子們唱自己的歌

字號:


    【背景鏈接】
    兩年前,10歲的“憂郁弟”因翻唱一首成人歌曲爆紅網絡。之所以被稱為“憂郁弟”,是因為這個小男孩演唱陳奕迅的《好久不見》,唱到動情處,眼神憂郁,表情糾結,瞬間走紅網絡。
    四五十歲的人,大都記得兒時唱過的歌謠。“找啊、找啊、找朋友……”“丟手絹,丟手絹……”“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這些令人難忘的兒歌和童謠,承載著四五十歲那代人幸福的回憶。二三十歲的人,大都還可以哼出“我們的田野”“同一首歌”等歌謠。如今,又有多少人能說出當下孩子們喜歡傳唱的童謠?
    【標準表述】
    大多數兒童表示不喜歡兒歌的原因是:“沒法唱出兒童的心聲”“太無聊,太單調”。不少兒童非常喜歡以電視劇結尾曲為代表的成人化、個性化、多元化文藝作品,因為里面有太多他們未知和感到好奇的東西。而兒歌則因為“沒有活力”“節(jié)奏感不強”“歌詞內容太簡單”被大多數孩子視為“俗氣”和“老古董”,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
    在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社會,孩子對于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也極強,孩子對于歌曲喜歡的要求也更加豐富,他們更加注重歌曲是否好聽、是否有特點、是否易學、是否符合時代。相比于物質財富比較困乏的時代,孩子的選擇性更強,如若沒有更好的兒童歌謠占據孩子的心中,一些社會歌曲和灰色童謠必將影響廣大兒童。
    【具體措施】
    一、目前的兒歌形式和內容都太過單一,需要吸納時代和時尚的元素。
    二、《愛我你就抱抱我》之所以迅速在孩子間走紅,除歌曲本身優(yōu)秀之外,還借助了央視春晚這一強大平臺。盡管各地都強調重視文化產業(yè),但針對兒童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需要各地更加重視,新兒歌的推廣如果能夠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推廣,得到從廣場阿姨到專業(yè)人士的大力推廣和宣傳,那么傳唱在兒童中間的一定是更多符合兒童心理的歌聲。
    三、兒歌事業(yè)公益化。
    音樂人應從社會發(fā)展角度來思考兒童的未來,致力于創(chuàng)作和推廣一些能夠貼合兒童實際,能夠對兒童生活產生良好德育和美育的兒歌,這不僅關系著兒童的健康發(fā)展,更加決定著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