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范文推進社會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是基礎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

字號:


    伴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tài),中國社會也步入了發(fā)展新階段。一方面,是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社會的呼喚,需要深層激發(fā)社會的活力,另一方面,是多種社會問題的集中出現,需要有效的治理。面對當前復雜的社會現狀,依靠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實現有效兌現各種民生期望,以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推進社會治理是解決當前困境的關鍵。
    社會管理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治理模式。在社會結構較為簡單的古代和近代,通過樹立政府的權威,以嚴格的法令管理社會,是較為現實的考量和選擇。但在關注公平和權利的現代社會,這種模式的僵化已經嚴重抑制著社會活力,從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是解決問題的考量,更是民生發(fā)展的要求。
    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是社會生活從求溫飽到求品質的要求。在以溫飽為目標的社會治理模式中,每個人的需求都是相似的,通過高度規(guī)范的管理流程,基本可以完成目標,以供應制為特征的計劃經濟時代就是證明。而高品質的生活要滿足各個不同的需求,需要專業(yè)化的社會組織來承擔,如文化藝術活動、高品質養(yǎng)老、心理疏導等。通過社會治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確立社會組織的地位,進一步拓展其發(fā)展空間,不僅是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要求,也是有效推進民生建設的關鍵之舉。
    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是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要求。經濟"新常態(tài)"同時也意味著社會生活步入了一個多事之秋,以前隱藏的環(huán)境問題、不平衡問題等都逐漸顯露出來。再加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媒體的快速傳播和激蕩為本來就不平穩(wěn)的社會更增加了不穩(wěn)定的因素。用以前的維穩(wěn)只是維持了一個安定團結的表現,卻可能付出截訪、拘禁上訪人員等更嚴重社會問題的代價。只有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尋求問題的根源,有最快速和有效的政策和法治手段解決,才能真正守護民眾的權利和社會公平,才是維護社會安定的正道。
    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是基層社會民主建設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的參政議政意識逐步提升,要讓人民當家作主從紙面落到實處,不能僅憑口號和標語,要依靠可行的制度設計。過去那種遇到問題就藏著掖著的官僚作風只能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和猜疑。通過基層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公開辦事流程,公開三公費用,開放政府大院,讓服務之風溫暖百姓;通過聽證制度的建設,聽取百姓聲音,讓百姓投票做主;以創(chuàng)新工作格局加強社區(qū)民主建設,讓百姓對民主可知可感。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社會治理之道,古代圣人先賢以"水"作比,通過梳理各方的關系,使得各有所得;通過深入滲透,直達本質,溫潤圓融;通過激蕩回旋,臻達和諧。當我們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來推進社會治理,就能找到其矛盾"奇點",有效推進民生,直達民眾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