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之十六

字號:


    年代:漢
    作者:漢無名氏
    詩詞全文:
    凜凜歲云暮,
    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
    游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
    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
    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
    枉駕惠前綏。
    愿得常巧笑,
    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
    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
    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
    引領(lǐng)遙相睎。
    徙倚懷感傷,
    垂涕沾雙扉。
    古詩十九首解讀:
    出自《古詩十九首》之十六。
    此詩凡二十句,支、微韻通押,一韻到底。詩分五節(jié),每節(jié)四句,層次分明。惟詩中最大問題在于:一、“游子”與“良人”是一是二?二、詩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與我違”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這是否一首怨詩?答曰:一、上文的“游子”即下文之“良人”,古今論者殆無異辭,自是一而非二。二、從全詩口吻看,抒情主人公顯為閨中思好,是女性無疑。但第三個問題卻有待斟酌。蓋從“游子無寒衣”句看,主人公對“游子”是同情的;然而下文對良人又似怨其久久不歸之意,則難以解釋。于是吳淇在《選詩定論》中說:“前四句俱敘時,‘凜凜’句直敘,‘螻蛄’句物,‘涼風’句景,‘游子’句事,總以敘時,勿認‘游子’句作實賦也?!逼溟g蓋認定良人不歸為負心,主人公之思極而夢是怨情,所以只能把“游子”句看成虛筆。其實這是說不通的。蓋關(guān)四句實際上完全是寫實,一無虛筆;即以下文對“良人”的態(tài)度而論,與其說是“怨”,?竽?說因“思”極而成“夢”,更多的是“感傷”之情。當然,怨與傷相去不過一間,傷極亦即成怨。但鄙意漢代文人詩已接受“詩都”熏陶,此詩尤得溫柔敦厚之旨,故以為詩意雖憂傷之至而終不及于怨。這在《古詩十九首》中確是出類拔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