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17篇)

字號: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一
    1.會認“矣、恥”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達的重點。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第一課時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yǎng)。
    (出示課件3)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出示課件4)
    1.師范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好學 是知也 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jù)注釋,解決生字詞。
    3.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
    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文。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jié)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
    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一)1.謙虛 2.求實 3.勤奮
    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jù)注釋翻譯課文。
    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出示課件6)
    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
    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
    五、作業(yè)。
    1.背誦這兩部分。
    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第二課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學習古人讀書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8)
    1.誰來說說《論語》三則的意思?
    2.朱熹的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什么?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前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從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了介紹,讓我們受益匪淺?,F(xiàn)在,我們學習第三篇文章。這是曾國藩對讀書人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出示課件9)
    1.根據(jù)注釋,解決生字詞。
    師補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滿足
    2.朗讀課文,劃分節(jié)奏。
    劃分指導:我們在劃分節(jié)奏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詞劃分開來,要保持詞語的完整。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試著解釋意思。
    三、細讀課文,深入把握。(出示課件10)
    1.默讀課文,思考:讀書人對讀書有什么要求:
    生讀課文,總結(jié)并匯報:
    板書:有志 有識 有恒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為什么要“有志、有識、有恒”?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有志----不甘為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恒-----恒心,不放棄,能成功
    3.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出示課件11)
    師加以引導,生匯報
    板書: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出示課件12)
    正面: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么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最后作者進行總結(jié),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點明這三點的重要性。
    四、再讀文章,說說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出示課件14)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讀書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暢所欲言,師加以指導
    六、作業(yè)。
    背誦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話解釋這三篇文章的意思。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的含義,效果較好。
    2.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抓重點詞句,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把視線延伸到課外,收集了一些《論語》的其他幾則名言,讓學生進行積累。
    美中不足的是對個別同學的指導不夠詳細,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二
    一、說教材
    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組成。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xiàn)的。第一篇選自《論語》,是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解讀;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紹的是讀書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國藩的文章,曾國藩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并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證明三者對讀書人來說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說目標
    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和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恥、矣”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我把重點確定為: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難點確定為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為了能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思想,我圍繞三維目標,引導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課件展示等方法,對這篇課文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用讀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讓學生講故事的方式,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
    2.對于課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在自讀的基礎上先把握課文內(nèi)容,然后再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解決重點詞句,從而達到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寫作意圖。
    3.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我還設置了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搜集課外的有關讀書的名言,以擴大學生的積累。
    4.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效果預設。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2.這課總共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出自《論語》,記錄的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yǎng)。(出示課件3)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出示課件4)1.師范讀正音,把握重點詞語的意思。好學 是知也 識 2.讀第一、二部分,根據(jù)注釋,解決生字詞。3.大聲朗讀課文。4.指名讀。5.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地朗讀全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1.小組討論,結(jié)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部分的意思。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師指導學生翻譯課文。2.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齊讀對這三句話的解釋,
    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生總結(jié),
    匯報板書:(一)1.謙虛 2.求實 3.勤奮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jù)注釋翻譯課文。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生總結(jié),匯報板書: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四、拓展。(出示課件6)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五、作業(yè)1.背誦這兩部分。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心急如焚”、“霎時間”造句。4.觀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jié)果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相關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詞小黑板;3.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民間故事的資料;4.一張夏夜星空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強調(diào)“釀”的讀音;“妻”的書寫筆順;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別組詞。四、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結(jié)束):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二人結(jié)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五、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nèi)交流。(二)全班匯報。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chǎn),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進行想象。)(5)學生?。号@傻纳钪腥匀鄙俨涣诉@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笨椗牫隽松?,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zhì)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試著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1.說說牛郎是怎樣與老牛相處的。2.說說牛郎跟織女是如何認識的。
    二、指導精讀,復述故事。1.師: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誰愿意來做故事大王,還可以帶上你的圖片呢!2.指名上臺講故事。3.補充提示:他講出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了嗎?誰來給他補充。4.閱讀相關小節(jié),出示思考題:(1)牛郎有什么特點?(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3)該用什么語氣來表述?5.請小導游出示圖片和影音文件,請同學們感受這些特點。6.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導說話:現(xiàn)在,誰愿意做個故事大王,來為我們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這個情節(jié)。
    三、出示要求,豐富情節(jié)。1.師:課文有些情節(jié)比較簡略,你能把它們說得具體點嗎?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3.問:想一想,牛郎會把什么事情告訴老牛呢?(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話,從中體會牛郎和老牛之間的親密關系。)4.出示句子2: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5.問:仙女們會怎樣商量呢?(引導學生想象仙女們的話,從中感悟仙女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6.在交流的基礎上,把想象到的內(nèi)容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體會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課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說話了,他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你在課外讀到哪些民間故事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同學交流。結(jié)合交流的內(nèi)容,老師總結(jié)民間故事的特點(出示課件):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jīng)久不衰。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3.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xiàn)了人們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內(nèi)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一)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織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悲涼凄切、如泣如訴”等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反復揣摩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語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4.體會比喻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增強學生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細節(jié)描寫,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難點: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笛聲寄托的哀思,體會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三、教學策略
    1.品讀與感悟相結(jié)合,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在讀中悟,悟后促讀。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質(zhì)。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學中采用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引入資料、抓重點詞語等教學方法突破重點,采用朗讀、想象等教學方法解決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梳理問題,引入探究
    1.導語:木笛,一種中國民族樂器。清音洋溢,圓潤厚實。課文圍繞著一支木笛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焖贋g覽全文,回憶主要內(nèi)容。
    關鍵詞:拒絕,錄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聽了故事的概貌,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梳理成一個問題: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終試,后來為什么又被破格錄取?
    3.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引起閱讀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讀體會
    1.我們先來看看朱丹什么樣?找到描寫他外貌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
    (1)指名讀語句,提示:云錦,中國傳統(tǒng)織品,美若云霞;梅花,冒雪而開,別有風骨。從他的衣著上你感到了什么?
    (2)他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從他的外貌讓人感受到他的獨特氣韻。再指名讀外貌句,齊讀。
    2.朱丹一路過關斬將,兩輪賽事后進入終試,讓人對他的演奏充滿了期待。然而考場上他的舉動讓人頗感意外。自讀相關段落,說一說發(fā)生了怎樣的一幕?
    3.默讀相關段落思考:一場考試,一次拒絕,為什么說朱丹的放棄考試讓大師深感惋惜?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簡單批注在段落旁邊。
    4.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詞語,從不同角度思考。
    角度之一:從考場氛圍的角度感受這場考試非同尋常,在這次考試中主動放棄讓人感到意外。
    (1)讓學生從“要求嚴苛、競爭激烈、都是高手”等詞語中體會高手云集,進入終試不易。
    (2)抓住“正襟危坐、不茍言笑、聲名遠揚”等詞語體會考官不同凡響,對藝術(shù)水平要求高。
    (3)追問:羅丹,的雕塑家,他打量雕塑作品時什么樣?大師像羅丹打量雕塑作品一樣打量朱丹,你感受到什么?
    小結(jié):看得細致入微,仿佛要從外表看到他的內(nèi)心;像欣賞藝術(shù)品一樣打量朱丹,初見朱丹,大師對他投去的目光嚴苛而又欣賞。
    角度之二:從朱丹的舉動引起反響的角度看,他的放棄考試讓大師惋惜。
    (1)隨學生交流適時點撥:“悶雷炸響”,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結(jié):朱丹的一句話震驚了全場,“轟”的一聲在人們的心頭炸裂,誰都沒想到他會拒絕演奏,讓人詫異。
    (2)追問:從大師的話語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朱丹拒絕演奏歡樂的樂曲,他放棄的是什么?
    放棄了進入樂團的機會,放棄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前途錯過了,再也無法挽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朱丹竟甘愿放棄自己美好的藝術(shù)前途。
    角度之三:從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情中體會。
    (1)讓學生從“一絲悲戚”和“涌出苦澀的淚水”兩句中感受“男兒有淚不輕彈”,而今到了傷心處,眼中難以抑制淚水,放棄這次機會他心中多么不舍。
    (2)引導學生關注朱丹進入考場和離開考場前取放木笛的語句。從他對木笛的“一取一放”中體會到什么?
    小結(jié):兩個“小心”,看出朱丹珍愛木笛,熱愛音樂,對木笛的視若珍寶表現(xiàn)出對藝術(shù)的渴望與追求。
    5.這部分作者以對話的方式展開內(nèi)容,抓住朱丹的動作、神情細致地進行描寫。朱丹,一個頗有音樂才華的青年,一個把藝術(shù)當生命的人,在一場決定他前途命運的考試中,毅然選擇了放棄考試,默然離場,只因為什么?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6.朱丹是為了一場紀念。在朱丹的內(nèi)心深處,對死難同胞的紀念勝過了他個人的前途、命運,甚至他的生命。在前途與紀念中他選擇紀念;他的內(nèi)心中涌動著怎樣的波瀾,使得他如此義無反顧?讓我們翻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吧。
    (1)出示圖片: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的歷史佐證。
    (2)出示課件。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手無寸鐵的中國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樣虐殺。慘絕人寰的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這是祖國歷慘痛的一頁,這一天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國殤之日。
    (3)學生談感受:看著日寇獸性摧殘中國人的情景,聽著這組血淋淋的數(shù)字,你的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感受?
    小結(jié):痛恨日寇,他們侵略我們的國土,虐殺無辜的百姓;同情死難的同胞,為他們生命的逝去感到難過、惋惜;心中充滿了悲憤,為我們的祖國曾遭踐踏而痛苦;我們要記住歷史,要振興中華。
    7.南京大屠殺,一段屈辱的歷史。朱丹國恥銘記在心,滿懷哀痛。所以在歡樂與紀念中他選擇了恪守悲傷??紙錾纤闳浑x場,心潮難平,你們體會著此刻朱丹的內(nèi)心想法,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1)自由找伙伴練讀。
    (2)學生展示,大家從他們的讀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的體會與資料的引入,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感悟朱丹當時的心情,理解他做出選擇的原因。
    (三)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渡:朱丹不肯吹歡樂的笛曲,這無聲,勝過千言萬語。這不為,彰顯了他人格的力量,痛楚而堅決。我們感到了他拒絕背后的錚錚豪氣。
    暮色來臨,雪花飛揚,他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靜靜佇立,深情款款地吹奏了起來。笛曲就是他的心曲,你們能聽懂他的心聲嗎?
    自由讀“入夜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BR>    1.此刻,你們聽到了怎樣的笛聲?感受到了什么?
    2.請同學們把你感受到的動筆寫一寫,和其他同學說一說。
    出示課件:
    笛聲悲涼凄切,猶如 ,猶如 ;這如泣如訴的笛聲是在為 而哭泣,是在訴說 。
    【設計意圖】借笛聲引發(fā)想象,表達心聲,體會文章主題。
    3.這笛聲道盡了朱丹內(nèi)心的悲痛,他對死難同胞的深深悼念,他對日寇累累暴行的控訴,他不忘國恥的浩然正氣都凝聚在這幽幽的笛聲里,充塞在天地之間。這是他的生命心曲。反復朗讀。
    4.朱丹不忘國恥,在銘記中砥礪前行。在描寫朱丹的笛聲時,在這部分內(nèi)容中反復出現(xiàn)了飄舞的雪花,你們找一找,說一說作者描寫“雪”的意圖。
    (1)學生找到語句,讀一讀說一說。(小結(jié):渲染氣氛,烘托人物)
    (2)點撥:朱丹在石碑前看到了孩子的方陣,為什么描寫雪花?
    ①自己讀一讀“孩子方陣”這一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②指名讀:“曙色萌動,蓓蕾初綻”想象一下是怎樣的畫面,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小結(jié):稚嫩的生命正在成長、綻開,新的一天正在到來,煥發(fā)著勃勃的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希望。
    ③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小結(jié):孩子們自發(fā)地聚集在紀念碑前悼念死去的同胞,他們像朱丹一樣不忘國恥,一樣熱愛我們的中華民族。
    是啊,這瑩瑩的雪花烘托出了朱丹純潔高尚的品格,對民族的摯愛之情,也突現(xiàn)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瑕,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起到了襯托的作用。作者說雪中祭奠的孩子們仿佛是“一片幼松林”。你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jié):幼松樹,這些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他們會成長為堅貞不屈,蒼翠挺拔的參天大樹。
    5.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那濃濃墨色浸潤紙張,朱丹一樣的人們不忘國恥,愛國情深,父輩的教育也浸潤孩子們的心田,流淌在他們的心間。這部分作者用鮮活的比喻寫出了朱丹在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陣時的內(nèi)心感受,他人笛合一,心中厚積的情感都隨一曲笛聲道出。我們再來讀讀語句。
    再次指名讀“入夜──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使學生頭腦中出現(xiàn)畫面,體會孩子們愛國的舉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回讀外貌,感悟形象
    一曲終了,我們感受到了朱丹的才華橫溢,我們知道大師改變了主意,破格錄取了朱丹,你們說打動大師的僅僅是朱丹的音樂才華嗎?自己讀一讀,想一想。
    1.重點理解: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緊緊握著木笛。
    “兩個緊緊相握”意思有什么不同?
    (1)大師緊握朱丹的手,是他理解了朱丹拒絕演奏的深意,他得遇一位有才華而又愛國的青年,分外激動,他為白天自己的做法深深地致歉。他敬重朱丹,被他具有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情懷打動。
    出示課件:
    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2)朱丹緊握木笛,為自己的選擇和舉動感到欣慰。
    2.手握木笛的朱丹,佇立在瑩瑩白雪覆蓋的天地之間。讓我們再來看看朱丹的外貌,讓他的形象印在我們的頭腦之中。學文至此,你也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再讀外貌的語句,體會:一襲黑衣,是對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朱丹就像一株梅樹傲然挺立,感受到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愛國深情。愛國情融入他的骨髓,像花開樹枝上一樣,相伴相生。
    【設計意圖】在回讀中加深對作者描寫朱丹外貌用意的了解,體會比喻修辭方法運用的貼切。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次體會朱丹的不忘國恥,愛國深情。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六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交流感悟相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的含義。
    3.抓住作者贏得珍珠鳥信賴的原因,感受作者與珍珠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原應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三、教學策略
    1.獨立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2.用具體可感的畫面、聲色、情節(jié)描述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
    3.通過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1.導語:(出示課件:珍珠鳥的圖片)同學們,作家馮驥才先生曾飼養(yǎng)過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家感觸頗深,寫下了《珍珠鳥》這篇文章。(齊讀課題:珍珠鳥)
    2.同學們,從大作家與鳥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
    (二)整體感知,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想珍珠鳥是怎樣一種鳥?結(jié)合課文中的描寫,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并和學生一起對發(fā)言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jié)、提升、引導。
    小結(jié):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從珍珠鳥的外形描寫中體會“我”喜歡珍珠鳥。
    2.是啊,多么惹人喜愛的珍珠鳥啊!所以,當朋友送我這對珍珠鳥時我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指名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于文章的內(nèi)容只要求學生粗知內(nèi)容即可。學生在讀文、交流的過程,既是對全文內(nèi)容的總結(jié)梳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又由鳥的外形特點、鳥的習性,引出人與鳥之間相互信賴的話題。
    (三)理解品味,體會鳥對人的信賴
    1.這種怕人的鳥,怎么會變得不怕人?“我”是怎樣逐漸贏得珍珠鳥的信賴的?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內(nèi)容體會。
    2.學生交流,教師梳理歸納為三件事。
    第一件事:為鳥安排舒適溫暖、幽靜的巢。
    “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只有在這像幽深的叢林一樣的地方,珍珠鳥才感到安全。所以,它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決不驚擾它們。
    (1)知道它們竟然有了雛兒,這是多么令人驚喜的事情!此時,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2)“我”是怎么做的呢?讀讀文中的描寫。
    指導感情朗讀。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第三件事: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我”不管它,不傷害它。
    (1)三個月后,這對珍珠鳥有了雛兒,這個小家伙長什么樣?找到相關的語句,讀出你的感受。
    (2)多么可愛的小家伙啊!雖說“初生的牛犢不畏虎”,但是這只小珍珠鳥剛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卻還是心有余悸的?
    指名讀第八自然段。只要大鳥在籠子里生氣地叫一聲,它就立即飛回籠子里?!叭擞腥搜?,鳥有鳥語”,鳥的叫聲,就是它們交流的語言。你覺得此時它們在交流什么呢?
    (3)這小家伙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呢?學生交流討論。
    無論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小鳥的活動范圍不僅越來越大,而且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它竟然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出示課文中插圖,扭頭看,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銀灰色的眼瞼蓋住眸子,小紅爪子剛好被胸脯上長長的絨毛蓋住。我輕輕抬一抬肩,它沒有醒,睡得好熟!還咂咂嘴,難道在做夢?
    請一位同學在音樂聲中朗讀。
    (4)多么感人的一幅畫啊,“我”默默地享受著這小家伙對我親近的情意,我沒有驚擾它,因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種怕人的鳥。
    (5)課件出示: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再讀這一句話,你有又什么新的感受嗎?
    這種怕人的鳥現(xiàn)在與我這樣的親近。
    因為我知道珍珠鳥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們,給它們自由,決不驚擾它們,我和珍珠鳥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了。所以,文章在開頭部分,單獨把這一句話作為一個自然段,強調(diào)“這是一種怕人的鳥”,使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設計意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通過讀來感悟的。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得,談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并通過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我是怎樣逐漸獲得珍珠鳥的信賴”為對話主題,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我”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種怕人的鳥,引導學生體會信賴源于對別人的尊重、理解、寬容和愛,體會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
    (四)總結(jié)升華,體會信賴的含義
    1.望著這和諧的畫面,感受著鳥兒親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從心底流出這樣的感慨。
    課件出示: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僅存在于人與動物之間,更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在你的生活中,你有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交流。
    3.總結(jié)升華:信賴,就是尊重、理解、寬容。只要心中有愛,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感受到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和諧美好的境界。世界萬物共生長,應以誠相待,和諧共生。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珍珠鳥在“我”細心的照料下,由怕人到與人親近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并由此拓展到生活,延伸到人與人,人與自然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活動學習
    1.搜集整理有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感人故事,與同學分享。
    2.推薦閱讀《我的野生朋友》。
    3.試著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為你的新朋友并記錄下相處的過程。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馮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栗、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把握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重點詞句的含義。
    3.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栗、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2.(出示課件1)(出示松鼠圖片)請看大屏幕,請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
    板書:松鼠
    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進入松鼠的世界,去認識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出示課件2)
    1.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
    (3)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嬉戲”、“遮蔽”的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課件4)
    (1)讀詞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蘚的圖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的理解。
    “嬉戲”你怎么理解?
    (2)識記生字,掌握多音字。(出示課件5)
    晃 huǎng( )huàng( )
    組完詞同桌訂正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出示課件6)
    1.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著在括號里填上詞語。
    討論:(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討論:如果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該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
    全班交流,總結(jié)
    第一部分(1):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再分別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進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介紹松鼠的形體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從松鼠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從松鼠的行動、儲備食物過冬和搭窩寫出了松鼠聰明、警覺、乖巧的特點。
    第四部分(5):介紹了松鼠的繁殖、換毛及愛干凈的生活習性。
    四、細讀第一段,了解外形(出示課件8)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呢?試著填一填:在寫松鼠的外形時,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詳細描寫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寫得非常美麗可愛。
    板書: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
    尾巴---上翹
    3.讀第一段,討論:你認為這段好在哪兒?(出示課件9)
    小結(jié):文中第一段確實寫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點,運用了恰當?shù)男稳菰~、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寫具體了,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麗可愛。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鑒。
    4.指名讀,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朗讀指導:我們在朗讀過程中要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要讀出這種情感,我們首先確定描寫松鼠的重點詞語如“乖巧、漂亮、討人喜歡、面容清秀、敏捷、機警”等詞語,并通過重讀、輕讀等方式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10)
    1.抄寫生字、新詞。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介紹它的外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松鼠的生活習性,從中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聽意思寫詞語(出示課件13)
    動作迅速而靈敏。 (敏捷)
    小巧、靈活、精細。(玲瓏)
    遮住的意思。 (遮蔽)
    游戲、玩耍。 (嬉戲)
    2.《松鼠》一課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分別寫了什么?
    生回答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習性。
    二、精讀課文,了解習性(出示課件14)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說一說這部分介紹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性格特征---膽小(活動范圍 活動時間)
    2.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生活習性?默讀課文第二部分,選擇一方面來準備并在全班介紹。
    3.指名介紹,隨機導學:
    讀第三部分,看看這部分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特點?(出示課件15)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行動、儲備糧食 搭窩 (聰明 警覺 乖巧)
    師:你們瞧,作者把松鼠搭窩的過程寫得多具體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畫出來?
    (先……再……然后……)
    師生對讀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學生動筆,用上“先……再……然后……”寫一段話。
    寫后交流。
    4.讀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
    生總結(jié)、匯報
    板書:生活習性(繁殖 換毛 愛干凈)
    三、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請2名同學分部分讀全文。
    2.說一說:通過學習課文和查閱資料,你對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 (討論) (出示課件17)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jié)構(gòu);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白鷺》。
    四、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18)
    1.完成課后第3題。
    2.繼續(xù)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接著寫一寫它的生活習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語言生動,可讀性強。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自學的方式,學會基礎知識,鍛煉基本技能。我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效果良好。
    2.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因此,我把字詞也作為重點,在字詞的教學中,我以點帶面,通過重點詞語來理解松鼠的特征,這樣對學生來說非常容易把握,因此,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教師的引導與評價顯得不夠及時準確,影響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時不夠興趣盎然。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感悟笛聲所蘊含的情感。
    3、領悟作者描寫朱丹外貌語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感悟笛聲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回顧內(nèi)容,梳理問題,引入文本探究
    二、關注對話,引入資料,了解放棄原因
    三、想象畫面,品味笛聲,體會愛國之情
    四、品讀外貌,感悟梅花,豐滿人物形象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和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回顧內(nèi)容,梳理問題,引入文本探究
    (一)、回憶課文,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9課《木笛》,(板書課題)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BR>    2、引導學生針對朱丹“放棄終試”“破格錄取”進行質(zhì)疑:
    面對“放棄終試”“破格錄取”你有什么疑問嗎?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梳理成一個大問題: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終試,后來為什么又被破格錄取?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關注對話,引入資料,了解放棄原因
    (一)、關注對話,初步感知
    1、瀏覽課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況下放棄了考試?為什么放棄?
    教師引導過渡:你是通過朱丹和大師的對話讀懂的,讓我們都來讀讀朱丹和大師的對話。
    邊讀邊思考,從這部分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到“沒有忘記”,
    追問學生朱丹沒有忘記什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環(huán)保紀念日)
    (二)、引入資料,震撼心靈
    1、有關南京大屠殺你了解多少?學生交流資料
    2、教師引入資料:
    師述:1937年12月23日,日軍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瘋狂地刺殺中華兒女的血肉之軀,日軍的槍彈瘋狂地掃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多少無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燒、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變成了孤兒,原本美麗繁華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30多萬人慘遭殺害!大約是每1分鐘殺6個人。
    引讀:同學們,讀一讀這串帶血的數(shù)字吧。(齊讀)
    這僅僅是一串數(shù)字嗎?(再讀)
    3、讀著這串數(shù)字,你們心中有著怎樣的感受?(再讀)
    教師小結(jié):在朱丹的心里,這是一種永遠的痛,這是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感受得到的恥辱的痛。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的引入與教師的引讀,使學生受到震撼,在此基礎上,對朱丹當時的心情便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為后面朱丹作出選擇的不易做鋪墊?!?BR>    (三)、品味感悟,體會原因
    1、教師引讀:所以當大師冷峻地問朱丹為什么不能演奏歡樂的樂曲時,朱丹說——(教師指示屏幕引導讀出朱丹的話)
    2、就是這樣的日子里,當朱丹接到這張(出示卡片:第一項,任選一首表現(xiàn)歡樂的樂曲)卡片時,他在想什么呢?請你讀讀有關段落,想想你是通過什么讀懂的?
    出示: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歉疚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3、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悲戚”“沉默片刻”“深深鞠躬”等詞語,體會朱丹的難過、矛盾、歉意……
    聯(lián)系一、二自然段中“要求苛刻”“競爭激烈”體會機會來之不易。
    抓住文中描寫朱丹對木笛珍愛的語句,體會對音樂的酷愛。
    4、教師引導:在考場上朱丹放棄了什么?堅守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jié):朱丹雖然內(nèi)心是那么痛苦,那么不忍,但是他最終決定放棄終試機會。是什么使他做出了我們常人無法理喻的選擇 ?(正是他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設計意圖:通過抓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讓學生揣摩文字,品味語言,感受朱丹內(nèi)心的悲痛與選擇的艱難,從而突出他的愛國情懷】
    第三環(huán)節(jié):想象畫面,品味笛聲,體會愛國之情
    (一)、想象畫面,體會心情
    1、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絨套,轉(zhuǎn)過身,默默地走了。當他走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自讀)
    出示: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i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有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頭上,肩上積著一層雪,仿佛一片油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體會這份悲痛的心情,以讀代講。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畫面、評讀使學生頭腦中出現(xiàn)畫面,感受孩子們悲痛心情,體現(xiàn)孩子們的愛國情懷?!?BR>    2、教師小結(jié):臨近石碑,朱丹看到了身披白雪的孩子們手擎紅蠟燭,悼念亡靈。
    (二)、品味笛聲,感受心聲
    1、于是朱丹佇立雪中,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來。
    笛聲化作了這樣一段文字,笛聲悲涼凄切——
    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2、這段話在寫什么?(笛聲)這悲涼凄切的笛聲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好像________;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補白輔助學生理解這段文字所描繪的畫面,體會笛聲所表達的情感?!?BR>    這笛聲給人什么感受?悲涼凄切,寒冷。
    3、讀了這幾句,你對朱丹有了那些了解?內(nèi)心悲痛,充滿仇恨,演奏水平高超)
    讓我們也和那些孩子一起聽聽這悲涼凄切的笛聲吧!
    你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悲傷、難過、凄涼。
    4、悲傷!難過!讓人落淚,如果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是哪個詞呢?如泣如訴這個“泣”三點水加個“立”,什么意思?訴呢?
    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笛聲如泣如訴,它在向人們傾訴:( );它在控訴( );它在吶喊( )。
    【設計意圖:借笛聲引發(fā)想象,表達心聲,深化文章主題】
    (三)、受到感染,破格錄取
    1、被白天情景所震動的主考官也來到了紀念碑前,他也聽懂了朱丹的心聲,他告訴朱丹:“你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已被樂團錄取了?!?同學們,是什么打動了這位大師,讓他做出如此的決定呢?
    (高超的目的演奏水平和深深的愛國之情)
    原文: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大師希望讓音樂成為一種呼喚,呼喚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品讀外貌,感悟梅花,豐滿人物形象
    1、我們再來仔細打量一下這個被破格錄取的朱丹,哪一段具體介紹了他?(4自然段)
    出示:他看上去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
    朱丹為什么穿這樣的衣衫?
    (云錦——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它是中國的代表,朱丹時刻把祖國記在心中。
    梅花——迎風傲雪,它是中國人精神的體現(xiàn),朱丹就像一枝梅花,不屈不撓。)
    作者為什么不惜筆墨描寫朱丹的裝束?(外貌體現(xiàn)人物特點——愛國)
    2、結(jié)論:在寫人的文章中,外貌描寫雖然寥寥數(shù)筆卻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要為突出人物品質(zhì)服務,所以我們寫作時也要引起重視。
    【設計意圖: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布置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許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下來。
    【板書設計】
    9、木 笛
    放棄終試 破格錄取
    愛國之情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木笛手朱丹在考試是為什么拒絕演奏歡樂的樂曲?這說明什么?
    2、那位聲名遠揚的音樂大師為什么錄取了沒有參加考試的木笛手朱丹?(請寫出兩方面的原因)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九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塊正是據(jù)此設置的閱讀策略單元?!洞钍肥沁@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作家劉章的一篇散文。寫了家鄉(xiāng)人擺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贊揚了家鄉(xiāng)人互相謙讓有秩序的淳樸民風。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快速讀文,完成練習。教師采用“探究、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以尋找“美”作為這節(jié)課的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體會字里行間的人性美,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捕捉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重點語句的課件。
    2.搜集作者劉章的資料,準備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視頻。
    學生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一節(jié)小詩:
    故鄉(xiāng)是大真大美,
    故鄉(xiāng)是大音大象,
    故鄉(xiāng)的每一塊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2.自由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作者心里,故鄉(xiāng)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4.小結(jié):同學們真會思考,從簡短的一節(jié)小詩中讀懂了那么多。那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的照片)有人稱他是“農(nóng)民詩人”,因為他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后來又回到農(nóng)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山鄉(xiāng)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莊稼,農(nóng)家院里的瓜果蔬菜、豬驢牛羊,乃至溪頭的一磚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筆端,生發(fā)濃濃的詩意。他還特地為故鄉(xiāng)的搭石寫了一篇文章——《搭石》。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搭石”要寫得穩(wěn)穩(wěn)的。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把學生帶入課堂氛圍中,介紹作者,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借助導讀,明確方法
    1.過渡:這一課與第一單元的課文有些不同,我們來看一下課前導讀(出示課前導讀)。
    (1)指名讀課前導讀。這段話給了我們怎樣的提示?
    (2)小結(jié):這個導讀內(nèi)容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我們快速讀文,記下所用的時間;二是給我們提出了建議,告訴我們怎樣去快速讀文。
    2.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快速讀文,并記錄一下所用的時間。
    3.閱讀這篇文章,同學們用了多長時間?舉例說說你們是怎樣閱讀的。(生交流:2分鐘、3分鐘、4分鐘等,時間長短不一。)
    (1)生交流閱讀體會。
    預設:
    a.我就是按照導讀去讀的,一直讀下去,沒停。比如“汛期”這個詞我不懂,但不影響理解課文內(nèi)容,我就沒有管它,繼續(xù)往下讀了。
    b.我也是這樣,一直讀下去。我讀到第3自然段開頭的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時,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讀得特別生硬,但我沒有回讀。我一直往下讀,讀著讀著,對這句話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結(jié):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經(jīng)領會了快速閱讀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讀,暫時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讀懂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導讀的功能,使學生明白怎樣去快速閱讀,訓練學生快速讀文的能力。用記錄閱讀時間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現(xiàn)在老師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汛間譴惰衡協(xié)綽
    (1)檢測學生對多音字“間”的掌握情況,指導學生讀準“間隙、間隔、中間、時間”等詞。
    (2)學生齊讀會認字,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檢測學習效果,考一考會認字的讀音。
    2.理解詞語。
    (1)出示:
    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
    ①指名讀。
    ②讀著這兩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個字讓你有很大的感覺?(暴)
    b.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漲得很快?!膫€字讓你有溪水漲得很快的感覺?(猛)
    (2)出示:
    汛期間隔聯(lián)結(jié)平衡懶惰平穩(wěn)俗語
    ①指名讀。
    ②誰能說說“聯(lián)結(jié)”的意思?指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義。
    (3)出示:清波漾漾脫鞋挽褲協(xié)調(diào)有序人影綽綽理所當然
    ①指名讀。
    ②說說自己能夠理解的詞語。
    3.指導學生讀長句子,正音,把句子讀得正確、通順。
    句子一: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句子二: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當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根據(jù)預學案的學習要求來設計的,這也是對學生預習的一個反饋性了解。對三個長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讀通、讀順只是第一層次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nèi)容?
    2.組織學生交流。邊說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內(nèi)容。
    3.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
    話搭石(第1自然段)、擺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贊搭石(第5自然段)。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梳理,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尤其是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標題式的概括,有助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五、細讀課文,感悟美好心靈
    1.過渡: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粗略一讀就知道了這么多東西。剛才,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找到文中介紹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2)指名讀句子。
    看著書上的插圖說出“二尺左右的間隔”中的“間隔”就是“距離”的意思。
    (3)體會搭石的重要。
    這就是搭石,透過這一塊塊石頭,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想到了許多許多。比如讀到“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里,我就想到了:人們?yōu)槭裁匆谶@個時候擺搭石呢?你能讀讀課文,幫助老師解答這個問題嗎?
    預設:
    a.“每年汛期,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洪水會沖走原來的搭石,或者把搭石沖得不平穩(wěn)了,所以人們要在汛期過后的秋天重新擺搭石。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漲時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因為受梅雨、臺風天氣的影響,雨水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漲,引起“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那可是很猛、很兇的,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人們?yōu)槭裁匆谶@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b.“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很不方便,所以要擺搭石。
    請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生對話,體會搭石的作用:
    山洪過后,人們出工要——(生:脫鞋挽褲) 可通過表演來理解“麻煩”。
    收工要——(生:脫鞋挽褲)
    趕集要——(生:脫鞋挽褲)
    訪友也要——(生:脫鞋挽褲)
    來來去去都要——(生:脫鞋挽褲)
    這樣不停地脫鞋挽褲,真是——麻煩!
    一旦到了秋涼之后,溪水變得冰涼,人們就——(生:沒法通過這條小溪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無須脫鞋挽褲。
    人們?yōu)槭裁匆谶@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c.“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蔽覐倪@里感受到了人們來來往往都要從小溪經(jīng)過,如果沒有搭石,那天涼的時候,人們過小溪就會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鄉(xiāng)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經(jīng)和鄉(xiāng)親們的生活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會根據(jù)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4)感受人們的用心。
    是啊,同學們邊讀邊想,就想出了這么多,幫助老師解答了問題,還知道了鄉(xiāng)親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請你再細細地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你還會想到些什么?
    (5)小結(jié):每年,人們都要自覺、用心地擺搭石。我們從擺搭石的細節(jié)中感受到了人們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受文中看得見的具體的“美”和看不見的心靈“美”,為下節(jié)課體會搭石默默無聞的美和人們的心靈美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你認為哪些生字需要給同學們提個醒?(挽、惰、衡、隔)
    2.課件播放生字書寫動漫,學生觀察。
    3.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重點指導“惰、衡”,強調(diào)這兩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筆畫較多,要認真觀察部件位置,寫緊湊?!岸琛庇蚁隆霸隆钡钠沧?yōu)樨Q?!昂狻敝胁肯逻叺摹按蟆钡霓嘁?yōu)辄c。
    4.評價書寫:先小組互評,再全班評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zhì)量。要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所以課堂上一定要安排適當?shù)臅r間進行寫字教學,注意對寫字質(zhì)量的評價和反饋。
    七、小結(jié)本課,引出話題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從而感受到了鄉(xiāng)親們美好的心靈。為什么作者劉章深情地說——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出示下節(jié)課需要研究的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既能延伸學習興趣,又能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課外。他們會在課后思考下節(jié)課將要研究的問題,學習動機被喚醒,真正做到主動學習。
    一、回顧課文,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學生互相糾錯。
    2.指名朗讀全文,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思考: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景美)
    3.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搭石》,再次走進作者的家鄉(xiāng)。
    設計意圖:檢查復習,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實現(xiàn)溫故知新。
    二、精讀課文,體會意境
    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發(fā)現(xiàn)美。
    (一)指導學生默讀第2~4自然段,說說課文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并與學習伙伴交流。
    (二)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靈活進行兩個板塊的學習。
    1.預設板塊一: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讀,讀出美感。
    (2)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
    ①引導學生質(zhì)疑:這幾句話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合作讀:
    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nèi)缗R其境?,F(xiàn)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xiàn)在你們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進水里,有沒有信心走好?好,從這兒開始。
    (3)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生:輕快的音樂)。
    可邊表演邊朗讀或展開想象來理解。
    (4)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沒有)
    (5)小結(jié):對!動作這樣默契,這樣有序。這就叫“協(xié)調(diào)有序”。(板書:和諧美)體會得多好哇!再看看這個句子,你又從哪兒體會到了美呢?
    (6)結(jié)合畫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a.“綽”有兩種意思,在“人影綽綽”中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a.寬綽。b.(體態(tài))柔美。]
    b.詞語“綽綽有余”是什么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7)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①過渡:是的,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誰能讀出詩一樣的感覺?(指名朗讀)
    ②全班配樂朗讀。
    2.預設板塊二:
    (1)出示: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指名朗讀,質(zhì)疑:哪些詞語最讓你感動?(無論、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踏?
    b.指導朗讀。是啊!正是這小心的踏,踏了幾個來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讀出來嗎?
    ③體會淳樸民風,豐滿人物形象。
    a.老人這樣為他人著想,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像你們這樣大的孩子呢?(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民風,代代相傳哪!
    b.小結(jié):從這平常的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我們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鄉(xiāng)親們?yōu)樗酥氲拿篮眯撵`呢?(板書:奉獻美)
    (2)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指名朗讀。
    ②引導學生質(zhì)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導朗讀: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重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④引讀: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有兩個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表達自己的贊美,如果你當時正站在岸邊,你準備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他們呢?(生交流)
    看樣子,你還真不是劉章的老鄉(xiāng)啊,他們是不會這樣說的,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證明。
    ⑥理解“理所當然”。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先扶后放,寫話訓練。
    ①好一個“理所當然”,這里面藏著的不僅僅是一顆謙讓的心,一顆敬老的心,還是一種美(板書:謙讓美、敬老美)。家鄉(xiāng)的人們把許許多多美好的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假如遇到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婦來走搭石……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呢?請把你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②生寫話,稍后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jié)描寫和用詞的精妙,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從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會美。在品讀課文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的心靈美。
    三、總結(jié)全文,升華內(nèi)涵
    1.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鄉(xiāng)的一道美麗風景,其實比這道風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所以作者在最后一個自然段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透過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一排排搭石,象征著村民們一顆顆善良的心,是聯(lián)結(jié)村民們情感的紐帶,更是家鄉(xiāng)人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
    3.導學:在作者劉章的家鄉(xiāng),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xiāng)親們從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地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俯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美呢?
    4.學生暢談生活中的美。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或聽到的好人好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升華情感,感悟搭石所蘊含的人性美。通過尋找身邊的美的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激發(fā)他們的人性美。讓學生從對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過交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四、學習寫法,課外拓展
    1.過渡:在農(nóng)村的山野溪流中,搭石是那么平常,那么普通。但作者沒有熟視無睹,而是從心中流出這樣一篇樸實無華的滋潤心田的文章。這不僅因為作者仔細觀察生活,還因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事物。
    2.進行寫作方法方面的指導。
    3.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像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小中見大,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記錄身邊的美,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以“尋找美”統(tǒng)領全文。
    這篇課文并不深奧難懂,但其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jié)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含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xiāng)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xiàn),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海中其實已經(jīng)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三、以“發(fā)現(xiàn)美”延伸課文。
    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擅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文中“我搭你走,你謙我讓”,這種人與人的和諧之美就蘊含在平凡的事情中。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jié)束時,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并想到與它相關的人或事。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
    2、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yǎng)細心體察生活細節(jié)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課前嘗試]
    1、畫出生字,認識的字用“△”標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畫出,每個生字口頭組詞2個以上。
    2、認讀生字,分析字形。
    盤: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柔: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牽: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俗: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兔: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銀: 結(jié)構(gòu),偏旁 ,音節(jié) ,組詞 。
    3、思考: 題目為什么叫做“月跡”?
    4、讀熟下列詞語:
    洱海 柔和 坑坑洼洼 風俗 沉甸甸 閃閃爍爍
    [課堂探究]
    學習引導(一)
    1、將課文的主要的內(nèi)容進行敘述。
    2、自由讀課文,讀完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學習引導(二)
    1、再讀課文,你覺得課文哪些地方最美?寫一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檢測]
    1、我會朗讀課文。
    2、句子大本營。(按要求改寫句子)
    (1)這好吃的果子不是掛滿了枝頭嗎?
    改成陳述句:
    (2)月亮掛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一直在延續(xù)。
    縮句:
    (4)父子倆看著大魚。
    擴句:
    2、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3、學完課文后,你最想說什么?趕快把想法寫在《日積月累》的筆記本上,字數(shù)多少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樣子寫詞語:
    坑坑洼洼(aabb式):
    修一修,補一補(aca,bcb式):
    [作業(yè)設計]
    抄寫下列描寫月亮的詞語:
    皓月高懸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鉤 月明千里 月白風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好月圓 月明如晝 月色如華 月光如水 月滿則虧 月黑風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曉風殘月 星月交輝 流星趕月 眾星捧月 月落烏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牛郎織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家族統(tǒng)治的揭露和鞭撻。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jié)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jié)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nèi)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丁:牛郎的童年是與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chǎn),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号@傻纳钪腥匀鄙俨涣诉@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笨椗牫隽松瘢榕@杀瘧K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zhì)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
    27 牛郎織女(一)
    勤勞創(chuàng)造 勇敢追求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二
    梁啟超所倡導的“新文體”,具有“平易暢達”、“縱筆所至不檢束”、“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等特點,這在本文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xiàn)。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值得特別注意:
    1.類比、對比手法的嫻熟運用。
    本文的類比、對比有兩大特點:一是不局限于一時一事,而是自始至終,一貫到底??梢哉f,類比和對比是全文意理建構(gòu)的骨架。二是類比處處滲透、筆筆投射,對比多角度多層面,洋洋灑灑。
    2.排比、設喻,連珠噴發(fā)。
    語言形式是文章風格的重要體現(xiàn)。本文語言給人以滔滔滾滾之氣勢美,除總體上的平易暢達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設喻的連珠噴發(fā)。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較“老年與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時,就一連用了幾十個排比句和幾十個比喻句。像這樣匯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和類比、對比、層進等表達手法于一體的語言形式,像這樣大面積連珠噴發(fā)的語言氣勢,可以說是梁啟超“新文體”的一個十分耀眼的特點。
    3.激情滾滾,一氣呵成。
    梁啟超的文章,得力于氣勢,而氣勢之來則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則得力于感憤之深重。有了真實、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氣,作者才能“縱筆所至不檢束”,“情”、“氣”所至自成妙文。
    【教學設計】
    1.能解釋下列詞語:惡、澌、硎、冤業(yè)、八荒。
    2.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重點語句。
    3.能運用比喻論證法和類比論證法來闡述道理。
    4.能體會作者的愛國之情。
    能運用比喻論證法和類比論證法來闡述道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課文
    梁啟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學問家?!鞍偃站S新”失敗后,他流亡日本,創(chuàng)辦《清議報》,大力介紹西方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批判封建專制主義。《少年中國說》就是當時發(fā)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響頗大,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氣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恥于當時中國之“老大”,對封建專制的黑暗腐敗深惡痛絕,對滿清統(tǒng)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惡痛絕,對國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對國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從內(nèi)心爆發(fā)出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擊這一切令人厭惡的東西,并熱情呼喚一個充滿生機的“少年中國”盡快到來。這種昂揚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愛國情懷令人欽佩。
    用老年人來類比“老大”的中國,用少年人來類比“少年”的中國,并從少年人必將取代老年人,認識到少年中國必將取代老年中國,這是進化論的觀點。這種進化論的社會發(fā)展觀,使梁啟超在極其黑暗、衰敗的時代,看到了一個腐朽王朝的必將滅亡,并充滿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其積極因素不能抹煞。但進化論有待于發(fā)展為歷史唯物主義,否則,它就只能是社會改良主義的思想武器。梁啟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變化,這恐怕正是進化論觀點和改良主義思想在其社會改革實踐中得失消長的體現(xiàn)。對此,我們應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另外,與進化論相聯(lián)系,他認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這雖多半出于社會改革的宣傳鼓動,但思想方法畢竟簡單化、絕對化,亦當予以辯證看待。
    二、個性化吟誦
    請大家自由地吟誦《少年中國說》,然后相互評價。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繼承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教法,落實到操作層面上,就是要突出誦讀的地位,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從而受到感染,獲得啟示。通過自吟、分段朗讀和表情讀等多種形式,以聲傳情,活化出鮮活的人物感情。)
    三、自主翻譯
    1.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課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翻譯的結(jié)果,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記號。
    3.全班交流。
    4.教師在全班交流過程中要適時點撥,和學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點掌握的詞語和句子。
    (翻譯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變老師“滿堂灌”為學生“自己喝”,引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四、個性化感悟
    剛才大家誦讀了《少年中國說》。讀書,要為我所用,要從中獲得感悟,獲得啟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談出各自獨特盼讀書感受。
    (思維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間又相互啟發(fā),鮮活的感悟就會異彩紛呈。個性化感悟就是要為展示學生對文本原生態(tài)的理解提供平臺。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第二課時
    一、個性化品讀
    師生共同探討本文的特點,最后擬定品讀的提綱,分小組探究答案。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一旦放開束縛學生思維的繩索。就會激發(fā)出他們智慧的火花。學生很快就分成主題探究、語言品味兩1個大組。展開了討論。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在一邊坐視不理,而應和學生一起討論,提醒學生探究時不要架空文本,應從文本中去找答案。)
    二、交流小組討論結(jié)果
    要能允許有不同的觀點存在,但要求學生能從文中找到依據(jù)或聯(lián)系時代背景解讀。有疑點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討。
    三、個性化論壇
    課文中把老年與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國”與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國”作對比,極力贊頌少年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針砭老年人消極保守的思想。有人認為,梁啟超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偏激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個性化論壇是自由表達、思維碰撞的平臺,是個性化感悟的具體展開。在這里,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依據(jù);在這里,聽與說雙方互動,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在這里,有個性的張揚、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學生個人獨特的價值判斷。)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鋪墊 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shù)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著名作者是誰?
    2.作者鏈接: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師從康有為,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jīng)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chuàng)辦南學會,宣傳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 背景資料:本文寫于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后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quán)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chuàng)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sǔn)發(fā)硎(xíng)澌(sī)
    2. 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贊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了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征著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fā)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chuàng)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fā)展中的壯麗前景,后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為創(chuàng)建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 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jié)構(gòu)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業(yè)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中國說
    少年的責任
    少年和祖國的關系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贊美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四
    學習目標:
    ★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
    ★朗讀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方法。
    ★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fā)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關于松鼠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今天,我們學習法國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讀一讀,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
    三、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自學結(jié)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四、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在全班發(fā)言。
    ◆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xiàn)它的特點。
    馴良: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等,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現(xiàn)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xiàn)它的特點。
    最后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說明其習性。
    五、閱讀感悟,體會寫法。
    ◆松鼠為什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章多處運用比較的語句,體會表達特點。
    ◆把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六、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五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承擔著國家復興的責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他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寫了一篇膾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用事實和道理告訴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的少年充滿了希望,少年的中國更加充滿了希望。
    板書:少年中國說
    二、作者、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出示課件2)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國說》:八國聯(lián)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當時帝國主義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nèi)就可以滅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也糾正國內(nèi)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三、讀文識字。(出示課件4)
    小組活動,合作探究
    1.大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
    3.小組成員先自讀課文,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探討。
    四、整體感知。
    1.細讀這篇課文,總結(jié)每個自然段的含義。
    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5)
    第一自然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
    第二自然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發(fā)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6)
    第一自然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要讀出韻律美,讓人感受中國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板書:磅礴的氣勢 蓬勃的生命力 贊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少年對國家的影響?
    生總結(jié)、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7)
    層層深入: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4.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來贊美中國少年?
    生總結(jié)、匯報,師引導(出示課件8)
    紅日 (黃)河 潛龍 乳虎 鷹隼 奇花 干將
    5.小組活動
    重點閱讀第二自然段,根據(jù)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總結(jié)并匯報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9)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本課的結(jié)構(gòu)。
    2.結(jié)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下列生字。(出示課件12)
    板書:瀉 潛 試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紹了少年與中國的關系。
    板書:層層深入
    二、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這個自然段采用了怎樣的結(jié)構(gòu)方式?
    師引導,生總結(jié)。(出示課件13)
    這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的結(jié)構(gòu)方式。第一句為總起句,起引領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圍繞這句話進行闡述。
    板書:總分 總領全段
    ②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師引導,生總結(jié)。_
    這個自然段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少年的責任。排比的修辭語氣緊湊,感情強烈,有很強的感染力。
    ③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少年和中國的關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課件14)
    少年 中國
    師總結(jié):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告訴我們,少年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每個少年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因為,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少年。
    2.朗讀、感受第二自然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課件15)
    ①“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②比喻的作用:“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fā)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出示課件16)
    ③“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讀要求:這是一段韻文,充滿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讀出這種感覺。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思考:這些是靜態(tài)描寫還是動態(tài)描寫?作者這樣比有什么用意?
    生讀課文,并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17)
    師:我們在總結(jié)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都是動態(tài)描寫,都充滿著生命力。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發(fā)展前途的。
    ④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
    生總結(jié),匯報:(出示課件18)
    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系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三、小結(jié)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fā)奮圖強。本文表現(xiàn)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和現(xiàn)代文有區(qū)別,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語言習慣,因此學生在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朗讀,通過讓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的方式來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達到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此同時,我還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對“干將發(fā)硎”“奇花初胎”等一帶而過,很多同學對這些內(nèi)容死記硬背,沒有達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難懂的詞語,我一定會用多種方法解決,不能留給學生一點兒疑問。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會認“懇、篩”等9個生字,會寫“爹、嫂”等14個生字,會寫“嫂子、床鋪、照看”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懇、篩”等9個生字,會寫“爹、嫂”等14個生字,會寫“嫂子、床鋪、照看”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能復述故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就會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閃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動人傳說。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吧。(板書:牛郎織女)
    二、初讀課文。(出示課件3)
    1.畫出不認識的字詞,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2.小組內(nèi)分自然段輪流朗讀,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初步自學(出示課件5)
    小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樣相處的?
    2.牛郎和織女是怎樣認識的?
    3.根據(jù)學生的概括,梳理提綱(主要以牛郎為線索):
    板書:身世凄苦——照看老?!门O嘀J識織女
    4.選讀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
    5.在交流中進一步熟悉故事,為進一步感悟及復述做準備。
    四、復述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熟悉了這篇文章,了解了這個故事。誰能把這個故事復述出來?(出示課件6)
    復述時應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內(nèi)容;復述時盡量口語化;復述盡量簡化描述,只把重要內(nèi)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寫部分可以省略或簡化。
    生練習復述,師隨時點評?!骸?BR>    師總結(jié):同學們,我們的復述做得很好,看來我們掌握了復述的要點。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多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7)
    1.默寫生字詞。
    2.繼續(xù)閱讀課文,了解牛郎、織女是怎樣的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牛郎、織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決心,懂得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10)
    1.復習生字詞。
    2.再次邀請同學復述課文,復習課文內(nèi)容。
    二、精讀課文,解決問題。(出示課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運,他是多令人羨慕哇!怎么,為什么只有他能有這奇遇呢?
    (把神話色彩去掉,我們會發(fā)現(xiàn),神話故事確實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現(xiàn)實愿望的反映。換個角度提問,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藏在神話后的人心。)
    2.帶著問題閱讀,提示學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織女為什么如此青睞牛郎?(出示課件12)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有關牛郎的段落,體會對牛郎的動作、語言等的描寫,從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勞。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體現(xiàn)。
    ②牛郎關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樂觀豁達。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歡、吃剩飯、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態(tài)度是哼小曲兒,對牛照顧周到,打柴、種莊稼來安家。
    小結(jié):勤勞、關心他人、樂觀,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使牛郎不僅贏得了老牛的傾力相助,還贏得了織女的芳心。
    (板書:心地善良 吃苦耐勞)
    4.織女是個怎樣的人?(出示課件13)
    師:我們可以先在文中找到關于織女的描寫,再進行總結(jié)。
    生總結(jié):織女是個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書:心靈手巧 渴望自由)
    5.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語錄體的形式,寫下你的感想。(出示課件14)
    預設:〖〗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
    “真誠的關愛必定能換來真誠的愛!”
    “幸福靠自己創(chuàng)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BR>    “不怨天不尤人,勤勞才能改變命運?!?BR>    ……
    三、拓展活動,自選其一
    1.牛郎織女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傳頌,請愛好古詩詞的你背誦這首詞: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民間流傳著不少優(yōu)美的傳說,善于講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準備參加故事會。
    3.愛好天文的你別忘了觀察星空,查閱、搜集有關星空的圖片、文字等資料,找一找天河、牽牛星、織女星。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這篇文章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節(jié)選,主要介紹了牛郎和織女這兩個人物。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通過理解重點句子來把握人物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我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閱讀中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
    美中不足的是,我對于個別同學的關注不夠,致使個別同學的基礎不夠扎實,在今后的教學中希望有所改進。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古人談讀書》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認識課后2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體會這首詩的意思,領會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及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自己對古詩的興趣,并能在課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歡的古詩。
    教學重點
    這首古詩的教學重在美讀。通過誦讀,領悟意境,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唐詩,作者張繼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師:反映詩中意境的圖畫或教學掛圖,古代彈撥樂曲的磁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放古樂磁帶,帶學生入情入境。
    2、教師語言導入,板書課文題目,指名讀題、解題,介紹作者。
    張繼,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稐鳂蛞共础肥窃娙艘共礂鳂颍娋吧技郝涞冢那橐钟?,有感而發(fā)所寫。由于《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
    二、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示范誦讀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讀詩,將不懂的字、詞勾出。
    3、同桌互相幫助,解決不懂的字詞。
    4、質(zhì)疑答疑。
    5、同桌互相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6、師根據(jù)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仿佛鋪天蓋地。伴著江邊的楓樹,對著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xiāng)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么?為什么而“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
    5、看到的、聽到的和詩人的心情有什么關系?邊讀邊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
    6、說詩意境,加深領會詩表達的感情。
    師小結(jié):
    這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于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艷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連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diào)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鮮明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