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一
1、專家曾經(jīng)指出:現(xiàn)代教育要教會學生三大本領(lǐng):一是會主動學習;二是會與他人一起共事;三是能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2、只有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3、學生文化考試考什么?① 考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② 考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③ 考心理素質(zhì)(不慌張不粗心);④ 考身體耐力(不疲勞不頭暈)。我們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
4、孩子最不喜歡什么家長?① 管得過多的家長(包辦);② 管得過細的家長(監(jiān)控);③ 管得過頻的家長(嘮叨);④ 管得過死的家長(霸道)。
5、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科學發(fā)展。
6、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地的農(nóng)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7、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意識。
8、賞識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敗。禁止意味著引誘,壓抑反而是強化。
9、激發(fā)孩子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10、我們對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 “改造”。
11、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12、每個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要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才。
13、孩子是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
14、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15、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二
1、愛孩子并不意味著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為朋友,教育才能發(fā)揮作用。
2、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
3、鼓勵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隨后解決這些問題。
4、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養(yǎng)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yǎng)花的經(jīng)驗與藝術(shù)。
5、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6、家庭關(guān)系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7、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yōu)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點。
8、父母在自己擔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學習教。
9、如果你不首先培養(yǎng)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出聰明的人來。
10、教孩子與各種年齡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1、在一個家庭里,如果沒有孩子的笑聲和學習的聲音,這個家庭是沒有希望的.。
12、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13、家庭中正常關(guān)系的失調(diào),是以后產(chǎn)生精神和情緒的各種病態(tài)的肥沃的土壤。
14、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15、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xiàn)感和成就感。
16、家長的角色,如同登山指導者的角色,不要不顧年幼的登山者又踢又哭,一個勁地拉著他直往山頂攀登。
17、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謬誤:對女兒之教育專注意其身體,忽略其精神;而對兒子則忙于修飾其精神,而忽略其身體。
18、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nèi)。
19、家長要善于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只言片語中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求知欲。
20、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三
激發(fā)幼兒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父母要逐漸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信心。
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游戲的。
母愛是人世間最神圣的感情,應為這種感情最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孩子在幼兒其間,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導。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極力喚醒和鼓舞。
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喂養(yǎng)他們,而要引導他們。
只要家長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學習,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性格塑造始于嬰兒時期
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幼兒的學習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讀寫算和各種技藝。
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
任何行業(yè)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chǎn)生興趣,幼兒學習更是如此。
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
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該送他“出海經(jīng)風浪”。
想象與顯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從中受到教育。
適時引導孩子講故事,這是保持他們思想活躍的絕妙方法。
結(jié)合童話寓意,引導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單純說理要深刻。
簡單凝練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
豐富的想象力比書本知識更重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東西跟人一樣,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運動貴有恒,飲食貴有節(jié)。
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小玩具,雖然粗糙,但遠比得來現(xiàn)成的精美玩具快樂。
沒有體諒和信任,便沒有友誼。
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
教育幼兒除了要有耐心之外,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類語言,需要父母用心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
育兒過程有艱辛,也有歡樂。
沒有一個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沒有一個敵人能比得上疾病。
對癥下藥方可治愈疾病。
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學習。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提供兩個“遺傳”:一個是先天遺傳。一個是后天遺傳。教育者可以對教育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不要樂觀到不考慮遺傳的程度。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主要不是丑小鴨努力學習的結(jié)果,而是丑小鴨的媽媽生了一個鵝蛋而不是鴨蛋。
對孩子來說,家庭環(huán)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為孩子提供并維護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就行。成為好父母,就是成為家庭環(huán)保主義者。家庭環(huán)境好,孩子好;家庭環(huán)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為問題兒童。有時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藥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不讓孩子早產(chǎn),也不讓孩子過早地入學。孩子不能早產(chǎn),因為孩子需要在母親的子宮里獲得足夠的保護,讓胎兒有了足夠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過早地入學,因為孩子需要在家庭獲得足夠的保護,讓孩子有了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醫(yī)的說法是:“爭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
學校教育總是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站在“知識本位”那邊;家庭教育必須站在“性格—身體本位”這邊,更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身體。家庭的歸家庭,學校的歸學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性格好的標準是“文明其精神”,身體好的標準是“野蠻其身體”,學習好的標準是“自學自得”。
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經(jīng)驗,而這些有限的教育經(jīng)驗又因為祖父母的溺愛和放縱而派不上用場。
貧窮是教育資源,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必須警惕“人窮志短”。
所有紈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盡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紈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誰能讓孩子“動如脫兔,靜如處子”,誰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有效的學習是邊緣學習,無效的學習是焦點學習。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病因卻在孩子的情感或身體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學習,類似園丁把水分和養(yǎng)料直接拋灑給“枯黃的樹葉”。
學業(yè)成績是人的成長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體。性格和身體是學業(yè)成績的兩個支點。
歲前后嚴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長;歲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有效的激勵是朝五晚九,無效的激勵是朝九晚五。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從來不期望龐然大物的成人能夠理解自己,孩子也從來不把居高臨下的成人當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獨生,但不能讓孩子獨長。若既沒有兄弟姐妹,又沒有伙伴,“獨生”子女就跌入雙重的孤獨:不僅獨生,而且獨長。
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盧梭則把“愛彌爾”帶到了鄉(xiāng)村。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不讓孩子有過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無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好母親把兒子當朋友,壞母親把兒子當情人。
人類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如何“統(tǒng)治”他人;另一個是如何“教育”他人。(康德語)
“要想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飯前禁止吃零食,讓孩子有足夠的饑餓感。不能從粗糙的木桶中飲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讓孩子盡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節(jié)制的孩子,身體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必讓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樣畏寒。
口里呼喊和平,但手里要有大棒。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讓孩子的身邊有一個或幾個最喜愛又最敬畏的人。
管吃管睡適合馴養(yǎng)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勞工神圣,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謀生型父母必須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苦和辛酸。
謀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對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遷就孩子的胡鬧。
工作型父母必須讓孩子因父母的守望而盡早養(yǎng)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最有守望感的父母是孫悟空的父母。有修養(yǎng)的父母就是像孫悟空的父母那樣:讓孩子自己解除障礙,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磨難,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困難,只在孩子努力之后實在無法解決困難時,才降落到孩子的身邊。
事業(yè)型父母必須有一個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
如果事業(yè)型父母雙方都無法陪伴孩子,就必須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家庭教師,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移交給祖父母或保姆。
誰能讓孩子有主見又懂得妥協(xié),既果敢又懂得順從,誰就遏住了教育的關(guān)鍵。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一
1、專家曾經(jīng)指出:現(xiàn)代教育要教會學生三大本領(lǐng):一是會主動學習;二是會與他人一起共事;三是能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2、只有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3、學生文化考試考什么?① 考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② 考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③ 考心理素質(zhì)(不慌張不粗心);④ 考身體耐力(不疲勞不頭暈)。我們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去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
4、孩子最不喜歡什么家長?① 管得過多的家長(包辦);② 管得過細的家長(監(jiān)控);③ 管得過頻的家長(嘮叨);④ 管得過死的家長(霸道)。
5、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科學發(fā)展。
6、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地的農(nóng)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7、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意識。
8、賞識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敗。禁止意味著引誘,壓抑反而是強化。
9、激發(fā)孩子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10、我們對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 “改造”。
11、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12、每個孩子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要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才。
13、孩子是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
14、良好的個性勝于卓越的才智。
15、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二
1、愛孩子并不意味著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為朋友,教育才能發(fā)揮作用。
2、凡會學習者,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凡不得法者,則事倍功半。
3、鼓勵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隨后解決這些問題。
4、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養(yǎng)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yǎng)花的經(jīng)驗與藝術(shù)。
5、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
6、家庭關(guān)系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7、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一個快樂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yōu)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點。
8、父母在自己擔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學習教。
9、如果你不首先培養(yǎng)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出聰明的人來。
10、教孩子與各種年齡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1、在一個家庭里,如果沒有孩子的笑聲和學習的聲音,這個家庭是沒有希望的.。
12、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13、家庭中正常關(guān)系的失調(diào),是以后產(chǎn)生精神和情緒的各種病態(tài)的肥沃的土壤。
14、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15、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xiàn)感和成就感。
16、家長的角色,如同登山指導者的角色,不要不顧年幼的登山者又踢又哭,一個勁地拉著他直往山頂攀登。
17、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謬誤:對女兒之教育專注意其身體,忽略其精神;而對兒子則忙于修飾其精神,而忽略其身體。
18、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nèi)。
19、家長要善于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只言片語中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求知欲。
20、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家庭教育名言警句家庭教育名言警句摘抄篇三
激發(fā)幼兒的求知和學習的欲望,遠比教會有限的知識有意義得多。
父母要逐漸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并由此樹立孩子的信心。
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游戲的。
母愛是人世間最神圣的感情,應為這種感情最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孩子在幼兒其間,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導。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的意識。
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極力喚醒和鼓舞。
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孩子的理性是不斷成長的,不要喂養(yǎng)他們,而要引導他們。
只要家長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可以用來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學習,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性格塑造始于嬰兒時期
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一所學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
幼兒的學習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讀寫算和各種技藝。
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
任何行業(yè)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對它產(chǎn)生興趣,幼兒學習更是如此。
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
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該送他“出海經(jīng)風浪”。
想象與顯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從中受到教育。
適時引導孩子講故事,這是保持他們思想活躍的絕妙方法。
結(jié)合童話寓意,引導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單純說理要深刻。
簡單凝練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
豐富的想象力比書本知識更重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東西跟人一樣,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運動貴有恒,飲食貴有節(jié)。
孩子自己動手制作小玩具,雖然粗糙,但遠比得來現(xiàn)成的精美玩具快樂。
沒有體諒和信任,便沒有友誼。
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
教育幼兒除了要有耐心之外,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類語言,需要父母用心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
育兒過程有艱辛,也有歡樂。
沒有一個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沒有一個敵人能比得上疾病。
對癥下藥方可治愈疾病。
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學習。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家長的責任是為孩子提供兩個“遺傳”:一個是先天遺傳。一個是后天遺傳。教育者可以對教育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不要樂觀到不考慮遺傳的程度。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主要不是丑小鴨努力學習的結(jié)果,而是丑小鴨的媽媽生了一個鵝蛋而不是鴨蛋。
對孩子來說,家庭環(huán)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為孩子提供并維護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就行。成為好父母,就是成為家庭環(huán)保主義者。家庭環(huán)境好,孩子好;家庭環(huán)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為問題兒童。有時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藥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不讓孩子早產(chǎn),也不讓孩子過早地入學。孩子不能早產(chǎn),因為孩子需要在母親的子宮里獲得足夠的保護,讓胎兒有了足夠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過早地入學,因為孩子需要在家庭獲得足夠的保護,讓孩子有了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醫(yī)的說法是:“爭氣內(nèi)存,邪不可干”。
學校教育總是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站在“知識本位”那邊;家庭教育必須站在“性格—身體本位”這邊,更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身體。家庭的歸家庭,學校的歸學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性格好的標準是“文明其精神”,身體好的標準是“野蠻其身體”,學習好的標準是“自學自得”。
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經(jīng)驗,而這些有限的教育經(jīng)驗又因為祖父母的溺愛和放縱而派不上用場。
貧窮是教育資源,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必須警惕“人窮志短”。
所有紈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盡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紈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誰能讓孩子“動如脫兔,靜如處子”,誰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有效的學習是邊緣學習,無效的學習是焦點學習。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病因卻在孩子的情感或身體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學習,類似園丁把水分和養(yǎng)料直接拋灑給“枯黃的樹葉”。
學業(yè)成績是人的成長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體。性格和身體是學業(yè)成績的兩個支點。
歲前后嚴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長;歲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有效的激勵是朝五晚九,無效的激勵是朝九晚五。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從來不期望龐然大物的成人能夠理解自己,孩子也從來不把居高臨下的成人當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獨生,但不能讓孩子獨長。若既沒有兄弟姐妹,又沒有伙伴,“獨生”子女就跌入雙重的孤獨:不僅獨生,而且獨長。
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盧梭則把“愛彌爾”帶到了鄉(xiāng)村。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不讓孩子有過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無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
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好母親把兒子當朋友,壞母親把兒子當情人。
人類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如何“統(tǒng)治”他人;另一個是如何“教育”他人。(康德語)
“要想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飯前禁止吃零食,讓孩子有足夠的饑餓感。不能從粗糙的木桶中飲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讓孩子盡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節(jié)制的孩子,身體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必讓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樣畏寒。
口里呼喊和平,但手里要有大棒。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讓孩子的身邊有一個或幾個最喜愛又最敬畏的人。
管吃管睡適合馴養(yǎng)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勞工神圣,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謀生型父母必須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苦和辛酸。
謀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對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遷就孩子的胡鬧。
工作型父母必須讓孩子因父母的守望而盡早養(yǎng)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最有守望感的父母是孫悟空的父母。有修養(yǎng)的父母就是像孫悟空的父母那樣:讓孩子自己解除障礙,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磨難,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困難,只在孩子努力之后實在無法解決困難時,才降落到孩子的身邊。
事業(yè)型父母必須有一個人在家里陪伴孩子,或者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
如果事業(yè)型父母雙方都無法陪伴孩子,就必須為孩子尋找合適的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家庭教師,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移交給祖父母或保姆。
誰能讓孩子有主見又懂得妥協(xié),既果敢又懂得順從,誰就遏住了教育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