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常用三字熟語整理

字號: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常用三字熟語整理
    【一言堂】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
    【一窩蜂】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和行動。
    【定心丸】能使人情緒安定的東西。
    【高姿態(tài)】指對別人寬容、諒解。
    【爛攤子】比喻秩序混亂、不易收拾整頓的局面或單位。
    【香餑餑】比喻受歡迎的人或事物。
    【小兒科】比喻胸襟狹窄或吝嗇的行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夾生飯】本意為半生不熟的飯,比喻開始沒做好再做也很難做好的事情,或開頭沒解決以后也很難解決的問題。
    【綿里針】棉絮里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
    【迷魂湯】喻迷惑人語言或行為。
    【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無濟于事的人。
    【試金石】比喻精確可靠的檢測方法。
    【口頭禪】指經常掛在口頭而毫無實際意義的詞句。
    【閉門羹】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敗家子】指任意揮霍家產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國家財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
    【絆腳石】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長舌婦】好進讒言的婦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后自己能豎立起來?,F(xiàn)多用于諷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湯雞】形容渾身濕透,像掉在熱水里的雞一樣。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多面手】指擅長多種技藝的人。
    【兩面光】兩個面都光滑。比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人。
    【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xiàn)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門磚】敲門的磚石,門敲開后就被拋棄。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罪過的羊。比喻代人受過。
    【眼中釘】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應聲蟲】比喻自己毫無主張,隨聲附和他人。
    【窩里斗】形容家庭或團體內部發(fā)生爭斗或沖突。
    【陽關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邊風】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八面光】形容非常世故,各方面都應付得很周到。(貶義)
    【白費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的省略形式,意思是不起作用,白費力氣。
    【白眼狼】比喻忘恩負義的人。
    【保護傘】比喻可以起保護作用的有威懾性的力量或有權勢的人。(貶義)
    【背黑鍋】比喻平白無故地替別人承擔罪名。
    【擦邊球】把做在規(guī)定的界限邊緣而不違反規(guī)定的事比喻為打擦邊球。
    【炒魷魚】魷魚一炒就卷起來,像是卷鋪蓋,比喻為解雇。
    【唱雙簧】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面表演動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說或唱,互相配合。唱雙簧,比喻兩個人一明一暗、一唱一和配合行動。
    【唱白臉】“白臉”京劇中的反派角色。比喻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俺t臉”與“唱白臉”正相反。
    【唱反調】提出相反的主張,采取相反的行動。
    【唱高調】說不切實際的漂亮話;說得好聽而不去行動。
    【唱主角】比喻擔負主要任務或在某方面起主導作用。
    【吃錯藥】比喻說話辦事有違常理。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顧。
    【處女地】比喻未開墾的土地。
    【穿小鞋】比喻受人(多為有職權者)暗中刁難、約束或限制。
    【闖紅燈】①車輛遇紅燈信號不停車,違章繼續(xù)行駛。②比喻公然違反禁令。
    【打邊鼓】比喻從旁幫腔、助勢。
    【打官腔】指說一些原則、規(guī)章等冠冕堂皇的話對人進行應付、推脫、責備。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獲。
    【打圓場】調節(jié)糾紛,緩和僵局。
    【大氣候】①一個廣大區(qū)域的氣候。②比喻出現(xiàn)在較大范圍內的某種政治經濟形式或思潮。
    【打關節(jié)】舊時指暗中行賄,勾通官吏,疏通官府。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后泛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
    【吊胃口】比喻讓人產生某種欲望或興趣。
    【東道主】比喻請客的主人。
    【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緒安定下來的言論或行動。
    【發(fā)燒友】對某項事業(yè)或活動非常迷戀專注的人;狂熱的愛好者。
    【走過場】比喻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