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語中形近混淆 音近易誤的現(xiàn)象

字號:


    形近混淆 音近易誤
    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盡管意義相近,但由于語境不同,其意義及用法有細微差別,或者其適用范圍有別,必須細加區(qū)別,才能準(zhǔn)確判斷。
    例25、應(yīng)試教育的結(jié)果是只重視學(xué)生的考試成績,至于學(xué)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為然。
    不以為然:不認(rèn)為是對的,“然”,對的。
    表示不重視、不認(rèn)真對待的意思,應(yīng)用“不以為意”。
    例26、偉大的奮斗目標(biāo),決不是一揮而就能實現(xiàn)的,而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一揮而就:形容寫字、畫畫,作文很快就完成了。從句子的語境看顯然宜改為“一蹴而就”。
    隨堂演練:指出下列各組成語有什么區(qū)別?
    1、“自命不凡”和“自以為是”
    辨析:這兩個成語都有“自以為正確”的意思。
    “自以為是”指主觀不虛心,語意較輕;
    “自命不凡”指自以為了不起,比別人高明,語義較重。
    2、“聳人聽聞”和“駭人聽聞”
    辨析: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實使者震驚”
    后者則指“事件本身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3、“侃侃而談”和“夸夸其談”
    辨析:這兩個成語都形容說話多,但兩者感情色彩不同。
    前者是褒義,后者是貶義。
    4、“不可思議”和“不堪設(shè)想”
    辨析:這兩個成語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但兩者的適用對象不同。
    “不可思議”適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奧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不堪設(shè)想”適用于嚴(yán)重的不良后果。
    5、“信口雌黃”和“信口開河”
    辨析:二者都指隨口亂說。
    但前者語意較重,指妄加評論、誣蔑和捏造事實;
    后者語意較輕,指說話不假思索或漫無邊際。
    6、“飽經(jīng)滄桑”和“飽經(jīng)風(fēng)霜”
    辨析:二者都可指閱歷深。
    但前者側(cè)重于“經(jīng)歷許多世事變化”;
    后者側(cè)重于“經(jīng)歷長期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
    7、“因勢利導(dǎo)”和“順?biāo)浦?rdquo;
    辨析:二者都有“順應(yīng)趨勢辦事”之意。
    前者用于褒義,偏重于“加以引導(dǎo),使其走上正路”;
    后者為中性或貶義詞,偏重于“靈活改變原來的主張
    8、“如虎添翼”和“為虎添翼”
    辨析:前者指“使強的更強”,一般用于人或組織,帶褒義;
    后者比喻“給惡人做幫兇,助長惡人的勢力”,帶貶義。
    9、“迫不及待”和 “刻不容緩”
    辨析:二者都形容“緊迫、不能等待”。
    前者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
    而后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
    10、“披肝瀝膽”和 “肝膽相照”
    辨析:二者都有“坦誠”意。
    前者用于表示個人對集體、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忠誠;
    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真心相見、坦誠相處。
    11、渙然冰釋 煙消云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
    辨析:四個成語都表示“消失”,但它們適用的對象不同。
    “渙然冰釋”——嫌隙或誤會;
    “煙消云散”——事情或情緒;
    “化為烏有”——具體事物或念頭;
    “化為泡影”——希望與打算以及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