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必背古文練習(xí)(十五)

字號:


    魚,我所欲也
    一、漢字寫拼音
    兼( ) 茍( ) 喪( ) 簞( ) 羹( ) 弗( )
    蹴( ) 屑( )
    二、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 以后的儒家大師,被尊為" ",與孔子并稱" "。
    2、《孟子》主要是記述孟子到各國游說,以及同各種學(xué)派進(jìn)行論辯的情況,闡發(fā)他的政治見解和哲學(xué)、倫理、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部 散文,它以 方式,展開雄辯說理,辭鋒犀利,富于哲理。
    3、原文填空:
    1)體現(xiàn)本文中心論點(diǎn)的句子是 。
    2)"為什么不做茍且偷生的事?"原因是 。
    3)強(qiáng)調(diào)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4)作者贊頌無人認(rèn)識的路人和貧賤的乞丐寧愿餓死也不接受帶有侮辱性的施舍,說明"所惡有甚于死者",即義重于生的句子是: 。
    5)結(jié)尾"此文謂失其本心"句照應(yīng)開頭哪句話?
    6)寫出本文中的兩個成語:
    7)在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 觀點(diǎn)。
    三、解釋加點(diǎn)的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故不為茍得
    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 此之謂失其本心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所惡有甚于死者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己乎 呼爾而與之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四、翻譯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此之謂失其本心。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6、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7、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8、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