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成語辯析精講

字號:


    題型綜述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xí)用的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一般來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詩文等6對于成語辨析類題目,我們首先要明確公務(wù)員考試中所考查的都是我們常用的成語,不會是生僻的成語。而考查內(nèi)容則有兩大類型:一類是我們常用的成語中意義相近,容易混淆的;另一類則是我們常用成語中容易誤用的。要解決好這兩類問題我們需要:一是正確理解常用常考成語的含義,二是正確地使用、運用成語。
    技法點睛
    【精講】
    針對上述考試特點,在復(fù)習(xí)過程中,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的感情色彩也分為褒義、貶義。比如“譚嗣同愿意作為變法犧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為、梁啟超兩人似乎缺少些剛烈?!币痪渲械摹笆甲髻刚摺睂儆谡`用。“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個制作用來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現(xiàn)在用來比喻惡劣風(fēng)氣的開創(chuàng)者,是帶有貶義色彩的成語。說“譚嗣同”是“始作俑者”顯然是褒貶失當(dāng)。
    二、成語的搭配范圍
    成語的意思往往比較獨特,因此在理解成語意義的基礎(chǔ)之上,還要注意成語和句中其他詞語的搭配范圍,注意是否得當(dāng),是否有語義上的重復(fù)累贅等。如“面對無數(shù)個因為‘豆腐渣工程,而無辜喪生的人們,面對他們親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們再也無法保持沉默了。”中的“撕心裂肺”搭配錯誤,一般來說“撕心裂肺”多用來形容哭聲,而不能用來形容“痛苦”一詞。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不謀而備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轍    D.大相徑庭
    【解析】一道典型的成語辨析題。A項“不謀而合”指事先沒有經(jīng)過商量而采取了一致的行動。B項“截然相反”指兩種事物很明顯地完全不一樣,語義較重。C項“如出一轍”指好像出自于同一條車轍,比喻彼此言行情況完全一致。D項“大相徑庭”比喻彼此相差非常大,意見或者事物等區(qū)別明顯。根據(jù)原文“不管多么通順,都稱不上翻譯”可知A、C兩項不符合文意,予以排除。再根據(jù)語義的輕重可知B項表述過于絕對,也不符含文意要求。D項“大相徑庭”意為意思相差很大,恰好與“忠實”的詞義相對應(yīng)。
    【糾錯】單純憑借語感多數(shù)考生都會排除A、C兩項,但是很多考生會受到B項的干擾,原因就在于沒有意識到語義上輕重的分別,考生要有意識地進行分辨。
    【點撥】從語義輕重的角度舉例:
    實詞:批評——批判    妨礙——妨害    損壞——破壞(由輕到重)
    成語:大相徑庭——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