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周記500字篇一
數學周記是我縣自上學期開始三-六年級新增加的一項數學作業(yè),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本學期縣里舉行了數學周記評選。為配合這一活動,挑選出高水平的周記參加縣級評選,我們先舉行了校級數學周記評選,分別評選出了一二等獎若干名,從一等獎中又挑選出了九篇較好的作品參加縣數學周記評選?;仡櫿麄€評選活動,感慨頗多,與大家一起切磋交流。
同年級各班之間周記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本次評選活動充分考慮各年級各班學生不同層次差距,要求三-六年級每班上交5-8篇周記,同一學生可上交多篇。從總體情況來看,有的班級上交的篇數較多,達到了十幾篇,獲獎并推薦參評的篇數也較多。學生的周記選材新穎,視角獨特,語言流暢,書寫工整,周記質量整體較高,其中申畢碧同學就上交了三篇作品,均獲得了較好的成績。而有的班級上交的周記篇數少且內容單一,基本上是購物和學習知識的總結,流水帳,教師的批語缺乏鼓勵性和指導性,從日期上可以看出臨陣突擊現象較為明顯,學生寫作熱情不高,周記質量較差。三年級初寫整體寫作質量一般,六年級可能是臨近畢業(yè)等原因不如五年級寫作熱情高。同一年級各班之間水平差距較大,不同年級之間水平差距也較大。
1、思想認識不夠。
曾聽到有的數學老師反映:我是數學老師,寫作是語文老師的特長,為什么要寫數學周記呢?數學周記的形式,它不同于語文日記,它沒有語文寫作的要求,是學生“用自己的手寫自己身邊的數學,寫自己發(fā)現的數學,寫自己探索數學的過程。無論數學周記還是語文周記,選材新穎,語言流暢,生動具體的作品都會受到大家的好評吧!一個優(yōu)秀的數學老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功底,不會把學科之間獨立的看待;
2、指導教師不會指導。
“數學周記是什么?該怎樣指導學生學寫數學周記?它與作文寫作有什么不同?”相信不少老師都有過這些困惑,能弄清以上問題并能說出一二來的老師也肯定不多。正是由于這種不熟悉,不了解,使我們的數學教師有了畏懼心理,產生了為難情緒,指導不及時不到位,學生只知道寫卻不會寫,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以上存在的問題。
數學周記是現在新增的一項數學作業(yè),大家都處在共同摸索學習的階段,我認為指導學生寫好數學周記的方法:一是學,教師要主動學習數學周記寫作的相關材料,提高認識,充實知識,學會指導學生學寫數學周記。二是看,大家都要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fā)現生活中有價值的數學和問題現象,發(fā)現數學的美,為周記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每次批閱周記時可標記出優(yōu)秀的作品范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三是想,也就是及時反思。想想每次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步之處,指導學習方向,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同學進行不同的指導,只要能持之以恒的做好以上幾點,相信你們班的學生周記寫作質量會有較大的提高。
小學生數學周記內容
根據學生年齡、年級特點,可以選擇以下內容:
1、分析型數學周記:把一道數學題的解題方法一一敘述出來,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理由,或者對一種數學現象進行分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聯系型數學周記:把課本當中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數學聯系起來,把生活中找到的數學,用學到的數學語言寫下來。
3、故事型數學周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把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編寫成一個故事、一個童話。
4、回顧型數學周記:當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一下數學學習情況,尤其是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過程,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一點,將當時的思維過程敘述出來、展示出來。
5、反思型數學周記:一次考試、一次作業(yè)以后,把考試或者作業(yè)當中的得與失寫出來,既包括數學知識本身,也包括考試或作業(yè)的過程。哪些是自己值得驕傲的地方,哪些是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6、探究型數學周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交給學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機會,當學生經過探究,發(fā)現了某一數學規(guī)律,解決了某一數學問題時并記錄下來。
7、求異型數學周記: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有了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寫下來就是一篇有價值的數學周記。
8、數學應用型數學周記等,只要是學生對數學方面的感受都可以參評。
數學周記500字篇二
一次,幾位數學老師在一起閑聊,提到現在的學生難教,關鍵在于他們的學習意識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識整理意識。老師教什么,他就學什么,一部分同學學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內容,依賴于老師整理所學的知識。
2.缺乏作業(yè)檢查意識。很多學生對做數學作業(yè)是任務觀點,做完了便萬事大捷,到五、六年級還有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檢查作業(yè)。
3.缺乏解題策略優(yōu)化意識。盡管現在提倡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但學生對自己已經解決的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做進一步反思、整理和優(yōu)化的意識的確很差。他們很少去考慮自己是怎么解答這道題的,更不會去考慮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經常在做混合運算時,遇到能簡便運算的題,會有學生問:“要不要簡便運算?”
4.缺乏錯誤追因分析意識。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告訴學生這道題做錯了,他會毫不猶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題只是最后一部錯了,他卻不會去考慮自己錯在哪里?以至于這次改對了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又錯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個性品質。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畏懼數學,沒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曾經在班級里作了我喜歡的學科的統(tǒng)計,結果喜歡數學的學生僅占12%。
怎樣來改變這些狀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呢。我想起了學校里正在搞“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究,如果讓學生來寫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出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決定嘗試讓學生寫數學周記。
寫什么?當我向學生布置這項作業(yè)時,學生一臉茫然,覺得不可思議。也難怪,寫文章是語文老師的事,哪有數學老師布置的?慢慢來吧!于是我對學生說,不難,給你們個模式,套著寫就可以了。
1.這星期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2.我學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內容?
3.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怎么理解?
4.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好?
5.下星期我有什么打算?
數學周記交上來了,學生都按照格式寫了,如:
這星期學了簡易方程(二)里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例1和例2。我學得比較好的是對這兩類應用題我能自己分析題里的相等關系。但有的時候我兩類應用題會混淆。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地方有:做作業(yè)整潔,正確率高。下星期我要爭取多發(fā)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雖然學生的數學周記寫得很簡單,但學生畢竟對自己一周數學學習情況做了回顧與反思。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周記就這樣成了學生每周必做的一項作業(yè)。
堅持了幾個星期,學生寫數學周記逐漸成了習慣。我覺得時機成熟了,需要對學生撰寫的數學周記的內容再次進行引導,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這時,一篇數學周記的結束語引起了我的注意:
陸老師,每周的數學周記差不多都是這么寫的,簡直千篇一律。說實在話,我覺得可以把周記分成三大類:一是系統(tǒng)地整理所學的知識;二是難題錯題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周的學習表現;還可以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方式。
數學周記500字篇三
放暑假了,媽媽爸爸和我去游泳館游泳,爸爸買了兩張成人票和一張兒童票,買門票共花費了55元。當我游完泳出來時,看見售票的牌子上寫著
營業(yè)時間:
上午9:30―12:00 成人單價15元 兒童10元
下午2:30―5:00 成人單價20元 兒童15元
晚上7:30―10:00 成人單價20元 兒童15元
媽媽問我:“咱們買晚上的三人票比買上午的三人票要貴多少元?
7月份買一個月的晚上票比買上午票要貴多少元?我算了起來
202=40元 152=30元 40-30=10元
15-10=5元 10+5=15元
買晚上的三人票要比買上午的三人票貴15元。
1531=1530+15=465元
?。≡瓉硪粋€月的門票要貴465元
媽媽又問我:“游泳館一天的營業(yè)時間是多少?”
9:30―10:30―11:30―12:00 2個小時30分
2:30―3:30―4:30―5:00 2小時30分
7:30―8:30―9:30―10:00 2小時30分
營業(yè)時間共是7小時30分。
數學周記500字篇四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fā)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么,數學教師能否布置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并且養(yǎng)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chuàng)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里來呢?通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么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里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并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么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后寫下讀后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數學周記500字篇一
數學周記是我縣自上學期開始三-六年級新增加的一項數學作業(yè),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本學期縣里舉行了數學周記評選。為配合這一活動,挑選出高水平的周記參加縣級評選,我們先舉行了校級數學周記評選,分別評選出了一二等獎若干名,從一等獎中又挑選出了九篇較好的作品參加縣數學周記評選?;仡櫿麄€評選活動,感慨頗多,與大家一起切磋交流。
同年級各班之間周記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本次評選活動充分考慮各年級各班學生不同層次差距,要求三-六年級每班上交5-8篇周記,同一學生可上交多篇。從總體情況來看,有的班級上交的篇數較多,達到了十幾篇,獲獎并推薦參評的篇數也較多。學生的周記選材新穎,視角獨特,語言流暢,書寫工整,周記質量整體較高,其中申畢碧同學就上交了三篇作品,均獲得了較好的成績。而有的班級上交的周記篇數少且內容單一,基本上是購物和學習知識的總結,流水帳,教師的批語缺乏鼓勵性和指導性,從日期上可以看出臨陣突擊現象較為明顯,學生寫作熱情不高,周記質量較差。三年級初寫整體寫作質量一般,六年級可能是臨近畢業(yè)等原因不如五年級寫作熱情高。同一年級各班之間水平差距較大,不同年級之間水平差距也較大。
1、思想認識不夠。
曾聽到有的數學老師反映:我是數學老師,寫作是語文老師的特長,為什么要寫數學周記呢?數學周記的形式,它不同于語文日記,它沒有語文寫作的要求,是學生“用自己的手寫自己身邊的數學,寫自己發(fā)現的數學,寫自己探索數學的過程。無論數學周記還是語文周記,選材新穎,語言流暢,生動具體的作品都會受到大家的好評吧!一個優(yōu)秀的數學老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功底,不會把學科之間獨立的看待;
2、指導教師不會指導。
“數學周記是什么?該怎樣指導學生學寫數學周記?它與作文寫作有什么不同?”相信不少老師都有過這些困惑,能弄清以上問題并能說出一二來的老師也肯定不多。正是由于這種不熟悉,不了解,使我們的數學教師有了畏懼心理,產生了為難情緒,指導不及時不到位,學生只知道寫卻不會寫,久而久之就出現了以上存在的問題。
數學周記是現在新增的一項數學作業(yè),大家都處在共同摸索學習的階段,我認為指導學生寫好數學周記的方法:一是學,教師要主動學習數學周記寫作的相關材料,提高認識,充實知識,學會指導學生學寫數學周記。二是看,大家都要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去發(fā)現生活中有價值的數學和問題現象,發(fā)現數學的美,為周記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每次批閱周記時可標記出優(yōu)秀的作品范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三是想,也就是及時反思。想想每次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步之處,指導學習方向,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同學進行不同的指導,只要能持之以恒的做好以上幾點,相信你們班的學生周記寫作質量會有較大的提高。
小學生數學周記內容
根據學生年齡、年級特點,可以選擇以下內容:
1、分析型數學周記:把一道數學題的解題方法一一敘述出來,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理由,或者對一種數學現象進行分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聯系型數學周記:把課本當中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數學聯系起來,把生活中找到的數學,用學到的數學語言寫下來。
3、故事型數學周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把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編寫成一個故事、一個童話。
4、回顧型數學周記:當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一下數學學習情況,尤其是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過程,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一點,將當時的思維過程敘述出來、展示出來。
5、反思型數學周記:一次考試、一次作業(yè)以后,把考試或者作業(yè)當中的得與失寫出來,既包括數學知識本身,也包括考試或作業(yè)的過程。哪些是自己值得驕傲的地方,哪些是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6、探究型數學周記: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交給學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機會,當學生經過探究,發(fā)現了某一數學規(guī)律,解決了某一數學問題時并記錄下來。
7、求異型數學周記: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有了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與眾不同的解題思路,寫下來就是一篇有價值的數學周記。
8、數學應用型數學周記等,只要是學生對數學方面的感受都可以參評。
數學周記500字篇二
一次,幾位數學老師在一起閑聊,提到現在的學生難教,關鍵在于他們的學習意識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識整理意識。老師教什么,他就學什么,一部分同學學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內容,依賴于老師整理所學的知識。
2.缺乏作業(yè)檢查意識。很多學生對做數學作業(yè)是任務觀點,做完了便萬事大捷,到五、六年級還有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檢查作業(yè)。
3.缺乏解題策略優(yōu)化意識。盡管現在提倡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但學生對自己已經解決的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做進一步反思、整理和優(yōu)化的意識的確很差。他們很少去考慮自己是怎么解答這道題的,更不會去考慮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經常在做混合運算時,遇到能簡便運算的題,會有學生問:“要不要簡便運算?”
4.缺乏錯誤追因分析意識。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告訴學生這道題做錯了,他會毫不猶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題只是最后一部錯了,他卻不會去考慮自己錯在哪里?以至于這次改對了下次遇到類似的題又錯了。
5.缺乏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及個性品質。學生一般都欠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畏懼數學,沒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曾經在班級里作了我喜歡的學科的統(tǒng)計,結果喜歡數學的學生僅占12%。
怎樣來改變這些狀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呢。我想起了學校里正在搞“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究,如果讓學生來寫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回顧、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出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定注意,我決定嘗試讓學生寫數學周記。
寫什么?當我向學生布置這項作業(yè)時,學生一臉茫然,覺得不可思議。也難怪,寫文章是語文老師的事,哪有數學老師布置的?慢慢來吧!于是我對學生說,不難,給你們個模式,套著寫就可以了。
1.這星期學了哪些數學知識?
2.我學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內容?
3.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怎么理解?
4.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好?
5.下星期我有什么打算?
數學周記交上來了,學生都按照格式寫了,如:
這星期學了簡易方程(二)里的列方程解應用題,例1和例2。我學得比較好的是對這兩類應用題我能自己分析題里的相等關系。但有的時候我兩類應用題會混淆。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好的地方有:做作業(yè)整潔,正確率高。下星期我要爭取多發(fā)言,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時問老師。
雖然學生的數學周記寫得很簡單,但學生畢竟對自己一周數學學習情況做了回顧與反思。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周記就這樣成了學生每周必做的一項作業(yè)。
堅持了幾個星期,學生寫數學周記逐漸成了習慣。我覺得時機成熟了,需要對學生撰寫的數學周記的內容再次進行引導,增加自我剖析的深度。這時,一篇數學周記的結束語引起了我的注意:
陸老師,每周的數學周記差不多都是這么寫的,簡直千篇一律。說實在話,我覺得可以把周記分成三大類:一是系統(tǒng)地整理所學的知識;二是難題錯題自我解析;三是反思一周的學習表現;還可以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方式。
數學周記500字篇三
放暑假了,媽媽爸爸和我去游泳館游泳,爸爸買了兩張成人票和一張兒童票,買門票共花費了55元。當我游完泳出來時,看見售票的牌子上寫著
營業(yè)時間:
上午9:30―12:00 成人單價15元 兒童10元
下午2:30―5:00 成人單價20元 兒童15元
晚上7:30―10:00 成人單價20元 兒童15元
媽媽問我:“咱們買晚上的三人票比買上午的三人票要貴多少元?
7月份買一個月的晚上票比買上午票要貴多少元?我算了起來
202=40元 152=30元 40-30=10元
15-10=5元 10+5=15元
買晚上的三人票要比買上午的三人票貴15元。
1531=1530+15=465元
?。≡瓉硪粋€月的門票要貴465元
媽媽又問我:“游泳館一天的營業(yè)時間是多少?”
9:30―10:30―11:30―12:00 2個小時30分
2:30―3:30―4:30―5:00 2小時30分
7:30―8:30―9:30―10:00 2小時30分
營業(yè)時間共是7小時30分。
數學周記500字篇四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fā)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么,數學教師能否布置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并且養(yǎng)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chuàng)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里來呢?通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么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里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并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么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后寫下讀后感等等都可以。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這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