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照顧寶寶小班教案(匯總4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照顧寶寶小班教案篇一
    1、學習比較大小,知道大狗、中狗、小狗的體形差異。
    2、嘗試根據狗的體形大小,匹配相應大小,數量的實物。
    3、感受幫助別人的樂趣,體驗游戲的快樂。
    1、經驗準備:
    (1)事先聽過狗寶寶的故事。
    (2)生活中做過比較大小的游戲。
    2、物質準備:
    教具:
    (1)大狗中狗小狗的圖片各一張。
    (2)狗媽媽手偶一個。
    (3)三只不同大小的碗碟、紅色湯勺圖片各一份;肉骨頭數量圖片一份。
    學具:塑封好的幼兒操作材料若個份、水彩筆若干。
    能比較大小匹配相應大小的實物。
    根據體形大小匹配合適數量的實物。
    (一)幫助狗寶寶:
    1、情景表演和狗媽媽打招呼(狗媽媽嘆氣,唉)
    師:狗媽媽為什么嘆氣啊?(和狗媽媽說悄悄話)原來狗媽媽有急事要出去,但沒人照顧我的狗寶寶該怎么辦?
    2、幼兒想辦法,重點引導幼兒產生愿意幫助狗媽媽照顧寶寶的情感。
    木偶狗媽媽:謝謝你們,我辦好事情馬上回來。
    (二)狗寶寶吃晚餐:
    1、出示狗寶寶圖片,問:狗媽媽有幾只狗寶寶?我們一起來數數(幼兒手口一致點數)
    2、你們發(fā)現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嗎?請幼兒指出大、中、小狗。
    3、狗寶寶肚子餓了,我們請他們吃飯。吃飯要用那些東西(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請幼兒說)你能把碗分給三只狗嗎?
    (用同樣的方法將盤、勺子等送給相應的狗寶寶)
    重點:請個別幼兒嘗試,通過吃飯的餐具讓幼兒給狗寶寶匹配相應大小的實物。
    (三)狗寶寶的美食:
    1、你們知道狗寶寶喜歡吃什么嗎?(肉骨頭)今天我們請他們吃最好的肉骨頭吧!
    2、幼兒分析三只狗寶寶與肉骨頭數量的關系(最大的吃最多,最小的吃最少,剩下的不多不少給中狗)
    3、提出操作要求:
    a、請幼兒把合適數量的骨頭和狗寶寶拿筆用線連起來送給他吃。
    b、不搬椅子,回座位操作。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
    5、驗證結果:引導幫助操作錯誤的幼兒糾正答案。
    (四)感謝小朋友,結束:
    1、出示狗媽媽手偶,我回來了,謝謝小朋友幫我照顧寶寶,還送骨頭給寶寶吃,真的謝謝你們!
    2、全體幼兒說:不用謝!
    照顧寶寶小班教案篇二
    1、體驗當爸爸、媽媽的感受,培養(yǎng)小朋友熱愛布娃娃的情感。
    2、通過幫布娃娃穿衣、系扣,培養(yǎng)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動作的協調能力。
    培養(yǎng)小朋友熱愛布娃娃的情感。
    幫布娃娃穿衣、梳頭。
    活動前每人自帶一個布娃娃,自帶小時候的衣服,手絹人手一塊,梳子幾把。
    1、夸夸自己的布娃娃。
    (1)請小朋友以爸爸或媽媽的身份,介紹自己布娃娃的名字、性別、優(yōu)點等。
    (2)同其他小朋友交換布娃娃,看一看、說一說。
    2給布娃娃洗臉、梳頭、穿衣服。
    (1)讓小朋友用毛巾輕輕地給布娃娃擦臉、探身體。有頭發(fā)的提醒給娃娃梳頭,告訴小朋友要輕輕地梳,不要把娃娃弄疼。
    (2)給娃娃穿衣服:小朋友將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給布娃娃穿上,提醒小朋友要像媽媽給自己穿衣服一樣。然后將扣子系好。
    3、小朋友抱著布娃娃自由選擇游戲,如:給娃娃講故事,幾個人合作玩娃娃家等。
    4、活動結束時,讓小朋友唱著《搖籃曲》,輕拍娃娃睡覺,然后放到自己的小床上。
    活動區(qū)活動:娃娃家、給娃娃畫像、幫娃娃做衣服等。
    照顧寶寶小班教案篇三
    1、參與角色扮演,體驗父母的辛苦。
    2、感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萌發(fā)愛父母的情感。
    知識經驗準備:向父母了解小時候父母是如何帶自己出去玩的,
    物質準備:收集小時候用過的物品,如奶瓶、推車、尿片等,多媒體課件。為“爸爸媽媽”準備好旅行包。
    一、激趣導人
    出示孩子收集的物品,引發(fā)興趣。師: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處?
    二、觀察講述
    1、提問:你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是怎樣帶你出去玩的?播放多媒體課件:寶寶坐嬰兒車,媽媽推寶寶……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述。小結:有的坐在爸爸肩上,有的坐小推車,有的媽媽抱著,有的坐在自行車后座,有的累了還在媽媽懷里睡覺……
    2、提問:你喜歡和爸爸媽媽出去玩嗎?小結:因為寶寶喜歡出去玩,所以爸爸媽媽下了班和休息日總要帶寶寶出去玩。
    三、游戲體驗
    1、過渡:帶寶寶出去玩要準備些什么東西?(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大膽地參與討論,了,解外出時要帶寶寶的食品、衣服等。)
    2、出示為“爸爸媽媽”準備好的旅行包,介紹包里的物品。
    3、游戲:孩子扮演毛絨娃娃的爸爸(媽媽),挽上旅行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帶娃娃出去玩。教師不時用語言提示:寶寶口渴了,寶寶要小便了……深化游戲情節(jié)。
    4、送娃娃回家睡覺。師:寶寶玩得真開心,現在我們送寶寶回家睡覺吧
    四、討論提升
    1、引導孩子表達帶寶寶出去玩的體會。提問:你剛才和寶寶怎樣玩的?你有什么感覺?小結:原來帶寶寶出去玩,寶寶很開心,寶寶的'爸爸媽媽很累。
    2、激發(fā)孩子做個愛父母的好孩子。師: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們出去玩,他們很累?,F在我們長大了。和爸爸媽媽出去玩,可以做些什么事?結合多媒體畫面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走,自己背小包,跟好爸爸媽媽……
    本次活動選材較為貼切,針對小班孩子好模仿好游戲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以“情”貫穿活動的始終。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提示語對游戲情節(jié)既有提醒作用,又有豐富內容的功能,但如何設計,還需再做斟酌。
    照顧寶寶小班教案篇四
    1、感受關愛他人的過程,萌發(fā)關愛他人的情感。
    2、體驗照顧他人的樂趣。
    3、感受被愛的幸福。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如何照顧生病的寶寶。
    2、引導孩子關心、幫助身邊的人。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把教室設計成兩個區(qū)域“溫馨的家”“醫(yī)院”。
    2、玩具:寶寶餐具、寶寶床鋪和床上用品、毛巾若干、體溫針。
    3、每個幼兒塑料娃娃一個。
    1、談話引入:在家里,當你生病了是誰照顧你的?他們是怎樣照顧你的?他們著急嗎?
    2、組織幼兒觀看“寶寶生病了”的視頻,幫助幼兒了解寶寶發(fā)燒后,爸爸、媽媽是如何的照顧寶寶的。
    3、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爸爸、媽媽怎樣照顧自己的。
    4、游戲
    (1)玩法:幼兒自主選擇扮演爸爸或媽媽,或者兩個幼兒分別當爸爸、媽媽與寶寶(玩具)組成一個家庭開展活動。
    (2)游戲環(huán)節(jié):
    ①發(fā)現寶寶生病了,先給寶寶量體溫。
    ②送寶寶去醫(yī)院,打針、取藥。
    ③帶寶寶回家,給寶寶喂藥。
    ④哄寶寶睡覺,幫寶寶擦汗、喂開水;用手探寶寶的體溫是否退燒等。
    5、延伸活動:如果爸爸、媽媽或身邊的親戚、小朋友生病了,我們就應該像現在這樣照顧他們。
    1、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我利用一些材料把教室布置成兩個區(qū)域:溫馨的家和醫(yī)院。
    2、小班的幼兒對醫(yī)院產生恐懼心理,通過這次活動讓他們了解發(fā)燒對小朋友身體發(fā)育的危害,體驗寶寶生病后父母擔心、著急的心理。
    3、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主動關心、幫助身邊的人。
    4、不足之處:因為小班幼兒還是處在“自我”階段,合作意識還未形成,還有待提高。也可能我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過多,小班幼兒可能無法很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