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地質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煤巖學》考試大綱

字號:


    一、試卷結構
    (一)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 約20%
    簡答題 約40%
    論述題 約40%
    二、其他
    煤巖學
    一、緒論
    考試內容 煤的巖石學分類與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概念,煤的工藝性能分類與褐煤、長焰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定義及鑒別,煤巖學研究內容、尺度、技術、方法及應用等。
    考試要求 1. 理解煤巖學概念、發(fā)展歷史; 2. 掌握巖石學分類、工藝性能分類;
    3. 掌握煤巖學研究內容。
    二、煤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組成
    考試內容
    煤的概念 有機顯微組分(透射光下與反射光下)分類及其鏡下觀察內容(顏色、結構、形態(tài)、透明度和輪廓等) 透射光下煤的植物組織結構分解隨著凝膠化和絲炭化進程所發(fā)生的顏色、結構變化規(guī)律 透射光下凝膠化組、絲炭化組、穩(wěn)定化組、腐泥化組概念 透射光下凝膠化組(木煤、木質鏡煤、結構鏡煤、無結構鏡煤、凝膠化基質、凝膠化渾圓體、凝膠化菌類體)、絲炭化組(絲炭、木質鏡煤絲炭、鏡煤絲炭、絲炭化基質、絲炭化渾圓體、絲炭化菌類體)、穩(wěn)定組(孢子體(大孢子體、小孢子體)和花粉體、角質體、木栓體、樹脂體等)、腐泥化組(藻類體、腐泥基質)鏡下特征識別 煤的無機顯微組分種類及其鏡下鑒定 煙煤顯微組分分類的國家標準(GB/T 15588—2001) 主要顯微組分鏡質組(結構鏡質體、無結構鏡質體、碎屑鏡質體)、殼質組(孢子體、角質體、樹脂體、木栓體、藻類體、碎屑殼質體)、惰性組(微粒體、粗粒體、半絲質體、絲質體、菌類體和碎屑惰性體)油浸反射顯微鏡下組分鑒定 腐植煤的肉眼組分(鏡煤、亮煤、暗煤、絲炭)和宏觀煤巖類型(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淡煤)識別與劃分、顯微煤巖類型(單組分、雙組分、三合組分)分類標準。
    考試要求
    1. 掌握煤的概念,有機顯微組分分類及其鏡下觀察內容;
    2. 掌握透射光下凝膠化組、絲炭化組、穩(wěn)定化組、腐泥化組概念及其組分鑒定;
    3. 掌握煙煤油浸反射顯微鏡下組分鑒定;
    4. 掌握腐植煤的宏觀煤巖類型與顯微煤巖類型分類。
    三、煤的若干物理性質與結構、構造
    考試內容
    煤的物理性質(顏色、光澤、比重(容重)、硬度、斷口、裂隙、脆度等)觀察內容與描述方法 內生裂隙發(fā)育特點及與外生裂隙區(qū)別 煤的結構概念與類型(條帶狀結構、線理狀結構、凸鏡狀結構、均一狀結構、木質狀結構、纖維裝結構、粒狀結構、葉片狀結構) 煤的構造概念與類型(層狀構造、塊狀構造)。
    考試要求
    1. 掌握煤的若干物理性質觀察描述內容與方法;
    2. 掌握煤的結構類型及其識別;
    3. 掌握煤的構造及其識別。
    四、煤的樣品采取與樣品制備
    考試內容
    煤層煤樣(分層煤樣、可采煤樣)的采樣方法與步驟 商品煤煤樣(流煤中采樣、火車頂部采樣、汽車上采樣、船上采樣、煤堆采樣)采取方法(子樣、分樣、總樣) 煤巖樣品(煤層全層煤巖樣、煤層分層煤巖樣、塊狀煤巖樣、煤層柱狀樣)采取方法 光片(粉煤、塊煤)、煤薄片制作方法
    考試要求
    1. 掌握煤層煤樣采取方法;
    2. 掌握商品煤樣采取方法;
    3. 掌握煤巖樣品采取方法;
    4. 了解煤光片、薄片制作。
    五、煤化作用的地質因素與煤變質
    考試內容
    溫度、壓力、時間對煤化作用的影響及其特征 煤變質作用類型及其地質特征(深成變質作用、巖漿變質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
    考試要求
    1. 掌握煤化作用地質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2. 掌握煤變質作用概念、類型及其規(guī)律。
    六、煤相研究
    考試內容
    煤相的概念 煤相定性描述分析(煤巖成分、結構與構造、結核、包裹體和夾矸層等) 煤相劃分類型(沼澤湖相(開闊水體),開闊沼澤相(覆水蘆葦沼澤相)和森林沼澤相)及其基本特征 煤層形成曲線編制 煤相定量圖解分析(TPI-GI、VI-GWI、顯微巖石類型組合A、B、C、D相圖、WDR三角圖解、TFD三角圖解)
    考試要求
    1. 掌握煤相的概念,煤相定性描述分析參數(shù)及其指相意義。
    2. 了解煤層形成曲線編制方法。
    3. 掌握各類煤相定量圖解分析方法。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