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語文教學論》科目大綱

字號:


    (代碼833)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入學考試科目“語文教學論”考試內容包括關于語文學科與教材、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語文教育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分析論述題
    三、考查范圍
    語文學科與教材
    考查目標
    1、系統(tǒng)掌握語文學科發(fā)展史的知識,了解單獨設科以前的語文教育和單獨設科以后的語文教育發(fā)展狀況;
    2、理解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地位與功能,語文學科與語文課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掌握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的構成與特征,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的功能;
    4、了解語文教材變遷的基本過程,掌握新課程語文實驗教材(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的特點。
    考查內容
    一、單獨設科前的語文教育
    (一)古代語文的情感教育
    古代語文的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古代語文道德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包括:立志樂道、身體力行、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古代語文審美教育提出的審美觀是“中和為美”;古代語文審美教育內容與形式包括:禮樂化之、詩文化之、書畫化之、自然化之。
    (二)古代語文的認知教育
    古代語文認知教育內容。識字教育的內容與經驗,語言訓練的內容與經驗,讀寫訓練的內容與經驗。
    二、單獨設科后的語文教育
    (一)現(xiàn)代史階段的語文教育
    1、《奏定學堂章程》與語文學科的獨立設置;
    2、《奏定學堂章程》頒布至1949年之前歷次課程綱要或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教育目標的表述變遷。
    (二)當代史階段的語文教育
    1、當代語文教材的變革;
    2、當代語文教育方法的變革。
    三、語文學科的性質
    (一)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性質
    1、言語性
    2、思維型
    3、知識性
    (二)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地位與功能
    1、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地位
    2、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功能:素質教育功能、基礎教育功能、生存教育功能。
    (三)語文學科與語文課程的區(qū)別
    1、語文學科區(qū)別于語文課程的特征:空間性、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社會性;
    2、語文課程區(qū)別于語文學科的特征:即時性、選擇性、生成性、個人性
    四、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
    (一)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的構成
    1、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工程
    2、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構成要素
    3、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的特征:整體性、閉合性、開放性。
    4、現(xiàn)代語文教育系統(tǒng)的功能:認知教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技能教育功能、調節(jié)控制功能。
    五、語文教材
    (一)語文教材的含義;
    (二)語文教材的類型;
    1、綜合型語文教材的特點;
    2、分科型語文教材的特點。
    (三)語文教材的內容;
    (四)語文教材的作用;
    (五)語文教材的編排原則與使用要求;
    (六)新課程語文實驗教材的特點(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
    (七)國外語文教材變化及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
    考察目標
    1、了解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歷史變遷;
    2、了解國外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變化;
    3、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
    4、掌握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和相應的教學建議。
    考查內容
    一、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1950年前后的變化;
    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1950年前后的變化;
    三、國外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變化;
    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課程理念;
    五、《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的課程總目標。
    語文教學理論
    考查目標
    1、全面掌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理論;
    2、了解和掌握語文參與式學習的理念、特征、教育功能、設計與實施要求;
    3、了解和掌握語文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般方式和要求。
    考查內容
    一、語文教學設計
    (一)語文教學設計的性質、特點原則與步驟
    1、語文教學設計的含義;
    2、語文教學設計的特點;
    3、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4、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二)語文教學設計的范式
    1、支架范式;
    2、情境范式;
    3、先行組織者范式;
    4、豐富教學范式;
    5、聽說讀寫范式;
    6、頭腦風暴范式。
    二、語文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的含義;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規(guī)律、教學原理的關系;
    (三)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1、語文教育與思想教育性統(tǒng)一的原則;
    2、聽說讀寫相輔相成、全面發(fā)展的原則;
    3、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4、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原則。
    三、語文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含義與構成要素
    1、教學模式的含義;
    2、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
    (二)教學模式的性質和作用
    1、教學模式的性質: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中介,是溝通二者的橋梁。
    2、教學模式的作用:一是為各種教學建立較為完備的有科學依據(jù)的教學法體系,其可操作性可以使教師擺脫完全憑經驗教學的局面,使教學活動更加科學化,更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特點;二是通過教學模式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綜合,使教學經驗逐步上升為教學理論。
    (三)國外有影響的教學模式
    1、赫爾巴特教學模式;
    2、萊茵教學模式;
    3、凱洛夫教學模式;
    4、斯金納教學模式;
    5、杜威教學模式;
    6、奧蘇貝爾教學模式;
    7、加涅教學模式。
    (四)國內有影響的語文教學模式
    1、上海育才中學“四步八字”語文教學模式
    2、魏書生“自學六步法”教學模式
    3、錢夢龍“三主四式語文導讀法”教學模式
    4、張孝純“大語文教育”模式
    四、語文教學方法
    (一)語文教學方法的內涵
    (二)語文教學方法的類別
    1、言語法:
    2、觀察法;
    3、操作法。
    五、語文課程評價
    (一)語文課程評價的性質與功能
    1、語文課程評價的性質;
    2、語文課程評價的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鑒定功能、選拔功能、導向功能。
    (二)語文課程評價實施的原則:
    1、有利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原則;
    2、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原則;
    3、有利于促進校本語文教學研究制度健康發(fā)展的原則;
    4、有利于促進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環(huán)境建設發(fā)展的原則;
    5、多元評價主體、多種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最優(yōu)化整合的原則。
    (三)語文課程評價的常用方法和類型
    1、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2、診斷性、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相對評價、絕對評價與個體內差異評價相結合;
    4、認知性評價、情感性評價與技能性評價相結合。
    六、語文參與式學習
    (一)參與式學習的的基本含義
    (二)參與式學習的特征與教育功能
    1、參與式學習的特征:主體性、情境性、公平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
    2、參與式學習的教育功能。
    (三)參與式學習的設計原則
    1、平等參與、共同合作的原則;
    2、尊重多元、形式多樣的原則;
    3、喚醒潛力、建構知識的原則;
    4、重視過程、促成變化的原則;
    5、理論引領、強化實踐的原則。
    (四)參與式學習的設計要求
    1、目標設計要求;
    2、材料設計要求;
    3、步驟設計要求;
    4、時間設計要求;
    5、活動組織要求。
    七、閱讀教學
    (一)閱讀的含義與閱讀教學的作用
    1、閱讀的含義:閱讀是指個體通過視覺器官從書面語言文字符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的智力技能,包括認知、動作、情感態(tài)度和判斷評價等多種因素。
    2、閱讀教學的作用:豐富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其他語文能力發(fā)展。
    (二)閱讀能力的構成因素
    1、認讀能力;
    2、理解能力;
    3、鑒賞能力;
    4、活用能力。
    (三)閱讀量化訓練的方法
    1、SQ3R讀書法
    2、5W2H讀書法
    3、七步整體閱讀法
    (四)閱讀教學的原則
    1、為學生的獨立閱讀創(chuàng)設民主環(huán)境的原則;
    2、教學目標引領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的原則;
    3、學生、教師、文本展開多重對話的原則;
    4、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fā)表不同意見的原則;
    5、在審美體驗中陶冶情操飛揚心靈的原則;
    6、理解內容和體認形式相結合的原則。
    (五)閱讀教學的策略
    1、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選擇學習目標,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2、閱讀教學要為促進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服務;
    3、閱讀教學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4、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審美體驗過程和鑒賞能力的形成過程;
    5、閱讀過程要注重誦讀、熟讀、精讀、多讀、速讀、跳讀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
    6、重視積累、培養(yǎng)語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閱讀策略;
    7、閱讀教學要綜合運用多種藝術形式陶冶學生情操,開放學生心靈;
    8、創(chuàng)造性閱讀是一種理想的閱讀策略。
    八、寫作教學
    (一)寫作教學的含義: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師借助教學計劃和寫作知識,鼓勵學生把觀察、體驗、立意、取材、布局、謀篇的心理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為言語表達的過程。
    (二)寫作的心理過程與寫作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
    1、寫作的心理過程:觀察積累——引發(fā)靈感——經營構思——完成轉化。
    2、寫作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先積累后表達的規(guī)律、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的規(guī)律。
    (三)寫作訓練的體系
    1、文體為序的訓練體系;
    2、知識為序的訓練體系;
    3、能力為序的訓練體系。
    (四)寫作教學的基本原則
    1、培養(yǎng)讀者意識,聯(lián)系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的原則;
    2、鼓勵自由表達,要求說真話實話的原則;
    3、循序漸進地實施寫作計劃的原則;
    4、從讀學寫,由模仿發(fā)展為創(chuàng)造的原則;
    5、先放后收,在輕松氛圍中培養(yǎng)興趣的原則;
    6、量化練筆,逐漸提高寫作能力的原則。
    (五)寫作教學的基本策略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用自己的感情去體驗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經歷社會;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
    2、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利用現(xiàn)代媒體和網絡技術,提高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寫作積累素材;
    3、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4、堅持課外練筆;
    5、制定切實可行的寫作計劃,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計劃;
    6、在綜合的語文實踐中,在聽讀說寫協(xié)同發(fā)展中提高寫作能力;
    7、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寫作的個性化發(fā)展;
    8、發(fā)揮寫作評價的激勵功能,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依靠積極的評價機制創(chuàng)造學生發(fā)展的條件。
    九、口語交際教學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含義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原則
    (三)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策略
    十、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綜合性學習的性質
    (二)綜合性學習的特征
    (三)綜合性學習的原則
    1、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原則;
    2、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滲透多種科學知識的原則;
    3、圍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條線索設計學習活動的原則;
    4、學生參與策劃、實施、展示、評價等整個活動過程的原則。
    (四)綜合性學習的實施要求
    1、綜合性學習的課題要適合于學生的實踐研究;
    2、綜合性學習方案要目的明確、步驟清楚、任務到人、條件保證;
    3、綜合性學習過程要強化情境體驗、資料收集、問題分析、總結反思等環(huán)節(jié);
    4、綜合性學習評價要有利于學生更大的發(fā)展。
    語文教師理論
    考查目標
    掌握語文教師基本素質及專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理論知識,包括語文教師基本素質要求、語文教師校本教研、語文教師行動研究和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
    考查內容
    一、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一)語文教師的情感品質
    (二)語文教師的智力品質
    (三)語文教師的技能品質
    二、語文教師的校本教研理論
    (一)語文校本教研的性質
    (二)語文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三)語文校本教研的方式
    (四)校本語文課程建設
    1、校本語文課程的性質
    2、開發(fā)校本語文課程的原則
    3、校本語文課程開發(fā)的步驟
    三、語文課程行動研究
    (一)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含義與特征
    (二)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過程
    (三)語文課程行動研究的方法
    四、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一)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含義
    (二)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條件
    主要參考書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3、靳健、石義堂主編:《現(xiàn)代語文教育學》,甘肅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靳健《后現(xiàn)代文化視野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