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信息資源管理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yè)及考試科目

字號:


    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點擊進入<<<
    網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1201J1 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資源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綜合貢獻力日漸提升,信息資源管理與開發(fā)利用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信息資源管理博士研究生專業(yè)重點培養(yǎng)信息管理基礎與技術基礎扎實,能夠勝任國家機構、政黨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信息資源管理工作,及高等學校信息資源管理專業(yè)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
    信息資源管理專業(yè)交叉學科博士點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該專業(yè)涉及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領域,現有教師35名,教授12名,副教授1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骨干教師28名。擁有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基地、上海市研究生實踐基地、上海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上海市教育高地、國家精品課程、上海市精品課程、上海大學重點學科、上海大學示范實驗教學中心等;設有上海大學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情報研究中心等8個研究機構。近三年來,本學科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項,獲得上海市哲社優(yōu)秀成果獎和國家檔案局優(yōu)秀科技成果獎,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在國內同類學科領域中影響廣泛。本學科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并重,歡迎具有信息資源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計算機科學技術、文史等學科背景的考生報考。
    學位授予:管理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01 檔案信息化與記憶工程
    02 數字信息資源組織與分析
    03 信息處理技術與應用
    指導教師:金波教授(01方向)、 呂斌教授(02方向)、丁華東教授(01方向)、于英香教授(01方向)、李國秋教授(02方向)、劉煒教授(02方向)、邢建榕研究館員(01方向)、徐凌宇教授(03方向)、張博鋒教授(03方向)、張之江教授(03方向)、張新鵬教授(03方向)、邵炳軍教授(01方向)等。
    招生人數:5
    考試科目:1. 英語
    2.信息資源管理理論與方法
    3.檔案信息化(01方向)、信息資源組織(02方向)、數字圖象處理(03方向)
    參考書目:1.賴茂生.信息資源管理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胡昌平.信息資源管理研究進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王偉軍,甘春梅等.WEB2.0信息資源管理.科學出版社,2011
    4.楊公之.檔案信息化建設導論,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5. 金波.數字檔案館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學習出版社,2014
    6.王芳.數字檔案館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金波,丁華東.電子文件管理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8.王新才.檔案學研究進展,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9.Taylor,Arlene G.信息組織,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
    10.甘利人.數字信息組織,科學出版社,2010年
    11.M.克斯羅蓬.信息資源管理的前沿領域,科學出版社,2005
    12.戴維民.信息組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胡廣書.數字信號處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14.A. V. Oppenheim.離散時間信號處理,科學出版社,2000
    15.Kenneth. R. Castleman.數字圖像處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本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導師介紹:
    金 波 (男),教授,博士。專業(yè):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檔案信息化、電子文件管理、數字檔案館、檔案保護技術。近年來主持“數字檔案館生態(tài)系統(tǒng)培育與管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數字檔案館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媒體技術在檔案編研中的應用研究”、“多媒體檔案管理研究”等研究課題。出版學術著作9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要成果有《電子文件管理學》(“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檔案保護技術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新世紀檔案學專業(y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為什么需要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構》、《論檔案保護技術學的結構與功能》等;《數字檔案館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檔案局優(yōu)秀科技成果二等獎、王寬誠育才獎等,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F任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大學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檔案科技專家。
    聯系方式:021-66137907(O);E-mail:jinb@staff.shu.edu.cn
    呂 斌(男),教授,博士。專業(yè):情報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經濟信息,金融市場信息分析。近年來主持“泛在信息社會測度模型及新一代信息化指標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基于ICTS核心信息能力的信息化測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臺灣科技創(chuàng)業(yè)投資政策研究”(上海市科委軟科學重大課題)等研究課題。出版學術著作7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現任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大學情報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聯系方式:021-66134781(O);E-mail:lvbin@staff.shu.edu.cn
    丁華東(男),教授,博士。專業(yè):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檔案學理論與發(fā)展、電子文件管理、檔案信息化與城市記憶。近年來主持“城鄉(xiāng)檔案記憶工程推進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傳承、建構、控制:檔案與社會記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記憶與鄉(xiāng)村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安徽省哲社規(guī)劃辦項目)、“現代檔案信息資源管理范式理論與實踐研究”(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檔案與社會記憶建構”、“國家檔案館檔案信息保密與共享機制研究”等研究課題。出版和參編學術著作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近100篇;主要成果有《電子文件管理學》(“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檔案學理論范式》(上海市哲社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新世紀檔案學專業(y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檔案學專業(yè)研究生‘校局館聯合培養(yǎng)’機制實踐與創(chuàng)新》、《檔案學學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等。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類)三等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上海大學“師德標兵”榮譽稱號等?,F任上海大學教授、檔案記憶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檔案科技專家。
    聯系方式:021-66134781(O);E-mail:dinghuadong@shu.edu.cn
    于英香 (女),教授,博士。專業(yè):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檔案信息化、電子文件管理。近年來主持“‘區(qū)域-國家’電子文件管理整合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國家社科基金)、“我國區(qū)域性電子文件管理模式演變與整合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檔案信息化中新技術應用現狀、走勢和可行性研究”、“ 檔案館電子文件管理模式—理論框架與上海地區(qū)實證研究”、“電子檔案安全保護技術與方法研究”等研究課題,出版專著1部,參編著作與教材4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檔案局優(yōu)秀科技成果三等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等。現任上海大學教授、檔案信息化中心主任、上海市檔案科技專家。
    聯系方式:021-66134781(O);E-mail:yyx4781@163.com
    李國秋(女),教授,博士。專業(yè):情報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情報學、競爭情報。近年來主持“在整合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研究基礎上實現情報學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社科基金)、“企業(yè)競爭情報理論與實踐”(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等研究課題。出版學術著作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F任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大學競爭情報工作室主任、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競爭情報學會理事兼學歷教育部主任、LIBRI(SSCI)等核心期刊編委。
    聯系方式:021-66134781(O);E-mail:gqli63@sina.com
    劉 煒(男),教授,博士。專業(yè):圖書館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數字圖書館,知識組織,元數據與知識本體。長期從事數字圖書館領域的研究開發(fā),密切跟蹤國內外圖書館情報研究和發(fā)展前沿領域。著有專著(參編)3部,發(fā)表論文近百篇。曾主持或參與中國國家實驗性數字圖書館項目、上海圖書館新館計算機系統(tǒng)建設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上海市社科基金等項目。曾獲得文化部創(chuàng)新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科研成果獎,并獲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及上海市勞動模范等稱號。現任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
    聯系方式:E-mail: kevenlw@gmail.com
    邢建榕(男),研究館員。專業(yè):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主要研究領域:史料研究、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多年致力于中國近現代史、上海史和檔案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研究,尤其在上海城市記憶研究領域,如近代上海金融、中西文化比較、租界、市政建設和管理、幫會人物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參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近代上海金融檔案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參與上海市社科規(guī)劃重大課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宋子文檔案的整理與研究”等。著有專著5部,發(fā)表論文十余篇?,F任上海市檔案局(館)副局館長,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歷史學會理事、上海史志學會副秘書長。
    聯系方式:E-mail: xjr7007@163.com
    徐凌宇(男),教授,博士。專業(yè):計算機應用。主要研究領域: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大規(guī)模數據挖掘、渠道信息融合技術、基于知識的智能計算。目前應用背景主要以數字地球(之數字海洋)以及金融數據分析。重點研究海量信息不確定性問題、不完善條件下的預測及決策技術、偽信息提取及辨識技術、網絡多渠道獲取信息引發(fā)不一致及沖突問題。承擔或參加課題:科技部攻關課題、上海市科技發(fā)展基金、國家海洋局科技攻關、國家863高科技計劃等。目前承擔課題:多渠道信息融合技術(科技攻關908-03);多源信息融合及同化技術(國家高科技計劃863)等。發(fā)表論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一部,獲得國家專利一項?!断到y(tǒng)仿真學報》編委會委員。
    聯系方式:021-56337465(O) E-mail:xly@shu.edu.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張博鋒(男),研究員,博士。專業(yè):計算機應用技術。主要研究領域:智能人機交互技術、人工智能、智能信息處理、數據挖掘、生物信息技術。1991年7月、1994年3月和1997年12月年畢業(yè)于西北工業(yè)大學飛行器制造工程系CAD/CAM研究中心,分別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1999年為浙江大學博士后流動研究人員,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12月起任上海大學副教授、研究員,期間先后擔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大學科研處處長助理,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助理,上海大學Sybase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上海大學網格技術重點研究室主任,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室主任等職,其中2006年8月-2007年8月為日本會津大學訪問教授。現任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助理。近年來,先后主持并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國防科工辦國防科研項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等項目等,共計近30項;共發(fā)表論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30余),編著教材3部。曾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的指導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成員。曾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地震局防震減災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上海大學十佳青年教師稱號,上海大學青年教師多媒體及雙語課堂教學競賽二等獎等。
    聯系方式:021-56335274(0) E-mail:bfzhang@shu.edu.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張之江(男)教授,博士。專業(yè):信息與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領域: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點攻關及企業(yè)委托等10余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上海市經委產學研項目等的研究工作。獲航天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第二名),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參編專著2部,授權發(fā)明專利6項。目前主持的研究課題包括:多視點自動立體顯示關鍵技術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業(yè)務特征研究及分析工具開發(f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全息立體成像技術及空間顯示裝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等。
    聯系方式:021-56332312 (O), E-mail:zjzhang@shu.edu.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張新鵬 (男),教授,博士。專業(yè):信息與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領域:多媒體內容安全,數字水印,隱寫和反隱寫,加密域信號處理,數字取證,圖像處理等。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啟明星跟蹤計劃、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德國康斯坦茨大學Humboldt高級訪問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部委項目、上海市重點基礎等多項科研項目。發(fā)表論文150余篇,代表論文發(fā)表于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IEEE Trans. Multimedia、IEEE SPL、IEEE CL、EL、Signal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國際著名期刊。出版專著1部。申請發(fā)明專利7項。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廣義隱寫編碼與多載體安全隱寫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字圖像真實性的被動取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數字隱寫編碼研究(教育部科研重點項目)、數字圖像中的新型安全隱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跟蹤計劃)以及國家有關部委項目等。
    聯系方式:021-56331435(O)  E-mail:xzhang@shu.edu.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邵炳軍(男)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經學。現為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博士點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楚辭學會理事、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分會理事、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春秋政治變革與詩歌創(chuàng)作考論——以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為研究起點”、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項目“《今文尚書》文系年注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資助項目“春秋政治變革與詩歌創(chuàng)作考論——以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政治格局為研究中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春秋文學史料系年輯證”;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重點項目“春秋文學系年輯證”、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項目“《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完成人事部中國博士后科研基金項目“春秋初期政治與詩歌”;出版《國語文系年注析》、《楚辭文獻研讀》、《詩經文獻研讀》、《左氏春秋文系年注析》等著作,在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62篇,學術會議交流論文30篇,科研成果獲得6項省部級獎勵。
    聯系方式:E-mail:shaobingjun1578@163.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