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八考試漢譯英考前練習(xí)詳解(19)

字號(hào):


    * 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京劇《白蛇傳》講的是傳自明朝的故事。白蛇精與青蛇精化作美女來到人間。白蛇精與一位書生相愛并生一子。禪師法海認(rèn)為他們的結(jié)合違反傳統(tǒng)婚姻,傷風(fēng)敗俗。他氣急敗壞,于是他派神兵神將前來捉拿白蛇精,并將她鎮(zhèn)壓在一座塔下面。后來,青蛇精在深山中修煉,習(xí)武多年,終于砸爛了那座塔,救出白蛇精。至此,白蛇精與丈夫、兒子又得團(tuán)聚。在《白》劇中,蛇被賦予了崇高的人性。
    *京劇 《 白蛇傳 》選段
    膾炙人口的傳統(tǒng)京劇《白蛇傳》講的是傳自明朝的故事。
    *膾炙人口: be on everybody’s lips; enjoy great popularity;win universal praise; pleasant to everyone’s taste; popular; be a household word; oft-quoted
    *傳統(tǒng)京?。?traditional Beijing operas, traditional jingju opera
    *《白蛇傳》:story; 此處的“傳”字也可不翻譯。
    *傳記:biography; autobiography; life
    參考譯文
    *The White Snake, a popular traditional Beijing opera, is based on (tells of) a story handed down from the Ming Dynasty.
    英文作品名的處理
    *斜體字——The White Snake *粗體字——The White Snake 加引號(hào)——“The White Snake ”
    *下劃線——The White Snake *錯(cuò)誤處理 ——《 The White Snake 》
    書名的翻譯
    * 從清朝乾隆到新中國成立大約兩百年間,我國翻譯的外國文學(xué)作品不下七千種,書的譯名形形色色,各有千秋?,F(xiàn)在,從上百種最有名的著作的譯名中,歸納如下一些翻譯方法,有的值得沿用,有的就不值得沿用了。
    * 一、早年的譯作,大多采取一種隨便的“意譯”方法,即根本不管原著的書名而為了某種社會(huì)需要或客觀效果由譯者另起爐灶。林紓(shū)就是這種“意譯”者的代表。如他把Uncle Tom’s Cabin (湯姆叔的小屋)譯成《黑奴吁天錄》,David Copperfield (大衛(wèi)·科波菲爾) 譯成《塊肉余生述》,Don Quixote (唐吉訶德)譯成《魔俠》,等等。
    * 二、過去有很多譯名,盡管有的不那么理想,但已沿用很久,影響深遠(yuǎn),為廣大群眾所熟悉,就只好遵從“約定俗成”的原則,繼續(xù)使用它們?!妒ソ?jīng)》各書的譯名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如:
    *1.Genesis《創(chuàng)世記》 *2.Numbers《民數(shù)記》 * 3.Judges《士師記》
    *4.Kings 《列王記》 *5.Chronicles 《歷代志》 *6.Psalm 《詩篇》
    *7.Proverbs 《箴言》 *8.Jude《猶大書》 *9.Acts 《使徒行傳》
    *10.Jonah 《約拿書》 *11.Romans 《羅馬書》
    *12 St.Mark《馬可福音》 *13. Song Solomon《雅歌》
    三、書名譯名講求簡短易記,文字優(yōu)美,吸引讀者,多采用漢語四字成語或四字格。如:
    *1.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終成眷屬》 *2.As You Like It 《皆大歡喜》
    *3.Wuthering Heights 《呼嘯山莊》 *4.Waterloo Bridge 《魂斷藍(lán)橋》
    *5.Carved with Pride 《 女英烈傳》 *6.Oliver Twist 《霧都孤兒》
    *7.Love’s Labor is Lost (空愛一場) *8.Measure for Measure 《惡有惡報(bào)》
    *9.Much Ado About Nothing《無事生非》
    *10.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歷程》
    *11.She Stoops to Conquer《委曲求全》(彎腰, 屈背, 屈服)
    *12.Dombey and Son 《董貝父子》 *13.Professor Unrat 《垃圾教授》
    *14.Bleak House《荒涼山莊》
    *15.The Heartbreaking House《傷心之家》 *16.The War of the Worlds 《星際戰(zhàn)爭》
    *17. The Way of All Flesh 《眾生之路》 *18.Red Star Over China《西行漫記》
    *19.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20.For whom the bell tolls《戰(zhàn)地鐘聲》 *21.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
    *四、一名多譯,各有千秋。同一書名存在新舊多種譯名的情況很多,要分辨優(yōu)劣,決定取舍。
    例如:
    五、首先要弄清書名的典故,然后再?zèng)Q定譯名
    *有些作家,如 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和 John Steinbeck(斯坦貝克)等,喜歡引用典故作書名,給譯者增加了很大的困難,必須克服這一困難才能把書名譯好。
    *如海明威的一書名The Sun Also Rises一開始譯成《太陽也升起》,后來改成《太陽照樣升起》,后者為什么較好呢?因?yàn)樗显鶕?jù)的典故。The Sun Also Rises源自《圣經(jīng)·傳道書》中的一段話:
    *One generation passeth away,and another generation cometh;but the earth abideth forever. The sun also ariseth,and the sun goes down,and hasteth to the place where he arose.
    * (一代人逝去,又一代人降臨,可地球運(yùn)轉(zhuǎn)不息,太陽照樣升起,照樣落下,又慌忙趕回他那升起的家。)
    * 這段話表達(dá)了人生短暫如夢(mèng),而宇宙萬古如斯,恰好表達(dá)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西方青年迷惘的一代的心境 : “為追求智慧的心愿所驅(qū)使,我決心藉酒自娛,尋歡作樂。我想,也許這是人生在世的短暫歲月中最好的生活方式。”因此, The Sun Also Rises 改譯成《太陽照樣升起》比較合適。
    * 六、關(guān)于書名的翻譯方法,除上面5種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如音譯、音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等等。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有兩條必須牢記:一是真正看懂全書之后再?zèng)Q定譯名;二是譯出的書名必須符合通用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忠實(shí),通順”,并且要有美感。
    * 翻譯的原則是忠實(shí)。但忠實(shí)不是刻板。翻譯的忠實(shí),指忠實(shí)于原文的意義,不是一定要忠實(shí)于個(gè)別的詞。為了確切地表達(dá)意義,個(gè)別的詞不妨變動(dòng);有時(shí)還須從整體著眼,作較大的更動(dòng)。漢語與英語語言有不同的習(xí)慣和不同的文化、社會(huì)背景,因此在互譯時(shí),需要靈活處理。書名的翻譯,有時(shí)很簡單,照字面譯出即可,但有時(shí)需要靈活。在有些特殊情況下,需要?jiǎng)幽X筋,作較大的變動(dòng)。
    * 英語的小說習(xí)慣于用主人公的名字作為書名。我國的小說雖然也有這種情況,但是較少,我國的習(xí)慣是以書名概括內(nèi)容或點(diǎn)明要旨。據(jù)此,將小說Silas Marner譯為《織工馬南傳》合乎我國的習(xí)慣,因?yàn)辄c(diǎn)出了主人公是個(gè)織工。
    *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童話中的主角)譯為《木偶奇遇記》,中國讀者很容易接受;新的譯法是《碧諾基歐奇遇記》,做到了字面上的“忠實(shí)”,但效果反而不好。
    * 把Oliver Twist譯為《霧都孤兒》,比譯為《奧列佛·退斯特》好,因?yàn)榍罢唿c(diǎn)明了地點(diǎn)(霧都;即倫敦)和人物(孤兒)。
    * 有一個(gè)電影,名叫《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這樣的影片名字記不住,講起來很吃力。
    * 莎士比亞的悲劇“Hamlet”譯成《哈姆雷特》不如譯成《王子復(fù)仇記》能夠反映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
    * 與人名一樣,書名中地名的翻譯也不妨靈活些,使能點(diǎn)明內(nèi)容。Wuthering Heights譯為《呼嘯山莊》,比將 Wuthering這個(gè)專有名詞按音譯出好。
    *電影Waterloo Bridge譯為《魂斷藍(lán)橋》,是按照中國的習(xí)慣以題目點(diǎn)明旨意。倘直譯為《滑鐵盧橋》,便不好, 因?yàn)?ldquo;滑鐵盧”這個(gè)地名會(huì)使人想到拿破侖曾在此打仗,但實(shí)際上這個(gè)電影與拿破侖打仗毫無關(guān)系,Waterloo Bridge是在英國倫敦,不在比利時(shí),如果直譯這地名,要引起誤解,不如活譯。
    為了避免誤解而將書名活譯。
    * 例如吳運(yùn)鐸的《把一切獻(xiàn)給黨》,譯成英文時(shí)并不譯成 All for the Party,卻譯為Son Of the Working Class。書中一章的標(biāo)題則仍譯為All for the Party。
    *為什么書名不直譯?這是因?yàn)椋禾葧肁ll for the Party,西方人看了不會(huì)懂。
    在英語中 party可解釋為(1)聚會(huì);(2)政黨。如作“聚會(huì)”解,西方人看不懂這個(gè)書名。
    *如作“政黨”解,他們也看不懂,the Party指哪一個(gè)政黨?
    *我們?cè)谥袊?,講慣了,說“黨”就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但西方人不會(huì)這樣理解。
    * 提起政黨,西方人會(huì)想到保守黨、自由黨、共和黨、民主黨等,而英國、美國的人民對(duì)這些政黨絕沒有我國人民對(duì)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感情,因此他們不會(huì)理解這個(gè)書名。
    *為了避免誤解,為了點(diǎn)明旨意,干脆就把書名換去,譯成Son of the Working Class,這樣能使西方讀者一看就明白這本書講的是什么。至于書中一章的標(biāo)題用All for the Party是可以的,因?yàn)檫@一章在書的中間部分,讀者讀到這一章時(shí)已了解一個(gè)中國工人對(duì)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感情,可以懂得了。
    * 再如《王若飛在獄中》這本書,譯成英語時(shí)書名并未照字面譯成“Wang Ruofei In Prison”。照字面譯,語言上是通的,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我們要考慮到,“王若飛”這個(gè)名字西方人不會(huì)熟悉。“在獄中”如譯為“in prison”,西方人看了會(huì)想到盜竊犯、殺人犯等(別忘記,西方小說描寫強(qiáng)盜、殺人犯的不在少數(shù))。因此,如直譯書名,會(huì)造成很壞的誤解。
    * 在這種情況下,把書名譯為 Iron Bars But Not a Cage,其意思是:監(jiān)牢的鐵柵只能關(guān)住人的身體,不能關(guān)住人的心;身在囹圄,意志不變。這種譯法則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