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3日 09時08分,《英語:英語論文: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1]》由出國留學網liuxue86.com英語編輯整理.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教學翻譯能力
論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教學提出基本對策,包括對現行教學大綱作必要修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革新及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等。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各行業(yè)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一定翻譯能力的人材的培養(yǎng)愈發(fā)迫切。[1]時代要求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除了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能從事本專業(yè)的一般翻譯工作。論文論文參考網因此,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對于大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精讀、泛讀和視聽說課程。然而,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學指導思想上的不夠重視,翻譯教學分量很輕,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屬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英譯漢題型之后,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試中,翻譯題只出現2次,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試行方案[2]將翻譯列入考試項目,由改革前的英譯漢變成漢譯英,并在試卷的綜合測試部分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分值占卷面總分的5%。這使得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產生了對“譯”的要求,“譯”終于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學雙方都把翻譯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低下。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普遍缺乏翻譯訓練,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又不夠扎實,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強。盡管近年來的四、六級考試成績步步高升,但在聽、說、讀、寫、譯諸項技能中,翻譯能力仍然是學生的弱項。許多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甚至主動放棄翻譯復習,而將重點放在了聽力和閱讀上,即使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不例外。有人對2001年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的英譯漢部分作了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考生除了對句子結構較為簡單的第72題翻譯得較好,及格率近70%,其余各小題及格率均在40%。由此可見,考生的英譯漢總體水平還不夠令人滿意。
翻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數學校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一直把閱讀當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級部門把它作為最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其次是聽、說?!白g”幾乎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甚至有學生還誤以為有了字典這一工具,生詞的難題就可解決,翻譯也就不成問題了。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材本身的問題。目前國內使用的幾套大學英語教材均沒有系統(tǒng)全面介紹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最多是圍繞課文開展的一些零星翻譯練習。這些翻譯習題更像是機械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匯。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練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譯??梢姡瑹o論教學大綱還是教材安排,都沒有重視翻譯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建議
1.修訂現行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旨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世紀80年代反復修訂且沿襲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從未提到過對“譯”的能力培養(yǎng)。1999年教學大綱再次修訂,對翻譯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借助詞典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章譯成漢語,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300個單詞[6]。
由此看來,這一要求不但沒有使人對翻譯重視起來,反而誤導別人以為一旦有了字典,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從而更加忽略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并沒有把翻譯作為一種常設題型固定下來,只是在綜合測試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所占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
鑒于此,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譯的地位,要強調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及選修課方面對其作出硬性規(guī)定,將翻譯課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也要規(guī)定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在考試中加大翻譯題的比重??偠灾?,要從源頭上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2.改革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
目前翻譯教學缺乏包括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實例、翻譯評論和翻譯練習在內的好教材。我初步調查了大部分高校選用的十幾種非英語專業(yè)教材,除極個別教材外,絕大多數課本中依然強調傳統(tǒng)觀念上最為重視的聽、說、讀、寫,翻譯練習少之甚少,幾乎沒有任何跟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有關的文字。這種現象應當盡快終止。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教學翻譯能力
論文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如何改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能力教學提出基本對策,包括對現行教學大綱作必要修訂、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一步革新及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等。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國家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實際需要。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各行業(yè)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一定翻譯能力的人材的培養(yǎng)愈發(fā)迫切。[1]時代要求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除了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應能從事本專業(yè)的一般翻譯工作。論文論文參考網因此,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對于大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大學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有精讀、泛讀和視聽說課程。然而,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學指導思想上的不夠重視,翻譯教學分量很輕,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一直屬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導致翻譯教學效果不佳。在1996年的四級考試中首次出現英譯漢題型之后,直到2003年的13次考試中,翻譯題只出現2次,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可想而知。2004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試行方案[2]將翻譯列入考試項目,由改革前的英譯漢變成漢譯英,并在試卷的綜合測試部分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分值占卷面總分的5%。這使得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產生了對“譯”的要求,“譯”終于有了一席之地,但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分值[3]。教學雙方都把翻譯看作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低下。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普遍缺乏翻譯訓練,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又不夠扎實,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強。盡管近年來的四、六級考試成績步步高升,但在聽、說、讀、寫、譯諸項技能中,翻譯能力仍然是學生的弱項。許多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甚至主動放棄翻譯復習,而將重點放在了聽力和閱讀上,即使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也不例外。有人對2001年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試題的英譯漢部分作了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考生除了對句子結構較為簡單的第72題翻譯得較好,及格率近70%,其余各小題及格率均在40%。由此可見,考生的英譯漢總體水平還不夠令人滿意。
翻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大多數學校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不夠重視。一直把閱讀當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求各級部門把它作為最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其次是聽、說?!白g”幾乎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甚至有學生還誤以為有了字典這一工具,生詞的難題就可解決,翻譯也就不成問題了。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教材本身的問題。目前國內使用的幾套大學英語教材均沒有系統(tǒng)全面介紹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最多是圍繞課文開展的一些零星翻譯練習。這些翻譯習題更像是機械地模仿造句,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能否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匯。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樣的練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譯??梢姡瑹o論教學大綱還是教材安排,都沒有重視翻譯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建議
1.修訂現行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旨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世紀80年代反復修訂且沿襲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從未提到過對“譯”的能力培養(yǎng)。1999年教學大綱再次修訂,對翻譯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借助詞典與課文難度相當的文章譯成漢語,筆譯速度達到每小時300個單詞[6]。
由此看來,這一要求不但沒有使人對翻譯重視起來,反而誤導別人以為一旦有了字典,翻譯就不成問題了,從而更加忽略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并沒有把翻譯作為一種常設題型固定下來,只是在綜合測試與篇章問答中輪流出現,所占分值也很少,根本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對翻譯教學的重視。
鑒于此,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一定要提高翻譯的地位,要強調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及選修課方面對其作出硬性規(guī)定,將翻譯課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大綱中也要規(guī)定對大學生翻譯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在考試中加大翻譯題的比重??偠灾?,要從源頭上重視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2.改革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
目前翻譯教學缺乏包括翻譯史、翻譯理論、翻譯實例、翻譯評論和翻譯練習在內的好教材。我初步調查了大部分高校選用的十幾種非英語專業(yè)教材,除極個別教材外,絕大多數課本中依然強調傳統(tǒng)觀念上最為重視的聽、說、讀、寫,翻譯練習少之甚少,幾乎沒有任何跟翻譯技巧與翻譯理論有關的文字。這種現象應當盡快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