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描寫---精雕細刻3

字號:


    示例二:
    “神學院里有一個可惡的神父盡找我麻煩,因而我連他所教的拉丁文都討厭起來。他有一頭平滑而油亮的黑發(fā),面包顏色的面孔,水牛般的聲音,貓頭鷹似的眼睛,胡須好像野豬鬃,微笑中帶有惡意的諷刺,四肢一動好像木偶人,他那討厭的名字我忘記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卻始終留在我的記憶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張面目可憎、讓人生厭的嘴臉,為了使自己的厭惡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為了使這張肉麻的面孔活靈活現(xiàn)凸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連用一串比喻,在肖像的勾畫中,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溢于言表,讓讀者對其面目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示例三:
    “孩子不足兩歲,塌鼻子,眼睛兩條斜縫,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遠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報上諷刺畫里中國人的臉。”
    眉毛與眼睛天各一方,空作牛郎織女之嘆,令人忍俊不禁,拊掌叫絕,沒有如此新穎別致的夸張,很難有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
    第三板斧:側面襯托
    以上所云皆為直接描寫,寫實的細描讓人感到貼近真切,比喻、夸張的點綴則讓人遐思無限,各有獨到之處。但我們能否把鏡頭移開對準他人或他物,讓外界事物充當最佳配角,以期達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至高境界呢?
    示例四: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鋤者歸來彼此抱怨,因為看羅敷耽誤了勞作。作者不直接寫羅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細述觀者之反應,烘云托月,襯出羅敷的光彩照人。
    肖像描寫常犯的毛病
    一、肖像描寫純屬多余
    寫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寫,但并非說對所有人物都要來一番肖像描寫。如:
    我們來到山腳下,眼前出現(xiàn)了三條上山的羊腸小道。到底哪條通向最高峰的路呢?正在我們不知往哪走的時候,從山上下來一位老大爺,拉著一個小姑娘。那老大爺,兩鬢如霜,古銅色的打皺的臉像核桃皮似的,一雙向里凹陷的眼睛閃著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紅撲撲的臉,就像一只大蘋果,用紅綢扎起來的兩只小辮兒,向上翹著,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爺?shù)纳砗筮叄瑑深w烏亮的眼珠看著我們,滴溜溜地轉。我們向老大爺打聽通向最高峰的路是哪一條,他用手一指,說:“喏,右邊那條。”我們謝過老大爺,又興高采烈地出發(fā)了……
    這篇文章,重點是寫游山的經(jīng)過和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聽路,則是非常次要的情節(jié);為了打聽路而出現(xiàn)的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寫對象,也與主題無關。因此,上面這段文字中對老大爺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寫是沒有必要的。
    二、肖像描寫太多太細
    有些同學描寫人物肖像時,從頭到腳細描細寫,眉毛胡子一把抓。他們錯誤地認為,肖像描寫越細越好。殊不知,寫得過多過細,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給讀者以蕪雜臃腫之感,因而顯得單調(diào)刻板、淺薄平庸,甚至有形無神,讀來索然無味。例如《一堂生動的語文課》的肖像描寫:
    這位年過半百的語文老師,矮矮的身材,胖胖的體態(tài)。上著深灰茄克裝,下是藍色西褲,腳蹬一雙雙星牌中老年旅游鞋。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向后抿著;臉上剛刮過的絡腮胡子茬兒青乎乎的;寬闊的前額上,皺紋清晰可見;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幅眼鏡;嘴角上,總是掛著微笑。他環(huán)視了一下教室,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課題……
    這篇文章,應當扣住“生動”二字,表現(xiàn)老師講課的獨特而科學的方法,贊揚老師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教學改革精神。因此,對老師的肖像,只要作幾筆簡單的勾勒。像上面的肖像描寫,面面俱到,細而又細,結果使人物形象毫無特點可言,不能給讀者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描寫---精雕細刻3》由留學英語組編輯整理(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