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 流言止于智者

字號:


    有個成語叫“眾口爍金”,意思是說,如果眾口一詞,即使是鐵打的事實,也會被扭曲。由此可見,人言可畏。
    《戰(zhàn)國策》中有一個“三人成虎”的故事。
    戰(zhàn)國時,魏國有一叫龐蔥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zhì)。出發(fā)前,龐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人告訴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嗎?
    老虎招搖過市,魏王當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這種事?寡人不信!”
    龐蔥又說:“如果又有一個人告訴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王信嗎?’
    魏王想了想,說“嗯,這就值得考慮了!
    “如果再有一個人說同樣的話呢?”
    “嗯,如果二人都這么說,那應該是真的。”
    聽完魏王的同答,龐蔥兜出了說此話的真意,他說:“事實上,街上并沒有老虎,只是以訛傳訛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為說的人多了。現(xiàn)在我與世子,背井離鄉(xiāng),去遠在千里之外趙國當人質(zhì),我們在那里的情況大王無法準確了解到,說不定會人傳出‘市有一虎’般的謠言,大王難道要相信嗎?所以為了保證世子將來能順利回國繼大統(tǒng),請大王先請三個人傳言大眾,說我只是離開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鄲。”
    魏王不以為然。龐蔥陪世子去趙國作人質(zhì)后不久,便有人暗中中傷龐蔥,說他企圖擁立世子,懷有二心,圖謀不軌。說得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為真,命世子歸國,而龐蔥不再被重用龐蔥事先已給魏王打了‘預防針,也難逃“眾口爍金”的命運,可見流言的破壞力之大。
    《戰(zhàn)國策》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參,以孝聞名他住在費邑時,有一個同名同姓者殺了人,有人誤以為是曾參所為,,議論紛紛,謠言很決傳到曾母那里。當時曾母正在織布,便停機正色道:“我兒不會做那種事!不久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母依然鎮(zhèn)定如故,不予理睬。后來又有人來說同樣的事這時曾母終于不安起來,急忙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走大眾都有“從眾心理”,覺得大家都在傳說某事,那這事看來假不了,無風不起浪嘛,正是因為這種心理,流言傳得特別快,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做人要做一個明智的人,不要隨便傳播流言,也不要輕易聽信流
    東晉時候,有人請大將桓溫評論一下謝安和王坦之的優(yōu)劣?;笢貏傄_口,忽然想起了什么,說“你這人愛傳話,嘴沒個把門的,我不能告訴你”
    桓溫不愿背后評論人,因為白己的話被別人七傳八傳,還不知道會傳成什么樣子呢。于是干脆不說,沉默是金嘛。
    《高中作文素材:考場作文素材 流言止于智者》由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