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和大家分享的是2018年4月21日托福聽力真題解析的內容。雖然每一道題目的內容不是很完整,但是我們能夠從考生回顧的內容中,獲取近期托福聽力考試題型的一個總體走勢。和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Conversation 1
1.女生是新生,問老師必讀書目的事情,老師說這個是為了讓你門多結實新朋友。老師說學校會有一個帶你們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的路線,學生說好棒,但是至少她去的時候關門,老師說那里翻新過。然后之后還會有一個加入什么小組的活動,新老生都會參加。
2.學生ecosystem的paper選題不好,因為那些沒有確切的結論,還有學生說marsh in Florida也不合適。建議他寫ice age,雖然發(fā)生一萬年前,但是有確切的研究和結論了。
3.學生要上春季學期課程,去問注冊中心老師。
4.教授建議學生把法語作為第二學位。
5.對學校體育館的建議——要學生放假去學校外面的體育館放松。
6.女生的group work,要在學校hall的玻璃上paint mural但有一個notice是要renovate,教授建議,可以畫wooden panel上。
7.學生和教授兩人聊起開學一切如何,學生宿舍里東西都搬好了,只剩Unpacking。然后講到學生見老師的真正原因—關于一封letter中說學生得讀一本書,老師解釋,這本書不算成績,只需要讀完后寫1-2頁的文章,后面新生會一起討論,方便make new friends。后面又講到新生要參加field trip, 去cultural sites,museum類的地方;(學生說,和爸媽去過museum,但因為renovation那時關閉了等);后來又提到新生也可參加community service,學生按興趣選擇,可以plant trees, tutor kids, pick up litters等。 學生說以后學 education,所以很感興趣。
Lecture
1.荷馬史詩
2.本文主要研究影響植物中一種叫philotis(?)的物質在考古中的作用。植物很容易decay,所以考古學家經(jīng)常依靠 philotis(?)進行植物的考古; philotis(?)是植物吸收mineral后再細胞間形容的硬的物質,所以不會decay,且不同的植物會有不同的philotis(?)。通過對其的研究,考古學家可以了解到某種植物什么年代種過,在哪里種過,是否是大面積種植等,所以也可以了解到earlier human的生活方式; 最后提到,本來花粉pollen也不容易decay,也可以用來作為考古的evidence,但是花粉會被風吹到遠的地方,所以得到的結論可能不準確,但是philotis(?)一般就會在植物本身不遠處。
3.地球上現(xiàn)存海洋水的來源。一個理論是太陽蒸發(fā)了然后asteroid到地球上帶來了很多水,還有一個理論是H的同位素比較輕的那個(light hydrogen)蒸發(fā)了,比較重的那個(heavy hydrogen)還在。然后現(xiàn)存的就是來自古時候地球上的水,舉了個科研例子,研究火山深處的成分,light hydrogen的portion比較小,證實了第二個理論。
4.鋼筋在建筑的作用
5.主要描述棲息地分裂(habitat fragmentation)。開始教授說這過程可以是人為的(比如,highway divide the habitat),但也有可能是自然發(fā)生。之后舉到巨久之前(3千萬年前??)整個大陸板塊分的時候。那時,非洲歐洲連在一起大概在赤道熱帶去,有著大片的rainforest。 但是后來就發(fā)生了collapse,雨林被分割成很多塊,后來慢慢變小,直至disappear。大部分科學家認為collapse較為合理的解釋是climate change, 氣候先變冷,后來又hot and dry. 后面有提到amphibian 和 reptile, 主要講在collapse期間,reptile比amphibian更加adapted。因為reptile有hard shell,scale(鱗片)可以防止水分流失,同時reptile也adjust diet,開始吃a variety of food。而amphibian egg 是軟的,且只能在水環(huán)境中才能存活;后來教授說通過研究化石,看reptile的牙齒的形狀等就可以得出reptile在collapse期間改變自己diet的證據(jù)。
6.講木星的moon叫l(wèi)o,有許多活火山,還講了tidal force,木星和另外兩個衛(wèi)星是Lo的軌道不是圓的,還說了heat來自rock interior activity。
7.本講座主要講述大多數(shù)研究人員認為該影響是negative的,會影響plants的生長速度,但是沒有很準確的證據(jù)。提到了deer browsing(吃樹葉,草)對植物地上部分和對根部的影響;后面是對鹿做research的難度,因為鹿高,所以一般的research spot它們就跳出去了;但是如果是建立高的屏障,只能很小規(guī)模,否則花費太多。所以deer 在研究區(qū)的行為未必很真實;最后提到鹿可能對plant有positive impact:鹿可能吃了“bad plants”,所以“good plants”更容易survive。當然這里的好壞植物,都是相對human而言的。
8.這篇主要描述了一個叫做 E. H.的生活在1900年代的painter, 首先教授講他擅長用light and dark來作畫(舉例, light畫窗,但是窗里是黑的,這讓人去imagine story,比如房間有什么,人去了哪?);后來學生提到他在reading中看的一點:E.H.跟同時代的其他畫家很不同,他選取的作畫對象都是unattractive的,當時大部分painter都畫coastal scene,modern building, 但是E.H.還是畫很普通的房子等,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風格更像1800年代的畫家。但是有很多人欣賞他的作品,認為他的畫真實的描述了現(xiàn)實。最后教授說,E.H.也不是完全不跟當下形勢,他也去看電影,并且其他的風格跟當時的有些導演還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