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生活介紹及適應指南

字號:


    加拿大移民生活是怎樣的呢?相信很多移民者都想要了解,出國留學網(wǎng)的小編今天和大家來說說加拿大移民真實的生活和適應指南是怎樣的,快來看看具體的情況吧。
    加拿大移民飲食習慣
    加拿大人的飲食以肉類、蔬菜為主,面食、米飯為輔。加拿大人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歡太咸。和中國餐飲習慣不同的是加拿大的晚餐才是正餐,比較豐盛。
    高能量的食品,如雞、鴨、魚、肉及蔬菜等都不貴。每個月吃的方面每人大約需要花費100加元左右,一般的三口之家也只需要200加元左右。但是,所有中國食品都很貴,如水餃、湯圓等。
    如果是外出用餐,有些約定俗成的習慣需要遵守:
    1..一般而言,除了禁止在餐館吸煙的城市外,多數(shù)加拿大的餐館都分為吸煙區(qū)和非吸煙區(qū),所以,當你去用餐時,一定要小心,別坐錯了地方。
    2.在餐館用餐后,一般要收百分之七的貨品及服務稅,但帳單不加服務費。如果顧客覺得服務很好,通常會給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
    3.如果是幾個人一同外出吃飯,通常AA制。如果你不敢肯定,可以在結賬之后問一聲,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
    4.如果想去極隆重或極受歡迎的餐廳用膳,最好事前致電訂位,否則很有可能沒有座位。
    5.除非在高級餐廳,一般人都會叫服務生把剩余食品打包,以免浪費。
    享受美食怎么能少了美食類的APP呢?推薦兩個美食類的App。一個就是Yelp!,這個就是國外版的大眾點評。另外一個APP就是優(yōu)品會,會有各種團購,類似于國內的美團。
    加拿大移民安全攻略
    1.交通相關規(guī)則
    在加拿大生活期間,過馬路一定要看行人信號燈,和國內不太一樣,加拿大的一些行人信號燈是由人來控制(按鈕)。打算騎自行車上學的同學們,如果你在溫哥華和維多利亞地區(qū),法律規(guī)定騎自行車是必須要戴頭盔的,夜間騎自行車必須要配備車燈。
    2.緊急電話
    加拿大總體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國家,加拿大留學生行前要知道學校國際留學生辦公室的電話、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以及當?shù)乜傤I館的電話,去到學校之后,要留下相應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此外,當?shù)鼐炀趾歪t(yī)院的聯(lián)系方式也要盡早留心記住。
    3.公交車上及時按“stop”
    坐公交車時,在下車前需要按"Stop"或者拉車窗附近的黃色細繩來提醒司機有人要下一站下車。一般情況下,如果下一站沒有人等車,而乘客沒有提醒司機,那么該站會過站不停車。所以要留心公交車上的語音提示站名,以免下錯車。
    4.小費和錢幣使用
    去餐廳吃飯如果有服務員為你服務,那么需要給服務員10%-15%稅前消費金額的小費。打車也是一樣的,需要給司機10%-15%的小費;此外加拿大對于使用硬幣支付錢款方面有規(guī)定,1985年制定的加拿大貨幣法律規(guī)定,使用硬幣方式付款對貨幣數(shù)量有限制。如果用5分錢硬幣付款,任何賣家都可以拒絕超過$5加元以上的錢款,對于$1加元硬幣的使用上限為$25加元。
    5.與陌生人溝通技巧
    加拿大人說話比較直接,一般不需要寒暄直接進入主題,第一次見面時為表尊敬要用稱謂(Ms,Mrs,Miss,Mr,Dr)和姓(如Mr. Thomas),雙方熟悉之后對方會讓你直接稱呼他的名字。說話時通常與對方保持2英尺的距離并且保持目光接觸。公共場合不允許抽煙,寄宿家庭通常也是不允許抽煙的。
    加拿大移民交通攻略
    加拿大交通卡都是藍色。進站和出站都需要刷卡。Sea Bus的發(fā)車沒有天車頻繁,大約15分鐘一趟。人們在候車的時候,盡量站在站牌旁醒目的位置,溫哥華公交車車速較快,如果司機沒有看到有乘客候車,恰巧該站又沒人下車,司機會選擇不??空尽?BR>    溫哥華的站牌信息也和國內有很大區(qū)別,國內站牌會標明車次,并將所經(jīng)過的站名順序列出來,但是溫哥華并非如此,公交站牌僅會寫明該次車是去往哪個方向的。所以如果手機流量充足,可以下載公交應用——Transit,這個應用可以列出附近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選擇,不論是公交車,還是天車,并且會顯示車輛等待時長,以及車輛當前所在方位。乘車過程中,下車之前需要按鈴提示司機停車。此外,車停后車門不會自動開啟,需要在車頂提示燈亮之后,用手稍用力推門才可以。如果要過馬路的話,也必須按提示按鈕交通燈才會切換。
    在溫哥華搭乘出租車,通常都是需要預約的,可以通過電話、或者上網(wǎng)站、或者下載出租車公司的應用軟件進行預約。
    怎么適應加拿大移民生活
    一、積極調整心態(tài),正確定位
    能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在國內大多都是優(yōu)秀人士。我們在國內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到這卻一文不名,找工作沒人要,只能去做Labor,做些我們在國內瞧不起的民工類的工作。
    我們在國內買菜可以不考慮價格,來了以后卻要去廉價超市,還要買特價菜;在國內家里有粗重活,請個民工兩下就搞好了,這里卻幾乎全部要自己動手;在國內不會做飯,大到高級飯店,小到路邊排檔,或者直接叫外賣回家吃就好了,又便宜又好吃,來這里就變成胃知鄉(xiāng)愁了,找個飯館不容易不說,付了稅再付小費,價格不菲;中國家里還有保姆,來了以后樣樣要自己動手;一時間似乎“人上人”變成了“人下人”,落差那么大,如何能接受得了?
    其實“人上人”只是緣于中國舊思想的束縛,是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來之前應該積極調整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放下自己的架子。
    每一種工作都是生存的工具,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學教授也可以樂呵呵地在超市買菜。超市特價菜是一種促銷手段,也沒有什么不好,自己動手學習多了更多的技能,不是一樣有成功的喜悅?
    換個角度看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美好。
    記得大學時代包餃子,剁肉餡是個苦差事,有個同學總是搶著干。我好奇問為什么?他笑著說:“放上Disco音樂,邊跳舞邊剁肉不是很美?兩把菜刀都可以跳舞了!”
    50多歲的他一直快樂地努力,也快樂地成功了,這樣的人是我的楷模。生活都有兩面,既然要面對,為何不積極尋找生活的陽光面?
    二、合理安排生活
    我們來加拿大是來生活的,既然要生活,衣食住行,一樣都不能少,也就要賺錢來維持這個家。每個家庭經(jīng)濟基礎不同,因而要面對的生活壓力也不盡相同。
     01.白手起家
    對于沒有什么積蓄來加拿大的家庭來說,日子剛開始要本著生存中求發(fā)展的宗旨?,F(xiàn)以夫妻一孩三口之家日常開支為例來說明。
    夫妻任一方做個labor工作,另一方努力學習,爭取拿到想要的證,以期再發(fā)展。假設工資是2000加元/月,孩子牛奶金400加元/月(大約),我們來計劃一下開支。
    · 租房:1000加元(整個地下室,其實加拿大的地下室是有窗戶的,一些老的房子的地下室其實只能算半地下室,窗戶很大,走出式地下室基本就在地上啦);
    · 吃飯:600加元;
    · 日用:100加元;
    · 車險:300加元(根據(jù)駕齡和駕駛者的駕駛狀態(tài)可以逐年減少);
    · 其它額外開支:100加元;
    · 還有300加元左右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環(huán)境。
    一句話:可以生存了。如果工作學習之余還能做另外一份工作:比如幫別人家清理游泳池、剪草、到機場接送同胞,就有一定的結余了。
    房東王太太(我初來加拿大時在她家住過)以前在國內開家具廠,來了加拿大后去農場做過,去工廠做過,現(xiàn)在買了房和名車,開了家庭旅館,依舊樂呵呵地去超市買菜。
    她的生活態(tài)度也在不同程度感染了我。還是那句話,決定了,就快樂地接受,生活都有兩面,多看陽光的一面。廣東話說“馬死落地行”,意思是在什么環(huán)境都要尋求最接近的適應方法,這是萬古不變的。
     02.安家立業(yè)
    對于有資本積累的人來說,應本著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的原則。來了以后可以直接考慮購房買車。以中產(chǎn)階級為例進行說明,現(xiàn)將開支列表如下:
    · 房子:40-200萬加元,經(jīng)濟寬松就買獨立屋,不富裕就買公寓。喜歡熱鬧就買城區(qū),想及早融入就買遠郊(便宜環(huán)境好)
    · 首付:35%;
    · 貸款利率:2.60%的五年固定利率;
    · 車子:2-8萬加元,也可以采用LEASE的方式,等于分期付款;
    · 房產(chǎn)稅:2000-7000加元/年;
    · 車險+房險(一起購買打9折):3000-8000加元/年;
    · 吃飯:(一家三口自己在家做)600加元/月;
    · 水電煤氣:300-600加元/月;
    · 電視電話上網(wǎng):100-300加元/月;
    · 其它開支:2000加元/年;
    不算房子和車子,生活上每年開支2-4萬加元也夠了。關于還貸和日常開支,就有不同的方法了。錢多的人可以買物業(yè)出租、投資證券外匯、創(chuàng)立自己的生意等,錢少的人則可以積極找工作,換位思考,你總比上述白手起家型的人幸福吧?
    三、正確處理家庭關系
    夫妻雙方來到加拿大長登的家庭,面對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要同心協(xié)力,共同面對,彼此扶持。
    由于性格的差異,會對當前的生活有著不同的感受,也會有適應方面的偏差。建議多抽點時間談心,講講自己的見聞,及時交流看法,增進了解,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切不要互相埋怨,走進“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死胡同。
    許多家庭選擇了一方留在國內發(fā)展,一方帶孩子到加拿大學習。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面對分別,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經(jīng)濟積累?,F(xiàn)在網(wǎng)絡這么發(fā)達,多點和國內的配偶“匯報工作”,談談加國的新生活,也聽聽對方聊聊國內的工作壓力,親朋好友的生活,多點見面了解。
    既然來了,就沒理由患得患失,疑神疑鬼,不要因為無中生有破壞雙方的感情。懷著“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樂觀心態(tài)生活是最好的選擇。同時自身努力學習工作,尋找自己生活的支點,積極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積極融入當?shù)厣睢?BR>    四、關于孩子的教育及前途
    關于孩子到加拿大接受教育好不好,孩子有沒有前途問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許許多多的移民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來到加拿大,國內那種流水線式的的教育方式令我們感到失望。
    但加拿大的教育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美好,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是移民父母應盡的責任。
    我們選擇了移民,并沒有征求孩子的同意,孩子跟著我們來了,他(她)則要跟著我們面對問題,年齡小的孩子可能由于膚色不同,語言不通、或其他孩子的排外而感到孤單,父母要正確引導,過了適應期就好啦。
    大一點的孩子可能由于語言問題在學習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要給孩子時間和耐心。那么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么做呢?
     01.和孩子做好約定
    在移民之前告訴孩子我們將要面對的生活,告訴他們父母要付出的和失去的,將來要面對的,也提醒孩子將要失去的和面對的,描繪一下美好前景,讓孩子有個初步準備,約定大家到了加拿大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未來。
    02.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告訴自己的孩子其實是有能力、聰明的孩子,現(xiàn)在語言問題只是暫時性的,語言是需要時間和努力就可以學好的。
    告訴孩子外國小孩從小就開始學,他們花了好多時間,而我們要完全達到那個水平,除了付出雙倍三倍的努力,還需要時間來慢慢趕上去,讓孩子別泄氣,同時自己努力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最主要的是給孩子做好的榜樣。
    03.父母的期望值與實際之間的差距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能出人頭地的,這并不是中國人特有的品質。我接觸過的西人同樣都會為自己的孩子上了好大學而充滿自豪。他們同樣會認為上大學比上大專好,只是當孩子不能達到目標時,他們更能豁達的接受。
    我兒子在新加坡讀了半年南洋理工學院才移民來加拿大(零水準,從英式教育體系轉美式教育體系),關于他到底應該上高中還是應該上大專或者直接升大學,我并不能確定。
    當我們和鄰居(西人教師)談起兒子的教育時,他肯定地指出兒子不夠學分上大學,應該上兩年高中然后再上大學,他不建議上大專。
    所以我做好了讓兒子上大學的打算,并鼓勵他向這方向努力。他先上了兩年高中,然后進了著名的謝爾丹學院動畫專業(yè),一年以后由于繪畫基礎差(要知道加拿大的大學與國內的嚴進寬出不同,是寬進嚴出)不得不去Seneca讀圖形與網(wǎng)頁設計的大專,兩年后畢業(yè)(壓縮課程),畢業(yè)后的工作也是兼職,這與我原來的期望值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后來我做地產(chǎn)經(jīng)紀忙得不可開交,就讓他也考個牌幫我,他居然做得很不錯,學的東西也沒有白費,他自己設計自己的網(wǎng)頁、自己設計名片、自己設計宣傳廣告,也幫朋友的公司設計商標,做地產(chǎn)經(jīng)紀八個月,已經(jīng)做了25單,一些出租房屋的單子他也不厭其煩,努力做到最好。
    七年來,我不斷地調整對他的期望值,現(xiàn)在我的觀點是:他知道自己設定目標并努力地達成目標,而且孝順,做媽媽的我就知足了。
    許多人在孩子在國內沒有考上大學就匆忙送孩子到加拿大來上大專,并期望兩年后就能上大學,并再過兩年就大學畢業(yè),對此我充滿憂慮。
    我們的孩子在國內是失手沒考上大學還是根本就不喜歡死讀書?他們的心理準備好了嗎?英文有基礎嗎?我們給他們選擇的學院是正規(guī)運作的嗎?我們的孩子比本地的孩子更聰明、基礎更好嗎?加拿大的人是不是全部上大學了呢?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艱辛,如果來了后缺乏監(jiān)管或交友不慎而成為壞青年,我們不是將孩子往火坑里推嗎?
    其實如果做父母的,能夠中肯地衡量自己孩子的能力,不是一味單純的讓孩子考名牌大學,而是讓孩子在學院實實在在的學些技能,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學,藍領也不一定比白領工資低,發(fā)揮孩子的特長,讓他將來能自食其力,快樂健康地生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根本,看看蘋果的喬布斯我們就明白啦。
    五、寫給想來還沒來的同胞
    想來還沒來正在猶豫中的同胞們,來與不來均在你們的決斷間,我希望每個人都盡可能做出正確的決斷。關于如何決斷,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很難給出統(tǒng)一標準,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01.喜歡什么樣的生活?
    通常來說國內生活豐富多彩,加拿大則生活比較單調些。有語云:“國內好臟好亂好快活,國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從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兩者之間的差別。
    許多老板級的人物在國內朝朝酒醉,夜夜笙歌,他們到底有沒有從內心深處厭倦這種生活?是不是真的耐得住寂寞,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書覺得是享受?
      02.自己是不是學習能力強的人?
    來了開始另外一種不同的生活,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來適應新的環(huán)境。學習能力不強將意味著要承擔更久的壓力。
     03.自己是不是適應性、生存能力強的人?
    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喜歡并追求改變,有的人樂于安于現(xiàn)狀。生存能力強的人適應新的環(huán)境很快,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新的位置。
     04.自己的價值觀
    你為別人活著還是為自己活著?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你嗎?你愛慕社會給你的榮耀嗎?你覺得教授高過工人嗎?你認為老板高過打工者嗎?你覺得自己在國內生活高人一等嗎?
    我的觀點是:眾生皆平等,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你永遠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有多大能力。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價值觀才能正視自己身份的改變。
     05.自己動手能力強不強?
    家務事你做不做?家里有事你會不會積極去想辦法自己完成,還是發(fā)命令讓家里人完成,或者直接找人來做?
     06.愿意舍棄國內的生活出來漂泊嗎?
    人生有得必有舍,你是否愿意放棄國內幾十年已經(jīng)形成的舒適感,去重新開啟另一種生活方式嗎?
     07.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自己在國內是不是也沒有什么期盼和前程,要過來賭一把?是賭就有輸贏,你是否為結果做好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