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奧地利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奧地利當地的風土人情,那么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出國留學網的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移民奧地利風土人情須知。
一、奧地利人著重互相尊重,不會去干涉其它人的私事,但同時也期望他人不妨礙其個人生活。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奧國要如何過日子,沒有人會去管,不會如在國內一般會有來自家庭或社會的壓力干涉?zhèn)€人生活,但是,奧國人在覺得自己生活受到干擾時,通常會以行動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
這一點許多音樂學生都有經驗。拿練琴來說吧,法律雖規(guī)定自早上八點至晚上十點可以練,但法律同時也保障每個人不受噪音干擾的權利,如果有學生只是堅持自己練琴的自由,而不理會他人的權益,紛爭就無法避免了。一般來說必須先設法與鄰居溝通,訂立協(xié)議。如果此法不通,只有搬家一途了。
“自由的范圍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是眾所周知的,但要實踐可能要付出代價.
貝多芬就是練琴不受歡迎而不斷搬家,所以今日維也納一帶有很多的“貝多芬屋”(Beethovenhaus)。
二、在奧地利,喜歡在公眾場所打抱不平申張正義的人不少。
有時令人覺得奧國人好管閑事,特別是年紀大的老太太,小孩在超市亂跑可能會被老太太訓斥,連父母都不能悻免,被強迫上一課要如何教育小孩。
奧地利人的道德水準可從下例中看出:歐元流通的第一日 Graz 有家銀行行員誤將價值一千多歐元的錢袋當成是五百先令 (36歐元) 換給了十多個當地的居民,但在幾小時之內所有的人都自動將錢帶回銀行歸還。
三、在這里,“人”才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所以工資非常高。
中國人多半已經習慣“東西要錢,服務免費”的情況。到了歐洲,這個觀念就要改了。
只要用到他人的時間及心力,給予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例如請工人來修電器,一般要計算的不只是工錢及零件費用,連花在路程上的時間也要一并計算,哪怕是東西不能修好,也要付檢查費,一張帳單中通常主要是工錢,零件只占小部分,造成許多舊機器故障時買新的比較劃算的情形。
一般來說,消費者請技術專業(yè)人員服務每小時工錢在一百歐元上下,只要找了人,就以此價錢起跳,這種“以人為本”的觀念可能是中國人較難接受的。
四、奧地利有些商店,晚上不開門做生意。
在本地的華僑常抱怨晚上不知道要做什么,因為奧國過了六點所有的商店都關門,除了文化活動,如音樂會或劇場,電影院或餐館,沒什么地方好去。大多數本地人早睡早起,所以一般來說,過了晚上九點不能隨便給人打電話。
中國人多數不了解為何晚上不開門做生意。
奧地利及歐洲多數國家有所謂的“商店關門法”(Ladenschlussgesetz),規(guī)定營業(yè)時限,此法其實不是商業(yè)法,而是社會法,主要目的是要讓所有的人晚上都可以休息,有家居生活。
因為此法,父母晚上都在家,自然不大會有沒人管的青少年在馬路上逛,對社會的安定有極正面的作用,也因為所有商店都關門,也沒有所謂錢被別人賺走的問題。
基本上周一至周五是六點關門,周六部分是十二點,部分下午五點,周日及國定假日全天不營業(yè),工作天大多的商店最晚在九點就開始營業(yè)了,近年來政府在營業(yè)時間政策上放松,商家可以有限度的調整營業(yè)時間。
以國民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要買的東西大多不會因為商店營業(yè)的時間長短而增減,就像一個月要用多少衛(wèi)生紙是固定的,所以營業(yè)額不會因為因為六點就關門而減少,定了此法,所有消費者習慣了之后自然會安排時間去買東西,商家錢照賺,大家都可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