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外國人讀清華那么容易

字號:

   近日,清華大學發(fā)布了2017年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將全面改革國際學生的招生規(guī)則,不再采用筆試的形式,而是采用申請—審核制。
    也就是說,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清華大學將通過網(wǎng)上申請和綜合測評(包括材料評審和面試)進行錄取。
    除此之外,所有的申請者均可通過中國駐申請者所在國的大使館或總領(lǐng)事館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已經(jīng)在北京就讀高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申請獎學金。這是清華大學首次采用這一方式招收本科國際學生。
    

    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wǎng)截圖
    申請系統(tǒng)已經(jīng)在9月底上線,申請費用統(tǒng)一為600元人民幣。
    對于考慮或選擇移民的家庭來說,絕大多數(shù)都是為了子女教育。移民后,孩子可以從小接受國際化、個性化的優(yōu)質(zhì)教育,而且相比留學,移民不僅可以節(jié)省高昂的留學費用,而且還可以選擇不對留學生開放的熱門專業(yè)?,F(xiàn)在移民又多了一個福利——免試上清華大學!!!
    已經(jīng)移民國外的原中國籍學生也可以參加清華國際學生本科招生,同樣采用申請審核制,無需考試。但必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4年以上,且最近4年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一年中實際在國外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出境和入境簽章為準)。
    據(jù)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劉震說,這么做,是為了與國際大學的入學申請接軌。
    其實外國人、華僑們在申請中國大學的時候,不管是清華還是北大,相對比內(nèi)地學生要容易,這早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此次清華率先推出外國人免考政策,還是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不滿。
    

    網(wǎng)友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因為這件事就給清華大學扣一些“崇洋媚外”、“給移民國際生做廣告”的帽子,卻實在是有點不合適。
     取消筆試并不代表就容易錄取
    清華招收國際學生取消了筆試環(huán)節(jié),這是否意味著錄取更容易呢?據(jù)清華大學公布的招生要求,申請者除了品行端正、身體健康和年齡要求外,還注重了漢語水平的要求標準。
    招生簡章顯示,申請者的漢語水平要達到HSK(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
    而HSK(五級)的通過要求是要考生可以閱讀漢語報刊雜志,欣賞漢語影視節(jié)目,并用漢語進行較為完整的演講。
    HSK(五級)考試到底有多難呢?小編在這里悄悄告訴大家:它可能沒有雅思、托福那么難,但它一定比六級考試難!但這些對于華僑來說,從小就中英文雙語教育,達到這樣的漢語水平卻是不難,只是給那樣從小不學漢語的老外設(shè)立的門檻。
    另外清華大學表示,如果申請者漢語水平最低達到HSK四級也可申請,但需在入學后一年內(nèi)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否則取消就讀資格。
    而即使是HSK(四級),也需要考生可以用漢語就較廣泛領(lǐng)域的話題進行談?wù)?,并比較流利地與漢語為母語者進行交流。
     給國際學生設(shè)低門檻并不僅限于中國大學
    韓國、日本等一流大學在刷掉一批擠破頭的本國考生的同時,大部分中國學生卻能通過其他一些捷徑可以進去;比較知名的一些學校包括:走國際化路線的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
    大批涌入的中國學生質(zhì)量也是良莠不齊,甚至《日本經(jīng)濟新聞》報道還直指:“日本頂尖大學里招收了很多中國高考失敗者。”可見日本人對于這樣的政策也是相當不滿。
    但是這些學校之所以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外籍學生可以繳納比本國學生高昂的學費,然后是通過引進一些國際學生,增加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如果把學校當成一家企業(yè)來看,在開發(fā)新市場的時候給予一定的補貼,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社會存在很多不公平包括教育在內(nèi),不必太過于苛責清華
    當今社會存在很多不公平現(xiàn)象,關(guān)于出身、地位、金錢、名利等等都無一例外的涉及到,而就教育而言,不公平現(xiàn)象也是日益增長!
    國內(nèi)的情況是這樣,看起來窮人孩子和富人孩子都是在一個公平的標準下去競爭的,那就是分數(shù)線,只要你能考上高分,就能進名校。
    可是一個河南、江蘇的孩子跟一個北京的孩子,用的考卷不一樣,招生配額不一樣,錄取分數(shù)也不一樣,你能說這是公平嗎?
    所以一句話總結(jié),不管是清華、北大還是哈佛、耶魯,這些名校的大門說是說向所有孩子敞開,可誰都知道,窮人的孩子想要踏進這些學校大門, 毫無疑問肯定會是越來越難的。
    我們可以說,這是中國戶籍制度造成的不平等,但沒有戶籍制度的美國,名校在招生的時候就能公平嗎?
    

    包括哈佛大學在內(nèi)的“常春藤盟校”,招生錄取的配額是各校自行規(guī)定的錄取相應族裔學生的百分比。如果申請入學者屬于一個在校園里超出他們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族裔,比如現(xiàn)在的亞裔和以往的猶太裔,那么這些名校就會以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拒絕他們的入學申請。
    不是這個圈子里的人,想要進入入這個圈子,除非你真的特別特別優(yōu)秀,優(yōu)秀到這些名校都認為將來你畢業(yè)后學校會因為你而添一份榮光,那么你就可以打破這些規(guī)則。
    就像小說《北京折疊》里說的那樣,如果你還沒有優(yōu)秀到這種程度,而且,你也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那么從你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輸了。
    大城市戶口、學區(qū)房、高昂的學費……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競爭裝備”,是的,總是有例外,總是有“寒門出貴子”的案例,但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越來越難。
    其實全世界的教育從胎教到大學都是不公平的,為了吸引國際人才,為了自身的國際影響力,為了與國際接軌,清華大學做出這樣針對外籍學生的錄取制度改革,真的無可厚非,沒必要過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