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似乎是西班牙文化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

字號: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yōu)橘惻1硌?真正斗牛表演則到18世紀中葉)?,F(xiàn)在西班牙有300多個斗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斗牛節(jié),有些時候每天都斗,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斗牛日(使用體重四百到五百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斗牛運動起源
    

    源于西班牙本土。紀元前,人們已經(jīng)開始用長矛挑逗公牛取樂。據(jù)說羅馬大帝凱撒在西班牙學會了斗牛。阿拉伯人也愛好這項運動,他們同樣在西班牙拜師學藝。中世紀時期,英勇善戰(zhàn)的熙德對斗牛也十分青睞。十六世紀卡洛斯一世在巴利阿多里德廣場騎馬逗殺一頭公牛以慶賀兒子費利佩二世的誕生。十八世紀以前,西班牙各地的一些職業(yè)斗牛士多半騎馬斗牛并用長矛戳殺。十八世紀開始,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一批斗牛士已拋開馬匹,徒步挑逗公牛并用劍將其刺死。
     主要流程
    

    一場斗牛由三個斗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這三位斗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整個表演以斗牛士入場拉開序幕,兩位前導一律十六世紀裝束,騎著馬首先上場。在嘹亮的斗牛士進行曲聲中三位斗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馬分三列同時上場。他們擺著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后來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但斗牛士退場后,主席反手一揮,號角吹響,也就是告示牛欄大門敞開,牛飛奔而出,即斗牛開始。整個斗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個部分。
     斗牛士的獎勵(由低到高)
    接受掌聲
    繞場一周
    單耳獎勵(全場揮動白手絹)
    雙耳獎勵(全場揮動白手絹)
    雙耳加牛尾(全場揮動白手絹)
     王子門 (Puerta del Principe)
    

    通過“王子門”是僅在塞維利亞的Maestranza斗牛場才有的獎勵,在西班牙其他斗牛場則沒有。當一名斗牛士在一場兩輪對兩頭公牛的比賽中能夠得到三只牛耳以上的獎勵時,Maestranza斗牛場就將為這名斗牛士打開正面的“王子門”,斗牛士則騎在另一人的肩上炫耀出場,在觀眾們的歡呼聲中走過“王子門”。這也是一名斗牛士莫大的榮譽。
    斗牛士的等級
    

    西班牙職業(yè)斗牛士通常分兩個等級。見習斗牛士只可斗三歲以下,一般為二三百公斤的牛。只有正式斗牛士才可斗五歲或五歲以上的公牛,一般是五百公斤左右的公牛。西班牙斗牛士平均年齡在25-30歲之間。當?shù)胤稍试S登場表演的最年輕斗牛士年齡需滿16歲。
    

    斗牛士的形象在畫家筆下永垂青史。十八世紀的著名畫家戈雅就酷愛斗牛運動,并且生前結(jié)識了一些斗牛士朋友,像Petro Remero。戈雅還創(chuàng)作了一套44幅以斗牛為主題的蝕刻畫,用生動的藝術形象展示西班牙斗牛史。除他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畫家創(chuàng)作過以斗牛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在西班牙各個時期的文學作品里,斗牛似乎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盡管褒貶不一,但這一活動在作品中得到了真實的反映。
    

    西班牙斗牛的歷史其實很久遠。不過,盡人皆知的現(xiàn)代斗牛,卻始于18世紀的Ronda。出生于Ronda的Francisco Romero 首次使用披風和紅布來進行斗牛,被認為是現(xiàn)代職業(yè)化斗牛的鼻祖。自他開始,他們家族的三代人都投身于斗牛‘事業(yè)’。他的孫子Petro Remero 更是西班牙傳奇般的斗牛英雄,他曾經(jīng)創(chuàng)下九年里總共斗殺5600頭公牛的紀錄,自己卻毫發(fā)不損從未失手。之后,Ronda又出現(xiàn)了另一斗牛世家Ordonez家族,祖孫三代Cayetano Ordóñez 、 Antonio Ordóñez、Cayetano Rivera Ordonez皆為斗牛士。每年九月的第一個周末,在Ronda,都會有著名的戈雅斗牛節(jié)(Corridas Goyescas)。至于為什么叫戈雅式,也許是因為整個斗牛的過程以及服裝,都是按照著名畫家戈雅的畫作‘如法炮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