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有哪些福利制度

字號:


    日本的兒童福利制度怎么樣呢?跟著出國移民網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日本的兒童福利制度介紹
    在二戰(zhàn)后的過渡時期,日本兒童福利制度逐步形成,以兒童救助為重點的“補缺型”兒童福利政策得到立法確認并在全國施行;1947年頒布了《兒童福利法》,1961年出臺了《兒童撫養(yǎng)津貼法》、1964出臺了《母子福利法》、1971年出臺了《兒童津貼法》。1973年,國家施行了“普惠型”的兒童福利政策。1981年頒布的《母子與寡婦福利法》,將兒童福利擴展至單親家庭;1997年國家對《兒童福利法》進行重要修訂,標志著日本兒童福利制度趨于成熟。
    目前,日本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guī)名目眾多,除《教育基本法》《兒童福利法》和《日本少年法》等內容寬泛的法律,也有內容具體全面的法律法規(guī),如《學校營養(yǎng)午餐法》,幾乎涵蓋了未成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日本以系統(tǒng)的行政組織推動兒童福利工作,主管日本兒童福利的最高中央組織為厚生勞動省下的雇傭平等、兒童福利局。地方政府設有兒童福利審議會、兒童輔導中心、福利事務所、衛(wèi)生局等專責單位。雇傭平等、兒童福利局,負責推動確保兩性工作機會及待遇平等政策,并兼顧職業(yè)生涯與家庭生活的政策,主要活動包括制定標準和促進教育活動。兒童福利屬于衛(wèi)生、勞動和福利部的管轄范圍。各級地方政府設置福利部(局)或民生部(局),掌管社會福利事務,其下設置兒童科或兒童福利科,負責推動兒童福利的規(guī)劃、預算執(zhí)行、指導監(jiān)督、兒童撫養(yǎng)津貼或特別兒童撫養(yǎng)津貼等。
    中央與地方都設有“兒童福利審議會”,在決定基本施政方向時提供參考意見,負責收集居民、專家、學者等各方面意見的職能。國家建立了兒童家庭支援中心與兒童咨詢所,在各地區(qū)為兒童養(yǎng)育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與指導。
    日本的兒童福利制度內容全面,既包括國家認可的直接提供服務活動的援助,也包括兒童津貼、兒童撫養(yǎng)津貼等貨幣形式的援助。日本奉行公私并立、推行多元化供給主體的福利模式,兒童福利由國家和地方政府(地方公共團體)、企業(yè)、民間社會團體等共同承擔。國家并不直接承擔供給的服務,只負責對委托事務提供指導、監(jiān)督、咨詢并承擔一部分國有兒童福利部門的規(guī)劃和行政管理職能。
    國家向撫養(yǎng)3歲以下嬰幼兒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向單獨撫養(yǎng)子女且沒有配偶的母親提供開展商業(yè)活動時的借款服務,以及用于支持兒童入學的借款。
    健康保險基本覆蓋所有兒童,家長可任選合法注冊的醫(yī)療機構。一般3歲以下嬰幼兒個人負擔20%的治療費,3歲以上兒童負擔30%的治療費。國家對孕婦及嬰幼兒提供免費的醫(yī)療咨詢,地方教育委員會為學齡前兒童安排健康體檢,學校為學生提供健康體檢服務。
    國家提供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提供免費的教科書。地方政府為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經濟支持。殘疾兒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地方政府有義務為殘疾兒童建立適于不同殘疾類型的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可以建立特殊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