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前溫哥華教育局(VSB)學務委員黃偉倫表示,溫教局正在華埠附近國際村(International Village)興建的一所小學,最好以首位在加拿大出生的華人溫金有(Won Alexander Cumyow,1861-1955)命名,理由是環(huán)顧目前溫市公立學校中,沒有一間校名是冠以華人名字;他說既然在華埠區(qū)域建新小學,理應彰顯對溫市發(fā)展及華人小區(qū)均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據溫市府資料,新小學位于世博大道(Expo Blvd。)475號附近公園旁邊,可容納約510個學生,預定明年3月春假時啟用。目前新校建筑進展如火如荼,溫市教育局現(xiàn)正就新的小學名稱搜集意見,在今年6月中旬溫教區(qū)網站公開呼吁提供新校名建議,溫教局的策劃及設施委員會初選了39個名字,當中包括溫金有。
當局對于新校名未有定案
但有關委員會最初看中溫哥華著名建筑師厄立信(Arthur Erickson),以及新校所在地區(qū)的地理名字Crosstown,擬從中挑選一個做校名。
黃偉倫近日接受《星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在日前舉行的VSB會議上,原準備提出建議用“溫金有”命名,但會議主持以提議來得太遲而不討論。他說:“溫市公校中,以原住民相關名字和非華裔命名者不少,偏沒有一間冠以華人名字;新小學既坐落華埠區(qū)域,找一位對溫市發(fā)展及華社均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來命名,就最為適合。”
他還表示,溫教局對于新校名尚未有定案,他希望在當?shù)貢r間21日的溫教局會議上,可以有機會陳述他的理據。
曾任法庭傳譯員
溫金有是有歷史紀錄中最早出生于加拿大的華人,能講英文、粵語、客家話,以及童年學到的Chinook原住民方言。溫金有之父乘著菲沙河谷淘金熱,1858年從廣東移民舊金山,后轉抵卑詩的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經營餐館和商鋪,而溫金有于1861年在當?shù)爻錾羌抑虚L子。
溫金有在二埠念完高中后攻讀法學,還做過律師的見習學徒。當時華人被禁從事專業(yè),他無法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后在1888年,他通過個人努力成為法庭傳譯員及合同承包人。
溫金有與妻子育有10個子女。三子Gordon Won Cumyow秉承父志,擔任法庭翻譯,并成為加拿大首位華裔公證人。而他的孫女Becky,上世紀60年代曾擔任溫市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