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美籍華人入籍35年后仍屬中國公民

字號:


    對華人移民來說,國籍(Nationality)是一個永遠富有吸引力的話題。同時,國籍也是一個十分宏大的話題。無論是移民改籍、雙重國籍這些同多數(shù)移民直接相關的話題,還是嫌犯引渡、外交保護等同國籍或多或少存在聯(lián)系的社會議題,都牽動著眾多華人的注意力。近來,一份題為《公安部警告:400萬美籍華人入籍35年后仍屬中國公民》的文章又傳遍了北美的中文社交媒體,引發(fā)了許多已入籍移民和有意向入籍者的擔憂。許多移民在龐雜的信息中迷失了,甚至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哪國人。確實,無論什么和國籍相關的問題,都顯得十分復雜,冗長的法律條款也往往讓人望而生畏。這樣雜亂的信息環(huán)境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同國籍相關的迷思與疑問。關于國籍的種種傳說,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入籍加國后,我到底是哪國人?
    近來,一篇名為《公安部警告:400萬美籍華人入籍35年后仍屬中國公民》的文章被傳的沸沸揚揚。文章中寫到,“中國《國籍法》中關于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的條款,是針對某些特殊情況而設的。在正?;蛞话闱闆r下,依照《國籍法》第十四條,必須通過申請,審批,批準和頒發(fā)退籍證書的法律程序”。文章還說,領事館“護照剪角”的退籍方式不被公安部認可,如果當事人在中國牽扯法律官司,中國警方和法庭仍然將當事人按中國籍處理。此文一出,北美華人界嘩然,眾多已經(jīng)入籍很久和正在計劃入籍的移民一下子摸不著頭腦了:“入籍以后,我到底是哪國人?”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第九條規(guī)定,“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喪失中國國籍”;所謂“公安部”一文中提到的第十四條則明確表明:“除第九條規(guī)定的以外”,(有意退籍者才)“必須辦理申請手續(xù)”。也就是說,根據(jù)《國籍法》的書面邏輯,在法理層面上,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一旦自愿入了外國籍,就喪失了中國國籍。只有這類人以外的中國國民想要退出中國國籍時,才需要向相關機構提出申請,方可在法理層面上退籍。
    《國籍法》是一部由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其解釋權由中國最高的立法機關,即全國人大常委會持有,公安部作為執(zhí)法機關,無權解釋《國籍法》。經(jīng)《加西周末》記者調查,公安部的網(wǎng)絡信息發(fā)布平臺上也完全無法查到“公安部”一文中所提到的相關信息。因此,“公安部”一文中煞有介事地說道的“特殊條款”、“按中國籍處理”等一系列聳人聽聞的言論,都可被視作沒有事實根據(jù)的謠言。
    換言之,對加拿大的華人移民來說,由于在入籍前必先成為永久居民,“定居”事實已成,因此在從唱完國歌、拿到“藍本本”(加拿大護照)的那一刻起,就滿足了“定居”和“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兩個條件。在中國法律的層面上,也就不再是中國人了。
    退籍是怎么一回事?
    雖然“公安部”一文基本可被斷定為謠傳,但它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關于入籍、退籍等問題認知不清的社會現(xiàn)狀。中國法律不承認雙重國籍、加國法律承認雙重國籍的這一事實,更加劇了此問題的復雜性。如上文所述,在法理層面上,移民一旦加入他國國籍,中國方面便認定此人失去中國國籍了。但是,由于中外政府不會互通國民信息,移民入籍后,如果再也不同中國任何政府部門打交道,中國政府將很難知道他已經(jīng)入籍的事實。因此,他的中國國籍也會被保留下來。正因如此,也誕生了一些在移民間流傳頗廣、但充滿漏洞的所謂“保留雙國籍”的“攻略”。
    在考慮國籍問題時,應該分清“法理”和“事實”兩個層面的區(qū)別。在法理層面喪失國籍,并不等于實際上退籍。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網(wǎng)站上的《申請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證須知》一文中寫道,“對曾有中國國籍,后加入外國國籍者”,“首次申請中國簽證,須提供原中國護照原件及護照照片資料頁復印件”。有過相關經(jīng)驗的移民都知道,領館會在入籍者的中國護照上剪角。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簽證組負責人盧明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領館會在護照上剪角,表示該護照已失效,持照人自動喪失中國國籍……同時會將相關情況知會原持照人的戶籍所在地”。由此可見,中國政府目前將“護照剪角”即視作退籍程序。但由于不和使館打交道就不會“被剪角”,這種退籍可在某種程度上被視作“被動退籍”。如果移民想要不通過領使館主動退籍,則可填寫《退出中國國籍申請表》,交付戶口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部門處理。
    總結來說,入籍后的華人移民,在法理上已經(jīng)失去了中國國籍。但是,因為中國政府并不知道該移民入籍了,如果一輩子不再和中國打交道的話,事實上不會被退籍。假如希望借合法渠道前往中國,則一定會被強制退籍。另外,亦可高風亮節(jié)地填寫《退籍表》,主動通知中國政府退籍。
    生在加拿大的小孩到底是哪國人?
    另一個始終引起移民群體廣泛關注的話題即是嬰兒的國籍問題。根據(jù)加拿大《公民法案》(Citizenship Act),1947年1月1日后在加拿大國土范圍內出生者即擁有加拿大國籍。
    而中國方面的法律解釋相對復雜。根據(jù)中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并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在具體判定國籍情況時,中國駐加拿大各領使館亦參考《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人士國籍判定及赴華注意事項》。根據(jù)孩子父母的身份狀況不同,在加出生的華人孩子最多面臨六種的國籍認定可能性。
    

    中國方面對于在加出生孩子的身份判定手段十分復雜。《注意事項》中不乏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信息。比如,父親是永久居民,母親是中國籍,孩子出生是加拿大籍;但父親是加籍,母親是中國籍時,孩子出生反倒是中國籍。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判定規(guī)則多么復雜,都只能代表中國方面對孩子身份的認定,不會影響到加國政府“生子即入籍”的態(tài)度。有媒體曾經(jīng)拿中國的這份《注意事項》做文章,稱“在加拿大生孩子不一定是加籍”,在華人社會引起恐慌。這其實是玩了偷換概念的把戲。中國的法律規(guī)定,只對中國有效。無論中國政府是否判定一個在加拿大出生的華人小孩擁有中國籍,都無法改變他落地獲得加拿大籍的事實。而《注意事項》中提及的兩種出生獲中國籍的情況的孩子,則將會在事實上擁有中加兩國國籍。這對于部分希望孩子在兩國都能“落戶”的家長來說,反倒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換言之,對加拿大政府來說,生在加拿大的孩子一定是加拿大人,個別情況特殊的孩子可能擁有中加雙籍,只不過中國政府不會承認這個“雙籍”中的外國籍罷了。
    另一個移民父母關心的問題是,移民加拿大的華人在中國或其他國家生的孩子可以獲得加籍嗎?根據(jù)加拿大移民局規(guī)定,2009年4月17日以后出生的嬰兒,如果其父母中有任何一方有加拿大國籍、且出生在加拿大或是在嬰兒降生之前入籍的,都可以獲得加拿大國籍。
    加籍香港人入境中國,無法申請中國簽證?
    中加兩國法律體系對國籍的認知不同造成了諸多的社會問題。今年6月份,一則有關加籍香港人國籍問題的新聞在加國華人社會傳得沸沸揚揚,甚至一度引發(fā)聯(lián)邦政府關注。據(jù)報道,兩名土生土長于加拿大多倫多、從未去過中國的二代香港移民試圖用自己的加拿大護照辦理中國大陸的十年旅游簽證,但遭到拒絕。中方簽證官的理由是,這兩位加拿大人的父母是定居加拿大的香港人,因此中國視這兩位申請者為中國香港公民。既然是“中國人”,自然沒有理由申請簽證前往自己的國家。于是,中國駐多倫多大使館建議二人申請中國公民身份象征、效力等同于中國護照的“旅行證”入境中國。這一事在加拿大人口眾多的香港移民及其后裔中引發(fā)了軒然大波。隸屬聯(lián)邦新民主黨的國會議員、香港移民關慧貞(Jenny Kwan)一度積極跟進此事,甚至上書聯(lián)邦政府,要求引起加拿大政府重視。在她寫給加拿大外交部長狄安信中,關慧貞表示:“自2016年6月2日后……此前沒有獲得過中國旅行簽證的一代加拿大華人移民以及他們出生在加拿大的小孩在前往中國旅行時將被視作中國公民,他們在中國旅行期間將無法受到加拿大的外交保護。”
    依據(jù)中國駐加領使館判定國籍問題時參照的《注意事項》,出生在加拿大的申請人,如出生時父母都是中國國籍者,則被視作具有中國國籍。按當事人口述,兩位申請者是出生在加拿大的,但申請者出生時父母的國籍情況則未被公布。華裔律師錢路在同《加西周末》交流時推測,這兩位申請者出生時,他們的父母很可能并未定居在加拿大,而申請者有很大概率在提供申請材料時上交了讓中國使館相信他們出生的時候,“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并且沒有“定居在外國”的信息,因此使得中國使館做出了他們具有中國國籍的判斷。
    經(jīng)《加西周末》記者調查,領使館在面對類似此事件中事實上擁有雙重國籍的香港居民時,會遵循中國人大常委會1996年對《國籍法》在香港實施的特殊法律解釋,不采用針對大陸居民的退籍的方法。也就是說,事實上,擁有雙籍的部分香港移民是不會被強制消除中國國籍的?!督忉尅分械谒臈l規(guī)定,“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中國公民,可使用外國政府簽發(fā)的有關證件去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旅行”,這在法律上認定了香港移民實際可以擁有兩本護照,但其中國護照以外的第二本護照無法在中國境內使用。這起香港青年簽證事件中,兩位二代香港移民的情況特殊。依據(jù)錢路律師分析,這可能同他們遞交給中方使領館用于作為辦理簽證證據(jù)的文件中,包含了讓中方領館相信他們出生時就具有中國籍的證據(jù),因此才引發(fā)了之后的一系列的震撼。如果這兩位二代香港移民不愿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中國國籍,只能通過主動退籍的方式切斷與中國的國籍聯(lián)系。不過,在事件發(fā)生后的數(shù)月中并未再發(fā)生類似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可以說明,兩位港裔青年的經(jīng)歷屬于個例,媒體和社會各界恐有過度解讀之嫌。
    這一事件在八月迎來進展,但并未引起太多關注。加拿大移民部長麥家廉(John McCallum)向可能受此事件影響的華人移民保證,中國方面“并未更改簽證政策”,而“雙國籍的加國人士將在香港受到加拿大政府完整的外交保護”。中國外交部亦在事件發(fā)生后承諾,中國處理香港公民簽發(fā)證照相關問題時,始終堅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作為依據(jù),并未發(fā)生過任何政策上的變動。
    入籍后,到底能不能在中國得到外交保護?
    香港的加拿大國籍事件所體現(xiàn)出的核心問題,并非是港裔移民對自己可能有的雙籍的不滿,而是對自己必須以中籍身份入境,進而無法受到加國外交保護的擔憂。這一問題對中國大陸移民來說也絕非無關。不可否認的是,生活在大溫地區(qū)的華人中,有小部分人是為了逃避中國的法律制裁才選擇移民的。眾所周知,中加兩國由于司法理念的不同,始終未能簽訂引渡條款和協(xié)議。這給了一部分在國內有犯罪嫌疑、尤其是經(jīng)濟犯罪嫌疑的華人移民棲身加國,避免被中國公訴的機會。加拿大也因此有了“貪官天堂”這一并不光彩的稱號。
    但是,“取得加拿大國籍后中國政府就沒辦法了”的想法卻是錯誤的。雖然缺乏引渡條款,但中加兩國間常會通過外交等手段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涉。其中既有施壓博弈,亦有協(xié)同合作。2006年,涉及中、加、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的“玉山江案”曾經(jīng)引起社會巨大關注與爭議。生于中國新疆、被認為有“東突”背景的玉山江2001年被加拿大接受為難民,并在之后入籍加國。2006年,他因涉嫌從事恐怖活動被烏茲別克斯坦當局逮捕。由于中烏兩國間存在引渡協(xié)議,玉山江被引渡回中國。審判期間,加拿大政府要求介入,并給予有加國公民身份的玉山江外交保護。但據(jù)新聞報道,中國政府透露,玉山江在離開中國前就從事過恐怖活動,并被國際刑警組織列為通緝犯,其之后假借其他姓名獲得加國難民乃至公民身份的行為相當于逃脫通緝的違法行為,因此中國政府不認可他加國身份的有效性。依照此邏輯,中國政府不承認所有在改籍之前即在中國有過犯罪事實的移民的“新國籍”。另有報道稱,玉山江在出國前曾涉嫌殺害中國官員,如果這一事實成立,由于遇害者是中國國籍,即便玉山江已加入加籍,中國政府依然對作為該案擁有司法管轄權。
    由此可見,無論涉事國間是否存在引渡協(xié)議以及涉事國家是否承認雙國籍,各國政府都不會輕易放棄對涉嫌觸犯本國刑法的犯罪嫌疑人的司法管轄權。加拿大政府也在其官方網(wǎng)頁上特別提醒,“有些國家不承認雙國籍,因此,當你被拘留時,加國外交官員可能無法協(xié)助你。”因此,對寄望以入籍加拿大脫罪的華人移民來說,拿到加國護照并不代表贏得了既往不咎、逍遙法外的令牌。
    國籍問題混亂,源頭在哪里?
    中加兩國間由國籍問題引發(fā)的社會事件與謠言不斷。一定程度上,這種混亂應當歸罪于中國《國籍法》的滯后與模糊。中國《國籍法》制定與于1980年。彼時,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不久,中國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洗牌階段,因此各項法律的制定也有著相應局限的時代背景限制。而做為這一立法的根基的“單一國籍”制的起源是在50年代初期,很難說這是一項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原則?!秶ā分贫ê蟮娜觊g,未經(jīng)歷任何修改,這使得《國籍法》在處理當代社會問題時,有很多自相矛盾和混亂的地方。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即是在具體執(zhí)行此法時,缺少統(tǒng)一的實施細則,以至于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工作人員都可能對同一問題得出不同的答案。
    比如,在判斷公民是否具有中國籍時,《國籍法》常使用“定居”一詞,然而,在《國籍法》和其相關解釋中卻竟然沒有針對“定居”一詞的定義。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曾在2005年頒布《“關于華僑定義中‘定居’的解釋”》,將“定居”定義為“在國外長期居住或獲永居權”和“在國外合法居留5年以上”兩種情況,并將留學生和因公出國人員排除在這兩種情況之外。然而,僑辦并非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它對于“定居”的解釋之于《國籍法》來說并無法律效力。那么,《國籍法》中所規(guī)定的“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獲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一條,是否對已獲得外國定居權,但又不在國外長期居住的中國公民不適用?《國籍法》中自相矛盾或解釋不清之處并非僅此一例,其他不嚴謹?shù)牡胤缴踔敛粍倜杜e。
    隨著中加兩國交流不斷擴展,移民加國的華人也會與日俱增。在今后的日子里,由國籍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只會與日俱增。中國政府應該及時跟進當前社會狀況,針對當前華人移民和其他受《國籍法》直接影響的群體出臺符合時代背景的、嚴謹?shù)膶嵤┘殑t與解釋,建立一套完整而可執(zhí)行的體系。不然,國籍問題只會越來越復雜,關于國籍的不實謠言也將會越發(fā)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