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匈牙利與國內(nèi)生活的相似之處

字號:

   近年來,匈牙利這個遙遠且不起眼的小國隨著國債移民項目的火爆銷售迅速走進投資人的視野,但仍有不少在咨詢匈牙利項目時表示對于這個國家并不了解,同時擔心語言不通會帶來生活上的不便。
    然而會讓你萬萬沒想到的是,匈牙利跟中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在那里生活起來實際上會減少很多麻煩。今天86留學網(wǎng)為您解析為什么匈牙利比其他歐洲國家更適合中國人。
    文字與音樂與東方類似
    由于匈牙利人是“闖入”歐洲歷史的民族,所以他們的語言和周圍的語言都沒有親緣關系。匈牙利語現(xiàn)在被認為屬于烏拉爾語系,更有趣的是,匈牙利語中有一些詞匯竟然能找到中文的影子,比如“女”、“貓”等,就與漢語同音又同義。
    另外,匈牙利語里還有一個歐洲文字中罕見的象形字—“ollo”(剪刀)。此外,匈牙利的民間音樂與中國西北以及內(nèi)蒙古民歌在曲調(diào)上驚人的相近。它們的音樂都是以五聲音階為調(diào)式結構,就像一首歌曲的不同變奏一般。
    

    姓氏排序與東方一致
    眾所周知,歐洲人的姓名順序是先名后姓,然而唯獨匈牙利人是個特例。他們的姓名雖然也由兩部分組成,但與中國等東亞國家一樣,是姓在前、名在后。不僅如此,在地址的寫法上,匈牙利也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先城市后街區(qū)再門牌。這種與亞洲人相同的思維習慣,在歐美地區(qū)是絕無僅有的。
    飲食習慣與中國相近
    在飲食上,中國人比西方人口味重,因此很多人出國吃不慣西餐,但這種困擾在匈牙利會減少很多。盡管這里餐館的正餐依然遵從著“開胃菜、湯、主菜、甜點”的西餐程序,但其內(nèi)容卻與中國北方菜頗為相似。例如著名的匈牙利國菜———土豆燒牛肉,這道菜的傳統(tǒng)做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將大鍋吊在架子上,下面點起篝火,將牛肉、土豆、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葉等調(diào)料放在一起煮。
    到匈牙利的中國游客也非常喜歡這道菜,認為其口味很有東方感覺。其實,匈牙利人東方式的烹調(diào)手藝還體現(xiàn)在放作料上。一般的歐洲人是在菜上桌后再撒調(diào)料或蘸醬,而匈牙利人卻和亞洲人一樣,喜歡在烹調(diào)過程中加料。
    

    黑發(fā)黑目的女郎很常見
    在匈牙利,擁有黑色直發(fā)、黑色瞳孔以及偏深膚色的漂亮女郎很常見。從背后看,時常會把她們錯當成亞洲人。當然,也有很多匈牙利人金發(fā)碧眼、鼻梁高挺,是典型的歐洲白人長相。這種相貌上的多樣化,源于匈牙利人和周圍民族的長期融合。
    認同祖先來自亞洲
    不少匈牙利人談到歷史話題時,都認同自己的祖先來自東方,是地地道道的游牧民族。歐洲許多語言中的“匈牙利”一詞,是由“匈奴”演化而成的。據(jù)說當年正是匈奴大單于阿提拉帶領子民,以今天的匈牙利為中心建立起了龐大帝國。時至今日,“阿提拉”仍是匈牙利男子的常用名,就像中國名字中的“小明”一樣.
    布達佩斯安德拉士大街最東端的英雄廣場中央,聳立著36米高的柱形千年紀念碑。碑座上有7位馳騁在馬背上的勇士,代表的正是匈牙利祖先最早的7個部落。其裝束明顯具有東方游牧民族“胡服騎射”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