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并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在以前,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許多人不知道,在以前,相對于歐美而言,中國一直是一個非移民國家。今天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就來談談中國開放移民的歷史。
1964年4月,國務院發(fā)布《外國人入境、出境、過境、居留、旅行管理條例》,解決了外國人在中國定居的身份問題。僑民們領到了居留證,這個藍色塑料皮的證件被戲稱為“外國人戶口本”。雖然制作精美,但是這個“戶口本”并不意味著擁有相同的國民待遇。對于僑民,基層公安部門都會安排專人對其進行監(jiān)管,對居留證進行不定期檢查。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外國人居留辦法明顯滯后。但與解決永久居留資格問題相比,最迫切需要改變的是外國人在華活動范圍與短期居留的限制。畢竟,上世紀80年代初,還鮮見想要在華永久居留的外國生意人和希望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
以北京為例,1984年4月取消了“40里圈”,外國人在北京的活動范圍不再限制于以天安門為中心的40華里(20公里)半徑內(nèi),但是仍然保留了116面“外國人未經(jīng)許可不準超越”的標志牌。1985年之后,這些標志牌開始陸續(xù)被撤掉。外國人不再需要辦理旅行證就可以在絕大部分區(qū)域自由行動。
1985年是新中國移民政策的分水嶺,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該管理法把外國人在華居留分為“短期居留”、“長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類。旅游、探親和商務考察均屬短期,1至5年以留學、工作和投資等為居留目的的算長期。管理法規(guī)定的新的簽證類別中還有一種“定居簽證”,持該簽證的外國人有權(quán)在中國永久居住。而在1985年之前,在華永久居留的外國人除了少量的國際友人之外,大多數(shù)為建國前就已經(jīng)定居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就是外國僑民。
1986年,中國第一個外籍廠長、原湖北武漢柴油機廠廠長、德國專家格里西先生成為中國第一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公開資料顯示,1985年到2004年間,中國共授予3000多名外國人在華定居的權(quán)利,獲得永久居留權(quán)的卻只有90多人。
在這一階段,中國“綠卡”似乎更像是政府頒發(fā)給外籍友人的榮譽證書。1999年,湖北省授予日本三泰株式會社社長常川雅通先生永久居留資格證書時,當?shù)孛襟w報道稱,“三年來僅有8位外國人獲此殊榮,常川雅通是其中最年輕的幸運兒。”2000年9月,為褒獎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CEO)美國人墨菲和安達信公司中國主管澳大利亞合伙人吳港平為當?shù)亟?jīng)濟做出的貢獻,上海政府向他們頒發(fā)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3年后,中央政府于2004年出臺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首次采用國際通行做法,實施永久居留證制度,中國“綠卡”制度終于有了實施細則。2004年9月21日,擔任北京農(nóng)業(yè)機械化科學院的美國專家寒春從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領取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成為領取中國“綠卡”的第一人。
相關閱讀:
中國綠卡好拿嗎
中國實行華裔卡,承認雙國籍
在美國綠卡持有者可享受這些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