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華人移民生活

字號:


    為家人赴美 20歲長女做“拋錨女”
    出生于廣東臺山的阿梅(化名),是家里的老大,家里有姐弟5人,靠父母在鎮(zhèn)上一家小企業(yè)打工的微薄收入生存。18歲那年,家里人托人給阿梅說媒,要將她遠嫁美國,好成為家里的“拋錨女兒”,若干年之后成為家里人舉家依親移民的先遣隊。
    兩年以后,阿梅滿了20歲并拿著未婚妻的K簽證來到了美國,與比她大18歲的美國公民結(jié)婚了。在接下來的6年里,阿梅生下了2男1女,并成為了美國公民。她的父母在53歲時,順利地辦好了依親移民,來到了美國與女兒團聚。當(dāng)時,阿梅還有4個弟弟妹妹,父母移民就是為了將來可以將他們都帶到美國。
    當(dāng)阿梅的父母來到美國的時候,感覺自己還年輕,就變賣了老家的房產(chǎn),在美國開起了一家小餐館,以便可以在經(jīng)濟上獨立并接濟還在臺山的4名子女。但是,開餐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兩位新移民都是50歲開外的人,每天工作12小時,身體根本吃不消。但是,為了給孩子們掙下一份家產(chǎn),阿梅的父母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他們開辦的小餐館也逐漸走上了正軌。6年以后,阿梅父母成為了美國公民,小妹也在媽媽的撮合下嫁到了美國,弟弟也娶了一個美國公民。另外兩名已經(jīng)結(jié)婚的妹妹,也在依親移民排期的道路上,準(zhǔn)備前往美國與父母團聚。
    眼看著阿梅一家即將實現(xiàn)“舉家移民”的夢想,誰知阿梅的父親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媽媽也有嚴(yán)重的骨質(zhì)增生,不能再承擔(dān)艱苦的餐館勞動,于是結(jié)束了餐館的生意,在家里吃起了政府的福利。同時,弟弟妹妹在美國結(jié)婚之后,婚姻并不幸福,妹妹因為遭到夫家的虐待而離家出走,弟弟也因為生活壓力大而走上了賭博的道路。
    家里好像一夜之間都變了,阿梅告訴記者,當(dāng)年她一個人遠嫁重洋的時候,感覺自己背負了全家的重擔(dān),在夫家勤勤懇懇地操勞帶孩子,還精心照顧年邁的公婆。父母移民美國之后,她也時常照顧父母,周末還帶著孩子們幫父母的餐館進貨,補充各項調(diào)味品及接待客人。但是,比她小10多歲的弟弟、妹妹,完全沒有吃苦耐勞的美德,遇到一點小事情處理都處理不好。
    阿梅認為,以前的依親移民,大家都因為在中國大陸農(nóng)村很苦而到美國打拼的;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在中國都可以有較好的工作及收入,來到美國以后,往往會因為不適應(yīng)美國而產(chǎn)生各種的情緒,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問題。
    投奔弟弟 反而成了陌路人
    楊芳在家里是大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她從小就帶著兩個弟弟一起上學(xué),幫他們做飯、洗衣,儼然是一個“小媽媽”的角色。幸好最小的弟弟很聽話,很聰明,也很努力。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小弟弟只身到美國深造,6年以后,小弟弟獲得了博士學(xué)位,并獲得了美國綠卡,找到了一份報酬很好的工作。
    為了感謝大姐從小對他的照顧,小弟弟第一次回中國探親的時候就告訴楊芳:“等我成為美國公民之后,就申請你移民美國。”
    16年以后,當(dāng)楊芳的兒子18歲的時候,她移民的排期到了,可以帶著兒子、丈夫全家一起到美國了。已經(jīng)40出頭的楊芳夫婦十分猶豫:到美國后怎樣生存呢?可是想到移民美國可以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毅然收拾了行裝,全家一起來到美國,寄住在弟弟的家里。
    開始的時候,楊芳承擔(dān)起了弟弟家里的全部家務(wù),并照顧弟弟兩名年幼的孩子。她的丈夫在一家超級市場打工,18歲的兒子上補習(xí)學(xué)校以便考取美國高中畢業(yè)的文憑。兩年以后,楊芳的兒子到社區(qū)大學(xué)讀書了,小弟弟的孩子也上幼兒園、上小學(xué)了,弟媳婦開始對于姐姐一家人還在自己家里住有異議,并因此多次發(fā)生不愉快。楊芳也覺得自己十分委屈,因為來美國之后,完全陷入了弟弟的家務(wù)之中,耽誤了自己學(xué)習(xí)英文,沒有及時為自己尋找生存機會,也從來沒有向小弟弟討要過一分錢的報酬。
    楊芳一家在3天之內(nèi)從小弟弟家搬了出來。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看心理醫(yī)生,學(xué)業(yè)方面的進步也十分有限。5年過去了,她與小弟弟一家成了陌路人,丈夫也因為受不了美國的艱苦生活而獨自回中國了。楊芳為了陪伴兒子,不得不留在美國,靠在別人家?guī)蛡驗樯?BR>    楊芳希望將來兒子可以自立,不然自己的“美國夢”,就會是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