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深思熟慮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選取了一篇十分有用的“包粽子教案”。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又到了老師開始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學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和智慧需要在教案和課件中體現(xiàn)出來。接下來的資料僅供參考希望大家閱讀!
包粽子教案 篇1
原料:
糯米、粽葉、白糯米、紅豆、綠豆、紅棗等,根據(jù)個人喜好而定。
做法:
1、媽媽做好準備工作:把所有材料洗干凈,用水泡一下午,干粽葉用水泡一天。
2、讓小寶寶取兩片粽葉。
3、媽媽把粽葉疊起,從中間卷起成圓錐狀。
4、讓寶寶用先往粽葉里面放幾顆棗,一邊放,一邊數(shù),以鍛煉他對數(shù)字的能力。然后讓寶寶往粽葉里放些糯米,裝一半就好。
5、媽媽把上面的兩片葉子拉下來包住底下的錐筒。
6、寶寶可以幫媽媽一起繩捆粽子,看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加水沒過粽子,大火燒開轉(zhuǎn)中小火一個半小時,燜幾個小時。
在這一個半小時的等待中,媽媽可以給寶寶講一些有關端午節(jié)的來源、屈原的故事,讓寶寶知道一些歷史知識。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游戲,堆積木、玩皮球
1、粽子最好趁熱吃,放涼后再吃,或者涼后再熱了吃,就會難消化,傷脾胃。尤其是小寶寶,還是少吃為妙。
2、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可以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引起腸、胃道消化不良。最好不要搭配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也可以飲用一些助消化的茶,幫助減輕腸胃負擔。如:麥芽茶:麥芽味甘,性微溫。有消食開胃的作用,能化一切米面果實積滯;麥芽以炒焦使用,對消食化積的作用最大。
3、粽子雖好,不過不能多吃,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否則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影響睡眠。
包粽子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2、培養(yǎng)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jié)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端午節(jié)慶?;顒拥臉啡?。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說及人們過節(jié)日中的習俗。
三、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四、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很清楚地再現(xiàn),即開始環(huán)節(jié)、基本環(huán)節(jié)、結束環(huán)節(jié)、延伸環(huán)節(jié)。注:重點表述基本環(huán)節(jié))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jié)。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jié)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jié)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包粽子教案 篇3
大班社會活動包粽子教案及反思
一、活動背景描述:
在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決定組織一次大班社會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并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意義。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夠開展實際動手操作,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能通過這個過程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二、活動目標:
1.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2. 培養(yǎng)孩子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3. 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傳統(tǒng)習俗;
4. 培養(yǎng)孩子們的生活技能,如制作粽子。
三、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
① 粽葉、竹筒、黃豆、糯米、綠豆、紅豆、紅棗等;
② 切菜刀、繩子等。
2. 教具準備:
① PPT或圖片資料,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傳統(tǒng)習俗;
② 章丘傳統(tǒng)粽子制作視頻。
四、活動步驟:
1. 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傳統(tǒng)習俗(約10分鐘):
通過PPT或圖片資料,給孩子們簡單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傳統(tǒng)習俗,如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讓他們了解端午節(jié)的背后的文化意義。
2. 觀看章丘傳統(tǒng)粽子制作視頻(約15分鐘):
播放章丘傳統(tǒng)粽子制作視頻,讓孩子們觀看專業(yè)粽子師傅的操作過程,讓他們對粽子制作的整體流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3. 分組制作粽子(約60分鐘):
將孩子們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2-3名孩子組成。給每個小組提供制作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和教具,并指導他們進行操作。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粽子的主要原料,讓孩子們親手包制,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4. 粽子品嘗和分享(約15分鐘):
完成粽子制作后,讓孩子們品嘗自己制作的粽子,并與小組成員一起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這樣不僅能增強團隊合作精神,還能增強他們對自己所制作食物的自豪感。
五、活動評價和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包粽子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彼此協(xié)作,相互幫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他們也增進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人文關懷。
然而,在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包粽子過程較為復雜,需要成人的幫助和指導;其次,活動時間安排不能太緊湊,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和享受制作粽子的樂趣;最后,希望能增加一些與粽子相關的互動游戲,增強孩子們的參與度和主動性。
總之,通過這次大班社會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制作粽子的過程,還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堂生活,也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教育資源。
包粽子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了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能將粽子包好并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濕度的碎泥
2、粽葉若干、橡皮筋
3、范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導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fā)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
(4)你們知道粽子葉里面是什么嗎?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么餡兒的粽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粽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2)教師講解介紹制作方法,教師邊示范。重點講解將粽葉卷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zhuǎn)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nèi)折。
c之后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余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于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包粽子教案 篇5
《大班端午節(jié)包粽子教案反思》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節(jié)氣。為了讓幼兒了解和感受到端午節(jié)的習俗,我們在大班開展了以包粽子為主題的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包粽子的方法,還增加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知,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但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首先,對于教案的設計,我們可以考慮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展開內(nèi)容。這次活動中,我們主要關注了包粽子的技巧,但在介紹端午節(jié)的文化背景和意義上較為簡略。可以在教案中增加相關的故事、歌曲或手工制作等,使孩子們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端午節(jié)的起源和傳統(tǒng)習俗。
其次,在活動的組織和引導上,我們可以更加注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和主動參與度。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著教師的示范和指導進行的,限制了孩子們在操作上的自由發(fā)揮??梢栽诨顒又性O置一些自主性強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讓孩子們自選填充材料,或者進行比賽等,增加他們的參與積極性。
此外,我們在組織團隊合作時,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設置分工和角色。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給每個小組分配了標簽紙、繩子、粽子皮等材料,但大部分時候都是每個小組的成員一起操作,缺乏具體的分工。可以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擇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負責填充、扎繩子、蓋粽子等,既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鍛煉他們的合作意識。
此外,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理,我們也需要更加機動靈活。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對某些操作不太熟悉,或者包粽子的速度較慢,我們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使每個孩子都能有所作為,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同時,在活動結束后,我們也可以邀請一些家長或老師進行品嘗和評比,讓孩子們的努力得到認可和鼓勵。
綜上所述,我們在這次大班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活動中,通過反思和總結,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更加全面細致的教案設計、注重個體差異和主動參與、設定合理的分工和角色、靈活處理特殊情況等,我們相信可以進一步提高活動的效果,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更好地感受到端午節(jié)的樂趣和文化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