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四篇

字號:


    我來分享一篇網絡文章是關于“村居教案”。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老師早早準備好教案課件,因此老師最好能認真寫好每個教案課件。教案編寫過程是教育教學質量保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讓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分享一下這個有用的消息吧!
    村居教案 篇1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huán)境和地點的使命。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yōu)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xié)、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tài),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芭P”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xié)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根據這首詞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嘗試進行入情入境的品詞、寫詞。
    基于以上的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不同詞的意境。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說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tǒng)訓練,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探索的品質。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綜合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备鶕滩木帉懙囊鈭D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結構:
    一、揭題導入
    先讓學生背誦最近剛學過的古詩《鹿寨》和《竹里館》,再引導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的共同點——都描寫了農村的自然風光。然后出示今天的課題,接著明確清平樂是詞牌名,同時了解由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的演變。最后簡介作者。
    二、學習生字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然后范寫生字,學生書空。最后提出預習中不理解的詞相互交流。
    三、練習朗讀
    先指名讀課文,評議是否正確、流利,重點糾正“樂”和“剝”的讀音。再指名讀,指出缺乏感情后聽錄音或范讀。接下來重點讓各小組自由讀詞,并告知每組選出一名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最后分為兩個階段評析朗讀情況,評議是否讀出了古詩文的韻味。
    四、體會意境
    首先提醒學生假如能一邊讀一邊想想畫面會讀得更好,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并相互交流想象出的畫面。這樣在說畫面的同時,學生已加深了對每句詞的理解。最后出示畫面,引導背誦。
    五、總結深化
    先讓學生小結學法:讀句子,想畫面。再出示兩句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六月虹橋漲欲流,荷花荷葉幾時秋。看看能否通過讀和想,體會其意境。然后指名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指導讀出感情。接著出示圖畫試作詞,并作提示提示:先找準有代表性的人或動植物,再抓住各自特點。另外不必像詩那么工整。最后各小組匯報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對比閱讀另兩首《村居》,找出與《清平樂村居》的不同之處。一方面鞏固掌握本首詞,一方面進一步體會詩與詞在表達方法上的區(qū)別。
    草長鶯飛二月天,水繞陂田竹繞籬,
    拂堤楊柳醉春煙。榆錢落盡槿花稀。
    兒童散學歸來早,夕陽牛背無人臥,
    忙趁東風放紙鳶。帶得寒鴉兩兩歸。
    村居教案 篇2
    一、寫作背景
    清咸豐年間,政府政治腐敗。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的高鼎懷才不遇,和眾多的心高志遠卻失意人生的讀書人一樣——苦悶彷徨。
    一天,在朋友的邀請下,郁郁寡歡的高鼎去村郊散心解悶。鄉(xiāng)村的二月是最生氣勃勃的季節(jié)。陽光嬌艷明媚,空氣清新潤朗。泥土中散發(fā)著綠草的清香,鵝黃淡綠的草兒被風兒梳理得柔順鮮潤。藍天碧空如洗,把整個田野映襯得更加亮麗生動。鶯兒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發(fā)出悅耳得鳴叫聲,高鼎得心情一下子變得輕盈愉快起來。他沿著堤岸漫步。河邊的楊柳像善舞的女孩子,在春風中一會兒扭動著苗條的腰身,輕盈得曼舞;一會又用她們那柔軟纖細的枝葉去輕拂堤岸------草青、水靜、柳綠、鶯飛,好一幅江南鄉(xiāng)村風景圖?。「叨ν耆磷碓谶@美好的春色中了。
    “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聽到了孩子們的嘻笑聲。循聲望去,只見幾個放學早歸的小童,正趁著和暖的春風,忙著放風箏呢。已經有一只風箏飛上天空,那是孩子們自己用紙糊成得老鷹風箏。高鼎被鄉(xiāng)村孩子們無拘無束的歡笑聲所感染,舉頭凝望天空中隨風高飛得風箏,他發(fā)現(xiàn):風箏竟有著與鄉(xiāng)村山水及孩子們的歡笑聲一樣的悠游自在!
    看著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高鼎心中的不快一掃而光,他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詩興大發(fā),隨即吟誦出了流傳千古的七言絕句《村居》。一瞬間,他領悟到了陶淵明為何會放棄功名,歸隱山村的那一份恬淡的心境,心也不由得向往和熱愛起這鄉(xiāng)村安逸無憂的生活了。
    二、教材分析
    《村居》是二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兒童處在人生早春,東風帶來融融的暖意,紙鳶是放飛的樂趣,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幾分希望。
    三、教學價值
    本課是由一首七言絕句、一幅孩子們放風箏的插圖、10個要求會認的字和8個要求會寫的字、一個多音字“散”構成的,課后還有三道練習題。
    本課的七言絕句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而課文中的插圖正好配合了古詩所表達的意境,學生可以結合插圖,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反過來這首詩正好把這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躍然紙上。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精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學生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另外本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兩個多音字“散”和“長”,“散”是在詩中出現(xiàn)的,而“長”怎是在課后的讀一讀中配合一首小兒歌一起呈現(xiàn)的,通過兒歌的朗讀,讓學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長”字兩個讀音的不同含義。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則注重了孩子們詞語積累。給相同的詞語連線,則是讓學生了解詩中個別詞語相同意思的不同表達方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
    四、地位作用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第一板塊《快樂地玩》的第一課,是學生剛剛結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重返校園學習的第一課。剛剛開學學生還沒有從玩耍中完全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所以教材一開始就編排了能與學生假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快樂地玩》這一板塊,讓學生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第一課《村居》,更能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而且篇幅短小,內容生動,邊學習邊讓學生回憶暑假的愉快生活,在課堂上給孩子們呈現(xiàn)了一方游戲的天地,讓孩子們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另外,本課的古詩教學是在一年級下冊剛教學完,《春夏秋冬》這一板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板塊的幾首詩都是吟詠四季的經典之作,詩人以清新活潑、明朗曉暢的語言描寫四季的瑰麗風景,抒發(fā)了詩人醉心自然、寄情自然的情感。學生已經對古詩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從古詩中得到啟發(fā),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生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習《村居》這首古詩的,學生能很快地進入情境,體會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古詩的教學從一年級下冊寫景的古詩到本冊的《村居》,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同時也為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上冊學習描寫勞動場景的田園詩做好了鋪墊。
    五、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認識1個偏旁“火”。認識多音字“散”和“長”。
    2、通過圖文結合、樂文結合、動靜結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5、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六、方法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自主地學習。所以針對二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游戲激趣、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氛圍。
    例如:
    1、導入部分,我設計了摘蘋果的游戲,每一個蘋果的后面都藏著一首我們學過的古詩,要求學生背誦下來蘋果后面的古詩就可以獲得這個蘋果。讓學生通過游戲鞏固了所學過的古詩,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2、在學生讀詩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選擇與本文內容比較相符的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誦,讓他們的讀書聲和音樂聲融合在一起,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體會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同時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詩的語言美。
    3、復現(xiàn)鞏固過程中,把古詩的內容改寫成小散文,而且散文中包括本課中要求會認和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學生換個語言環(huán)境識記生字,同時也進一步感悟古詩的內容和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二)朗讀品味,讀中感悟
    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在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對于古詩的教學,重在朗讀,在讀中感悟。所以在讀時我們可以分步進行。
    1、多種形式自由讀。如齊讀、分行讀、表演讀、合作讀、比賽讀、評讀等等,由自己小組自己選擇來讀。
    2、展示讀。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適當時加上教師的示范讀。
    3、想象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適當加入音樂,讓學生閉眼邊讀邊想象,進一步在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音韻美和意境美。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師中我們就要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自主學習。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詞句質疑、借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體驗等環(huán)節(jié),都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
    如:
    1、在識字教學中,采用“多次復現(xiàn)”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自主性。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在讀的同時在不理解的詞句旁邊進行標注。然后小組同學通過圖文對照,自己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每行古詩所對應的畫面,這樣學生就在回報與討論中自主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我的一點看法
    另外,課程標準中指出,低段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想達到課標中的要求講好古詩,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知人知世
    (1)把握不同時代的不同詩歌風格
    (2)把握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心境與處境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社會背景
    2.把握詩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作者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2)事象:事象即動作形象。
    (3)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
    (4)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3.把握詩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觀點態(tài)度
    只有做到了這三方面的要求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點建議
    在教學本課時,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來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一部分學生把柳樹畫成了黃色,這就說明學生對于早春二月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老師可以把歌曲《村居》教給學生,這樣不僅加深了鞏固,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村居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媼”“剝”兩個生字,理解“翁媼”“吳音”“相媚好”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詞中描繪的情景,體會田園生活的美。
    3、了解宋詞的常識及辛棄疾的生平經歷。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獨特文學形式的喜愛和欣賞的感情。
    【教學重點】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和諧美。
    【教學難點】
    理解“相媚好”“無賴”等詞語。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宋詞及辛棄疾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背誦詩詞,導入新課
    1、課前學生背誦新近積累的宋詞:
    歐陽修《采桑子》、陸游《卜算子·詠梅》、晏殊《破陣子》。
    2、揭題:
    剛才,同學們背誦的都是宋代詩人的作品,你能說出這些作品的體裁類別嗎?(宋詞)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
    3、讀課題,注意“樂”是“音樂”之“樂”。說一說預習中學會了什么。
    4、教師補充介紹宋詞常識和辛棄疾生平。
    二、自學課文及檢查交流
    1、出示要求:
    讀正確、流利,不懂的地方查一查資料。
    2、學生自學,教師個別指導。
    3、交流與檢查:
    ⑴指名讀,正音。教師給予評價,指導適時停頓。
    ⑵再讀全文,詞義質疑,現(xiàn)在小組內交流,再舉手匯報。
    ⑶說說詩詞大意。
    三、習字
    1、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個別指導。
    2、抄寫詞語。
    四、作業(yè)
    熟讀這首詩。
    第二教時
    一、交流已經學會的內容,明確本課任務
    1、關于課文,你已經學會了什么?
    2、出示本課學習目標,對照檢查:
    ⑴聽寫詞語:
    低小、吳音、蓮蓬、雞籠、翁媼。
    ⑵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注意是否韻味。
    ⑶說出詞所描繪的情景。
    過渡:看來我們對這首詞的學習還需要更深入些。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就是體會詞的情境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精讀感悟
    1、輕聲朗讀課文,借助插圖展開想象:詞中寫的是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人,表達了什么樣的情?
    2、同小組交流。
    3、發(fā)言與指導:
    ⑴景:
    描述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完整與優(yōu)美,注意順序。
    關鍵詞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擴大外延:
    荷塘、豆地、其它莊稼。
    過渡:
    你覺得這樣的鄉(xiāng)村景色怎么樣?更美的是鄉(xiāng)村的人。
    ⑵人:
    注意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家?有哪些人?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關鍵詞句: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⑶詞人想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關鍵詞:
    “醉”、“喜”、“相媚好”。
    4、小結:
    田園生活美如畫,村居人家樂融融,此刻你一定和詩人一樣,想用手中的筆來描繪此情此景??齑蜷_本子試一試吧!
    5、簡單交流后,再次誦讀全文。
    三、拓展閱讀
    同學們如果對辛棄疾的詞感興趣,課后可以選讀下面幾首詞: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村居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體會理解詞中的:醉、無賴的含義,體會作者的寫作心情。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清平樂村居
    提醒:課題在書寫時要注意空格。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蓮、鋤、翁)
    2、默寫生字
    3、指導書寫
    三、理解詩與詞的區(qū)別
    1、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第3課我們學習了兩首,還記的嗎?
    2、復習《尋隱者不遇》、《所見》。
    3、《清平樂村居》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說一說詩與詞的區(qū)別。
    4、(課件)詞的知識
    四、讀通課文
    1、指名讀詞的上片,隨機正音或強調讀音:媚(mi)、翁媼(ǎo)
    2、指名讀詞的下片,隨機正音或強調讀音:剝(bāo)
    知道為什么讀bāo嗎?我們還常說剝什么?
    3、正確、流利地讀全文
    五、讀好課文
    1、古詩詞的朗讀不僅要讀正確、流利,還要讀出韻味。
    2、范讀
    3、自由練讀
    六、讀懂課文
    1、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
    2、不理解怎么辦?你有好的辦法嗎?(查字典、查資料、問老師、同學討論)
    3、老師告訴你,還可以看圖
    4、自己看圖,剛才提出的問題,自己能通過看圖解決嗎?
    ★吳音:江蘇南部、浙江一帶的方言,非常好聽。
    ★相媚好:⑴誰跟誰相媚好?(翁、媼)
    ⑵他們在干什么?看上去,他們怎樣?(看圖理解)
    ★醉:喝醉、陶醉(板書)
    ★無賴:⑴說誰無賴?⑵他在干什么?描述一下。(看圖描述)
    5、你能把上片、下片的意思說一說嗎?
    七、背誦課文
    配樂背誦
    八、介紹作者,布置作業(yè)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一生經歷了許多場戰(zhàn)爭,也寫了許多好詞。課后搜集他的詞,讀讀、背背,過段時間,召開辛棄疾詩詞朗誦會。
    村居教案 篇5
    一、關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詞語,句子和全文。
    4、借助朗讀想象、感受詩中田園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體會“村居”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說出來。
    二、關于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課堂反思。
    “十一五”課題提出讓學校成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策劃中心,學校不再僅僅是傳遞和儲存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生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的一個平臺。教師依托策劃、引領策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策劃,找到發(fā)展的方向,提升發(fā)展的技能,學會完善自己,打下終身發(fā)展的基礎。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們在思考:語文學科為學生打下什么基礎?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面臨著許多重要的任務,而其中占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闭Z文課標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的首要理念,我們認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就是學思結合的閱讀能力。語文學科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為他的終身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又怎樣為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呢?在這兒,我們僅僅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策劃自己的教學為例來談。我們試圖使自己的教學能形成這樣的結構性流程:學生拿到一篇課文,能清楚地知道學習任務,我要學什么,學會什么?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教會學生不斷地反問自己: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適當?shù)剡M行組織與調控,做到學思結合。
    本課的學習活動設計,按這樣的流程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明確學習目標。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通過想象畫面的學習,進行遷移,確定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同時指導如何達到以上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活動。這樣,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組織起自己的學習活動。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在這段時間內該做什么?巡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單獨指導、幫助,發(fā)現(xiàn)共性的問題,在交流時進行集體指導。比如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習結果交流。學習任務明確了,學生也花時間去學了,有的任務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會遇到困難,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這節(jié)課中,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個難點,在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明確要求與方法,我們再來練習。討論:怎樣才能把詞所描繪的畫面說生動呢?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遺漏;2、加上方位詞,構成完整的畫面;3語言連貫、流暢、優(yōu)美。加上語言的節(jié)奏和表情更好。學生描述后,老師的評價也始終圍繞要求、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語言從凌亂到整齊,從貧乏到豐富。從今天的課堂現(xiàn)象中也能反映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上肯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今天的課存在著很多問題,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努力進行著這樣的嘗試、探索,期待著大家的幫助與指導。
    三、教學反思:
    盡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于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小問題。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并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xiàn)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最后,課件設計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師范讀是我設計了配樂錄音。但教學后發(fā)現(xiàn),教師范讀部分始終還是自己來讀比較適合!
    村居教案 篇6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剛才我向大家匯報了一堂語文研究課,在這里把我們的設計理念與意圖作一交流。
    一、關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詞語,句子和全文。
    4、借助朗讀想象、感受詩中田園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體會“村居”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說出來。
    二、關于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課堂反思。
    “十一五”課題提出讓學校成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策劃中心,學校不再僅僅是傳遞和儲存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生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的一個平臺。教師依托策劃、引領策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策劃,找到發(fā)展的方向,提升發(fā)展的技能,學會完善自己,打下終身發(fā)展的基礎。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們在思考:語文學科為學生打下什么基礎?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面臨著許多重要的任務,而其中占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闭Z文課標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的首要理念,我們認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就是學思結合的閱讀能力。語文學科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為他的終身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又怎樣為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呢?在這兒,我們僅僅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策劃自己的教學為例來談。我們試圖使自己的教學能形成這樣的結構性流程:學生拿到一篇課文,能清楚地知道學習任務,我要學什么,學會什么?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教會學生不斷地反問自己: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適當?shù)剡M行組織與調控,做到學思結合。
    本課的學習活動設計,按這樣的流程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通過回憶古詩的學習,進行遷移,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確定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同時指導如何達到以上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活動。這樣,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組織起自己的學習活動。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老師在這段時間內該做什么?巡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單獨指導、幫助,發(fā)現(xiàn)共性的問題,在交流時進行集體指導。比如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習結果交流。
    學習任務明確了,學生也花時間去學了,有的任務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會遇到困難,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這節(jié)課中,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個難點,在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明確要求與方法,我們再來練習。討論:怎樣才能把詞所描繪的畫面說生動呢?
    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遺漏;
    2、加上方位詞,構成完整的畫面;
    3、語言連貫、流暢、優(yōu)美。加上語言的節(jié)奏和表情更好。
    學生描述后,老師的評價也始終圍繞要求、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語言從凌亂到整齊,從貧乏到豐富。從今天的課堂現(xiàn)象中也能反映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上肯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今天以這樣的流程進行課堂教學,學習目標是四個,該學會的,我們都學會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才有可能、有時間再來看辛棄疾的另外一種風格的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借助注釋與譯文,在最短的時間內讀通、讀懂。對著屏幕,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詞的理解,體會這首詞的情感,體現(xiàn)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
    村居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4.通過古詩學習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重點:在多層次閱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難點:能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
    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
    四、說教學環(huán)節(jié)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huán)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閱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力求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根據本文的內容、語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一、介紹古代文學,引入課題
    想通過對古代文學的神圣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開始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清平樂·村居》
    讀,是詩歌教學之魂。初讀課文時,給學生設置一個訓練坡度:讀準,字正腔圓;讀流暢,表現(xiàn)韻律。首先,要求讀正確,關注“剝”、“蓬”等字的發(fā)音,感受詞的韻腳;
    三、合作交流,感悟詞境
    在理解醉和喜的基礎之上,在詞體會作者想向我們傳達的情感。
    四、配樂朗讀,感悟詞意
    五、總結并布置作業(yè)
    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yè):一是背誦,一是小練筆。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詞,并且把握的是詩詞的精髓,再現(xiàn)的是詩詞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詞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寫出美。
    村居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態(tài)的描繪,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熟讀并背誦古詩,感知古詩大意,默寫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詩詞的意境;
    難點: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后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痹诮谭ㄉ希抑饕\用對話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法。教師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我會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詩歌。寓教于樂,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不僅能讓學生如親臨般體會詩歌,且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教法:“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 “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等。
    (二)學法
    現(xiàn)在的學生的學習大多依賴于家長和老師,現(xiàn)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上的獨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學習古詩,首先要多吟誦,再根據詩詞與吟誦去理解詩意。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誦讀法,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且多次的誦讀,從而初步理解詩意。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备鶕滩木帉懙囊鈭D和學生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下面我分別說一下我的教學安排:
    1.引導發(fā)現(xiàn)導入新課
    出示今天的新課,接著通過詩與詞的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詞”的特點,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指名讀,評議是否正確、流利,重點糾正“樂”、“媼”、“亡”和“剝”的讀音。在聽錄音,進一步校準字音。在講解字音的同時講解字詞的意思。再全班讀,指出缺乏感情后教師范讀。再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讀。
    在通讀全詞的基礎上,憑借注釋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先同桌間相互交流,說出已知和未知,再進行全班交流,了解整首詞的意思。之后指名說大意,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3.細讀課文慢慢品讀
    這首詞中有描寫景物也有描寫一家人的形態(tài)的句子。我將這首詞所處的環(huán)境、翁媼對話和兩個兒子勞作、小兒剝蓮蓬這幾個畫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采用讀想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借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朗讀感悟這農家生活的幸福與樂趣。
    在這個過程中,我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動作等描寫體會童年快樂時光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并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4.補充總結深化理解
    在對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品析之后,我出示了作者簡介,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引入作者簡介,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引導他們去閱讀與本文內容相關的小說原作,拓展文學視野,增加文化積淀。
    補充辛棄疾生平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使學生能更好地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明白作者寫作這首詞表達了對這么一種無憂無慮、一家人幸福美滿的生活的贊美之情。
    5.輔助背誦減輕負擔
    接著,讓學生進行背誦。先是根據PPT的畫面提示進行背誦,再是離開畫面進行背誦。爭取在課堂上完成背誦任務,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
    6.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 溪 草
    翁媼 相媚好
    大兒 鋤豆
    中兒 織雞籠
    村居教案 篇9
    【教材簡介】
    《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時,寫的一首表現(xiàn)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嘆來直接抒發(fā)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閑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詞中以“溪”縈回映帶,意脈連綿,情思不斷,組合成了江南農村的清秋風景畫和勞動風俗畫,字里行間表達了詞人對安寧平靜的農村田園生活的喜愛,抒發(fā)了對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憑借朗讀、聯(lián)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通過朗讀、聯(lián)想,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板書“居”,組詞。想到了什么?然后板書“村居”。指名背誦高鼎的《村居》。
    2、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題名也叫《村居》的詩,不過,它的前面還有三個字“清平樂”(板書)。(播放舒緩悠揚的音樂)“清平樂”是詞牌名,又名“醉東風”,它相當歌曲的譜子??矗蹅兊恼Z言真有意思,三個字就能定下曲子的意境。
    3、這首詞的作者是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屏幕出示辛棄疾的生平,學生看之后提取關鍵詞,譬如:字幼安,號稼軒。文武雙全的傳奇英雄。詞作的風格:農村詞,英雄詞。)
    4、放聲誦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讀順,讀正確。(學生讀詞,教師做手勢進行指揮。)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翁媼 鋤 蓮 相媚好 剝
    2、指名學生讀一讀,一邊正音,一邊加以滲透。
    〔鋤——鋤禾(指名背詩)——鋤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指導讀“青青草”。)
    蓮——蓮花——蓮蓬(為了讀起來響亮點,讀第二聲)〕
    3、齊讀。
    4、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他們在哪兒呢?(指名說,相機板書:翁媼 大兒 中兒 小兒)
    5、這么多人和景,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一處景,將它們像珍珠一樣串了起來,找找看,看看誰是火眼金睛?(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板書:溪)這個字和大家的感情肯定很深,因為咱們是桃溪小學的一員。如果,把這個“溪”換成提足旁的“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齊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現(xiàn)在大家看,這是怎樣的一幅村居圖?(出示課文插圖,指名回答。)
    (①幸福的一家子 ②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③安居樂業(yè)的一家人……)
    三、走進村居,在詩意中徜徉。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認為誰是最幸福的?說一說你的理由。
    2、在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沉醉)從哪兒可以看出他們是沉醉?(學生交流)景美,心情舒暢,或許也會喝點老酒,微帶醉意。
    “醉里吳音相媚好”,詩人先聲奪人,突出翁媼親熱聊天,用吳方言說著貼心話的樣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先聲奪人的“法寶”,你的作文定會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
    3、句式訓練
    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見翁(媼)夸贊媼(翁)說:“ 。”
    4、學生自由交流。指名談一談。(男女同桌之間扮演翁媼,自由暢談。)
    5、其實,兒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話題。聽——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顏開地對媼說:“大兒子可是咱家的壯勞力,地里的活都讓他承包了。”
    2)媼笑著說:“這呀,是幸虧沒有戰(zhàn)爭,大兒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認真??!他也老大不小了,該幫他娶個媳婦了?!?BR>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兒子,簡直和你一樣的心靈手巧。
    ……
    6、出示“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齊讀)大兒幸福嗎?中兒呢?(指名回答)
    句式訓練:
    大兒的幸福,在于( );中兒的幸福,在于( ) ;翁媼的幸福,在于( )。
    7、當看到最小的兒子的時候,翁媼會是怎樣的神情?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保▽W生交流,指答。板書 最喜 )小兒子是“無賴”,翁媼怎么會“最喜”呢?(學生交流)
    理解“無賴”。當父母看到你頑皮的時候會怎么說?
    小兒子為什么最讓人喜愛呢?(學生交流)哪一個字表現(xiàn)了小兒的活潑可愛?指名說一說。
    8、俗話說:皇帝中長子,百姓愛幺兒。前者想到的是責任,后者讓人欣慰。小兒子偷偷地躲到溪邊,躺在那里嘗新蓮子,可真是個精靈鬼。你看,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剝著蓮蓬,一邊還津津有味地數(shù)著“一顆,兩顆…… ”,讓我們好好地端詳他剝蓮蓬的樣子。(學生交流,理解“臥”)
    這個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個“臥”字,不僅讓我們想象到有趣的畫面,還引發(fā)了大家的感慨:“動”的時候是那么的隨心所欲、無拘無束;“靜”的時候是這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一動一靜竟然融合在一個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羨慕“小兒”嗎?為什么?
    9、看到“蓮蓬”,你會想到哪些詩?
    1)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兒可能就是剛剛“偷采白蓮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詞人醉了:他陶醉在鄉(xiāng)村生活的淳樸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之中。讓我們也一起來陶醉一番,陶醉在鄉(xiāng)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親相愛之中。(齊聲誦讀,然后背誦。)
    11、我們再來看這一家老小,居住在這樣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別說了。如此清貧的日子,他們卻其樂融融。因為即使是這樣簡單的幸福,在當時,許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詞人閑居在上饒老家二十多年,寫了許多詞,形成了“稼軒體”??墒强此凭影驳乃麉s一直充滿憂慮,憂慮著北方戰(zhàn)場,真是“此生誰料,心在‘戰(zhàn)場’,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這種安居樂業(yè)不僅僅是一家兩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凄慘。所以說這樣的農村剪影在詞人的心中只是“別調”。他心憂天下,在《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他的這一情懷。
    四、將“醉”字進行到底
    賞析《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一)、初讀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詩人辛棄疾心中的基調是什么?(媒體出示)
    2、想一想,“破陣子”這一詞牌表達得意境是怎樣的?(慷慨激昂)你聽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整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洋溢著愛國、報國的激情。)哪一句寫出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對立,壯志未酬?(“可憐白發(fā)生”。)
    (二)、探詢“醉”的緣由
    1、這首詞開篇就“醉”,它和《清平樂·村居》里的“醉”一樣嗎?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俗話說“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詩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學生交流,指名讀一讀。(配上激昂的音樂)
    3、詞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樂業(yè),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過上和平安居的生活??!詞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ǔ鍪敬寰訄D)“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保R讀)
    4、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驀然回首”,卻發(fā)現(xiàn)咱們和這幸福的一家人,還是半個老鄉(xiāng)呢。(出示吳方言分布圖)讓我們用我們的“吳儂軟語”來讀一讀這首詞,相信大家一定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配樂,學生用吳方言讀詞,體會。)
    五、作業(yè)。
    同學們,詩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其中,描寫兒童的古詩詞更是膾炙人口,別有韻味:一個“臥”字,精彩紛呈。在課外閱讀積累中,睜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采擷到其中亮麗的一枚。試試看,怎么樣?
    村居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揭題,介紹“詞”: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朝一位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板書: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2、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詞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詞有各種格式。每一種格式有一個名稱?!肚迤綐反寰印愤@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
    二、初讀,整體感知:
    過渡:《清平樂村居》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1、自讀。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讀課文,細細看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2、聽讀。我們來聽聽錄音朗讀,然后模仿錄音朗讀。注意:剝的讀音。
    3、學生再練讀。
    4、指名讀。
    三、細讀,理解詞意:
    過渡: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自學思考。
    2、逐“片”討論: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边@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提示:“檐”、“吳音”、“相媚好”、“翁媼”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過渡:一對白發(fā)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yōu)槭裁锤械竭@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片。
    ⑵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著剝蓮蓬取蓮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⑶配樂朗讀。
    四、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xiāng)村生活啊,那對白發(fā)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
    1、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chuàng)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
    五、布置作業(yè) :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宋詩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背誦課文。
    3、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村居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村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組的最后一篇課文。這是一組以“美麗的春天”為主題的單元?!洞寰印窞槲覀兠枥L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抬眼望去,滿眼翠綠,空氣中彌漫著清清草香、泥香,孩子們急不可待地迎著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也把歡樂,把希望放飛在了春天里,學生們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對春天已經有了較豐富的體驗,教師應通過這首古詩讓學生感受到春天如詩般的意境及春天帶給人的快樂。詩歌的語言生動形象,內容短小精練,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師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興趣。
    本課的目標設為
    1、學會“村、居、醉、煙、童、散、忙”7個生字,會寫“忙”字。
    2、能通過圖文結合、樂文結合、動靜結合,感受春天的詩情畫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4、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目標1、3、4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提出的,目標2是依據單元的主題和學生喜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的特點而提的。
    四項目標中,我把目標1、2、3作為學習重點,因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始終是識字、寫字、朗讀。難點為目標4,這是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漢字不久,就讓他們感悟語言之美,會有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通過游戲激趣,圖畫再現(xiàn),音樂渲染,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讀是最行之有效的閱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通過反復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3、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闭n堂上讓學生對詞句質疑并借助圖畫去解疑,還有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通過自讀自悟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等環(huán)節(jié)都真正的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而學生回報你的將是驚喜。
    以上的教學方法都將滲透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三、說教學過程
    ㈠“摘蘋果”游戲導入,激發(fā)學詩興趣。
    小朋友,你們瞧!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讓我們一起去摘下它們吧!但要摘下它們可不容易,得會背蘋果背后藏著的一首詩。
    游戲后小結:看來大家這次不僅是蘋果豐收了,而且還是詩歌的大豐收。
    導入:你們還想在自己的詩歌寶庫里再添一首詩嗎?那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歌《村居》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充滿童趣。課前通過游戲情境設置既復習了以往背過的詩歌,又激起了他們對學詩的愿望,真可謂“課伊始趣已生”。)
    ㈡、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質疑問難。
    1、出示詩歌,自由輕聲讀,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讀好了做個成功的手勢。
    2、出示7個生字:①練讀;②指名讀;③猜讀(請一生上臺不讓看到生字,師指定一個生字,他再轉過看指著黑板上全部生字中的一個問:“是不是× 字”猜對了大家就說:“是×”,他就回去,猜錯了大家說“不是×”,這位同學繼續(xù)猜下去,猜中為止);④齊讀;⑤說說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3、指導書寫“忙”字,①學生觀察“忙”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試寫;②師范寫,強調“忄”的寫法;③生再練寫;④同桌互評,把認為寫的好的字打上圈。
    4、再讀古詩在不理解的詞句旁注上“?”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xiàn)”原則,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后讓學生自主選擇去識記字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寫字環(huán)節(jié)我將教師的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xiàn)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后一步把閱讀和質疑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疑,在疑中加強讀。)
    ㈢詩之境,畫中悟。
    剛才有的小朋友對有的詞句不理解,現(xiàn)在請看看這幅圖就會懂了,我把與古詩內容相應的一幅畫出示后,學生便進入了自主探究之中。(“學成于思,思源于疑”。當學生有了疑問后,能使大腦抑制轉為興奮,使他們把知識的學習作為一種“自我需要”,教師則要為他們營造恰當?shù)姆諊?,放手讓他們自主探究?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每一行古詩對應的畫面,學生就會指著草地和黃鶯念“草長鶯飛二月天”,指著楊樹、柳樹念:“拂堤楊柳醉春煙”;指著放風箏的兒童念“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宋代文學家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句話很好地闡述了詩與畫之間的關系。直觀的圖畫能讓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并且彌補學生思維不成熟的缺陷,填補了想像與聯(lián)想的空白。)
    ㈣詩之韻,讀中品
    通過前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初步進入了情境,此時是學生朗讀的最好時機。我設計了讀的三部曲:第一步多種形式合作讀,如表演讀、分行讀、比賽讀、齊讀、評讀(有的讀,有的評價),讀的方式小組可以自主選擇;第二步展示讀,教師要及時點評,并要穿插自己的示范讀);第三步閉眼想像讀。(如果說一堂課是一部由師生共同演奏的樂曲,那么其主旋律應該是讀。尤其是詩歌教學,一定要將讀進行到底,韓愈在《講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中”。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時還需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㈤詩之趣,樂中吟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在學生充分地讀詩后,如果出現(xiàn)一點音樂,可以增加氣氛,加深記性,更重要的是能撥動人的心弦,我選用了一個悠揚的曲子《湖岸黛柳》,此曲的意境、情趣與這首詩相符。我相信當樂聲響起后學生的身心一定都會沉浸其中,他們的讀書聲將與樂曲聲融合在一起,我要把它錄下來,讓他們有成就感。
    ㈥詩之情,玩中感
    我想這時學生的心里早已按捺不住了,他們也多么想出去感受一下放風箏的樂趣啊!這一環(huán)節(jié)剛好滿足了他們的愿望,我要帶他們去附近一個景致相似的地方放風箏。(要感受到放風箏的情趣,必須讓孩子去親自放放風箏,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情境就是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生活之中。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為開闊的天地,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氣息,獲得比教材本身更多的知識,更真的情感。)
    最后布置作業(yè):回家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下節(jié)課舉辦詩歌朗誦會。(新課標前言里講到要求學生具備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這一能力一定要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
    村居教案 篇12
    《清平樂·村居》
    生活清寒貧苦,貧窮而廉潔守節(jié)
    村居教學設計一等獎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
    方志敏一直過著潔白樸素的生活,但是精神卻是"富有"的
    村居公開課教學設計
    清苦貧窮但是內心平靜
    部編版四語下冊《清平樂.村居》教案及反思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內容第一課
    教學目標:
    1、了解詩和詞的區(qū)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誦讀古詩詞、背誦古詩詞
    3、體會古詩詞中表達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古詩詞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詞人筆下的“醉”和“喜”,激發(fā)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1、同學們,開始上課了,前面我們運用了抓關鍵詞的方法學習了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那么,今天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一首詞。這首詞可是最會打仗的秀才將軍辛棄疾寫的哦!
    二、了解作者(觀看短片)
    為什么辛棄疾會被稱為最會打仗的秀才將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視頻介紹。
    三、學習《清平樂.村居》
    (一)區(qū)分詩和詞的不同??矗@就是詞中之龍的秀才將軍辛棄疾。他和著名的蘇軾詩人并稱“蘇辛”,可見他的詞得到了世人高度贊譽,《清平樂.村居》就是流傳極廣風格清新的代表作。這詞和詩,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請同學一起小聲誦讀,認真觀察吧!
    A、題目不同:(詞有兩部分組成)
    B、字數(shù)不同:每一句的字數(shù)不一樣
    C、格式不同
    D、分上闕、下闕
    1、觀看視頻學習
    總結:A、詞也是押韻的(上闕押ao,下闕押ong、eng)
    B、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2、理解重點詞語(剝蓮蓬、亡讀wu),請同學們大聲齊讀下面詞語:
    3、請同學們聽范讀,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好的春居圖吧!請聽范讀,看看誰能聽出這首詞的節(jié)奏來)
    (二)學習上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翁媼?
    1、請同學們抓關鍵詞找出描寫的景物、人物?(茅檐、溪上、吳音、翁媼)
    2、醉是什么意思?(A、陶醉了B、喝著小酒,微微醉了)
    3、醉在哪里呢?(A、醉在好聽的吳地方言,B、醉在“相媚好”的語言中)到底是不是呢?4、讓我們聽聽吳地的方言吧!完成下面練習、展開你豐富的想象:
    答案
    (三)、學習下闕: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抓關鍵詞學習
    動詞特點:鋤、織、剝可以看出大兒:勤勞能干,中兒:心靈手巧,小兒:淘氣可愛(同學們真棒,相信大家已經能把古詩背下來了吧)
    2、不同形式朗讀(學生齊讀,個別讀、小組讀)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大家也知道了詩和詞的區(qū)別,接下來請同學們一齊背誦這首詞吧!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詞
    2、完成練習題
    六、教學反思:
    讀得“自然”。誦讀的自然在于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量。悟得“自然”。聯(lián)系舊知講求自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然地想起學過的詩句,在自然而然中享受知識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附課后練習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一課古詩,除了寫好生字詞,背誦課文等,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了。下面的這套練習題不錯哦!可以叫爸爸媽媽打印出來的,趕緊拿起筆吧!
    附練習題答案
    同學們寫好后就可以對對答案,也可以自打打分,看看自己對課文掌握了多少了。分數(shù)不理想的同學也不要氣餒,繼續(xù)加油!分數(shù)優(yōu)秀的同學也不能驕傲哦!再接再厲繼續(xù)完成后面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