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6的分解教案經典

字號: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1)
    幼兒教育:________
    教師學校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活動目標:
    1經驗將數量為5的項目分為兩部分。
    2、學習念讀5的分合式及算式 。
    活動準備:
    1、”5只兔子頭飾”,兒歌《小白兔白又白》。
    2、1-5數字卡片;分合符號。
    3、學具:每個幼兒五顆棋子。
    4、《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 。
    活動過程:
    1、 準備活動游戲導入:兔子挖蔬菜。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森林里來了兔媽媽和5只小兔子,**兒歌《小白兔白又白》。(教案出自:
    屈老師教案網)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出場。小兔子喜歡吃蘿卜和青菜,兔子媽媽讓小兔子挖蘿卜和蔬菜,請兔子自由分成兩組。請在座的小朋友將分組用分合式表示在黑板上。
    總共分三次。導出今天的活動內容:學習蒙氏數學《5的分解、組合》。
    二、探索操作
    1、感知數的分解、組合。給每個孩子5個棋子,并要求孩子們進行自由分解操作。老師要求個別孩子說出5的分解法。
    2、教師總結幼兒的分組情況。教師演示將五顆從1開始分,將棋子分成兩組,教師將組成形式展現(xiàn)在黑板上。并寫出算式,教幼兒念讀。
    3、教師按照第2步完成5的四種分法,讓幼兒知道5從1開始分一共有四種分法。
    三、游戲體驗:
    1游戲一:每個孩子分發(fā)五只猴子的學習工具進行分解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2、游戲二:做《游戲冊》第五冊第11-12頁的活動。
    大班數學游戲活動教案《中心鞋子大本營》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逐漸形成雙人的概念,盡量根據鞋子的大小、顏色和形狀進行搭配。
    2會聽指令做游戲,養(yǎng)成自己擺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雙鞋子。
    2.爸爸、媽媽、寶寶頭飾各一個。
    3.鞋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猜猜袋子里有什么嗎?
    2、 展示鞋子,讓孩子們觀察寶寶鞋子的形狀特征,如顏色、球等,并感受一雙鞋的概念。
    1.你們穿鞋子了嗎?誰的鞋子好看?讓我看看你的鞋上有什么寶貝?(引導幼兒觀察小花紋)
    2.你腳上有幾只鞋寶寶?它們是一樣的嗎?
    教師小結:我們都有兩只鞋寶寶,它們的顏色、花紋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是一雙鞋子。兩只鞋子就是一雙鞋子。
    三、討論理解
    老師:今天,我還穿了漂亮的鞋子。(出示老師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對
    五、根據標志進行分類活動
    六、師生共同檢查
    八、活動結束
    本文至此結束,感謝您的瀏覽!
    (資料僅供參考)
    **修改即可使用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2)
    教材分析: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分解素因數,首先讓學生自己寫出兩個整數,再要求分別寫成幾個素數乘積的形式,這一過程實際上讓學生初步建立了分解的過程,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只有合數才能分解成幾個素數之積的形式,從而引出分解素因數的概念,很自然地提出如何分解素因數的問題,通過教師的介紹三種常用的方法,特別強調用短除法進行分解,從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方法的多樣性及可選擇性。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實際中始終堅持教師引發(fā)、學生主動、師生共建的設計理念,特別是對概念課的教學,通過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既澄清了學習中的一些模糊認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真正體現(xiàn)二期課改的理念。
    教學目標:1、理解素數、合數、素因數、分解素因數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數的幾種方法,熟練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數。
    2、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對整數的認識,理解整數的多種分類方法的異同,體現(xiàn)分類思想。
    教學重點:分解素因數
    教學難點:素數與分數、合數與偶數概念的辨析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過程
    備注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每位同學寫出兩個整數,然后再將它們寫成幾個素數相乘的形式。(請幾位同學板書)有沒有哪位同學所寫的整數不能寫成幾個素數的乘積?
    由此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素數相乘的形式......)教師總結:引出素因數、分解素因數。
    如何將一個合數分解素因數?
    分解素因數的方法
    1)樹枝分解法
    例:將48、35、60分解素因數
    (圖省略)
    48=
    35=60=
    說明:先將該合數分解成兩個因數之積,再將其中的合數分解,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為止。
    短除法
    例2:把24、35、64分解素因數
    說明: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數的步驟如下:1,2,3。...(見課本)
    特別強調這種方法的解題程序,并且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以達到熟練掌握。
    計算器分解法
    例:將1334分解素因數
    說明:首先用計算器將合數分成兩個整數之積,再分別對兩個整數進行分解,最終化為素數之積的形式。
    探討;
    分解素因數與分解因數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練習:P14練習1、4(2)
    課堂總結:學生學習的感受。
    作業(yè):練習冊。
    學生對于這種分解方法還是比較理解的。
    短除法的結果就是除到最后是素數為止。
    學生獨立做題,然后交流計算方法。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3)
    連減同數解決問題是一年級數學下冊78頁的內容,題目:28個橘子,9個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這道題是對連減的應用,對于算式28-9-9-9=1而言,注重對學生連減思維過程的形成。
    但是從學生解決這道問題的反饋情況看來,多數學生給出了999=27算式,從中知道了可以裝滿9袋,這種方法我應該給予肯定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會用連減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個實際問題,雖然學生沒有用連減,可是確實也解決了這個數學問題呀?能說學生是錯的嗎?我疑惑了,畢竟學生的想法總是多樣的`,我也不能給予否定的態(tài)度。帶著疑惑和不堅定的態(tài)度,我把書上的方法出示,把這種用減法的觀念強加給學生,然后通過2道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疑惑還在心中,不是說提倡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嗎?那么連加在這些問題中到底能不能用呢?畢竟站在學生的角度,和連減相比,喜歡連加算式的學生占大多數。
    帶著疑問,翻看教參。出現(xiàn)這樣的一段話:“在教學時,這些方式不一定全部出現(xiàn),主要意圖在于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能將自己的想法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清楚即可。”是不是說明學生用連加解決這些問題是正確的,畢竟這是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呀。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4)
    【重點領域】科學
    【適應年齡】5—6歲
    【設計意圖】
    本微課通過創(chuàng)設講故事教學情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組合和分解的方法及規(guī)律,然后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達到實踐練習強化的效果。設計結合幼兒實際、動畫演示、角色扮演活動、電影特效、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把教育跟娛樂融合為一體,使幼兒在娛樂中受到教育。
    總體設計思路:設計4個小動物→復習4的組合→引出小貓分魚故事→小魚排列講解5的組合→小貓分魚故事講解5的分解→回顧故事加強理解→做游戲完成練習→延伸知識。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活動為大班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活動,在孩子們學習了4的組合和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的,本節(jié)課主要讓孩子們學會5的組合和分解,并能用一定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幼兒情況分析】
    孩子們學習了4的組合和分解的基礎上,學習5的組合和分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相對能容易一些,再通過故事和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能自主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量為5的物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2、在活動中學習掌握5的組合和分解。
    3、通過感知分解組合的關系,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能學習并掌握5的組合和分解
    【教學難點】
    5的組合和分解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活動操作法、角色扮演法
    【學習方法】
    體驗式學習法、合作式學習法、分享式學習法
    【教學媒體】
    PPT多媒體課件、視頻教學文件、動畫影音、手機、電腦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景導入:四只動物,幫助幼兒復習鞏固4的組合。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有幾只小動物們要來給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小貓”,“小魚”,“小猴”,“小狗”。
    ——復習4的組合,和老師一起讀一讀。
    二、基本部分
    1.以《小貓分魚》的故事為線索,引導幼兒學習5的組合
    ——一天,天氣特別晴朗,小貓來到河邊準備釣魚,數一數河里有幾條小魚?
    ——第一次有1條小魚特別地頑皮,游到了最前面,后面的4條小魚都去追它,大家數下一共有幾條小魚呢?1,2,3,4,5,是5條小魚。
    ——第二次前面有2條小魚,后面3條小魚,也是5條小魚;
    ——第三次前面有3條小魚,后面2條小魚,也是5條小魚;
    ——第四次前面有4條小魚,后面1條小魚,還是5條小魚。
    ——總結:數字1和4合起來就是5,2和3合起來也是5,3和2合起來也是5,4和1合起來同樣還是5。
    2.繼續(xù)探索故事,指導幼兒學習5的分解。
    ——看見河里有這么多的小魚,拿起釣魚竿就開始釣魚,不一會,小貓就釣到了幾條魚,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小貓釣了幾條魚?
    ——小貓想請自己的好朋友小猴和小狗來做客,這5條魚該怎樣分給小猴和小狗呢?
    ——第一次給小猴分1條魚,小狗分4條魚,5可以分成1和4;
    ——第二次給小猴分2條魚,小狗分3條魚,5可以分成2和3;
    ——第三次給小猴分3條魚,小狗分2條魚, 5可以分成3和2;
    ——第四次給小猴分4條魚,小狗分1條魚, 5可以分成4和1;
    ——總結:數字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又可以分成3和2,還可以分成4和1。
    3.找找數字的規(guī)律,回顧所學內容。
    ——讓我們找一找數字的規(guī)律,左邊的數字為1,2,3,4從小到大排列,是逐漸增加的規(guī)律;右邊的數字為4,3,2,1從大到小排列,是逐漸減少規(guī)律;
    ——《小貓分魚》的故事講完了,我們學到了數字5是由4種方法組合和分解而成,分別為1和4,2和3,3和2,4和1,同樣也學到了1,2,3,4為逐漸增加的規(guī)律,4,3,2,1為逐漸減少的規(guī)律。
    4.游戲:《小猴分桃子》
    ——小猴為感謝小貓,摘了一些桃子來,要把桃子分給好朋友小貓和小狗,如何分呢?
    ——玩分桃子的游戲:按照小貓分魚的方法,先把桃子分成兩堆給小猴和小狗,然后分別數一下每一堆的桃子是幾個?
    ——老師扮演小猴,兩位小朋友扮演小貓和小狗玩游戲,并學習相應的記錄方法。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用《小貓分魚》的方法來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分享好吃的東西?
    《寓教于樂—5的組合和分解》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xiàn)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庇纱丝梢姡瑪祵W的教育應該生活化、游戲化。
    本節(jié)活動老師能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來設計活動,目標把握的準確,活動的設計新穎,整個活動輕松、有趣,能用故事和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讓孩子們通過一些練習,也能讓孩子們輕松地掌握5的組合和分解。
    在活動中老師還添加了一些延伸的內容,讓孩子找一找數字的規(guī)律,讓孩子在自己動腦的基礎上也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提升,這也為孩子的幼到小銜接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在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進步。
    當然,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后面練習分桃子的部分,可以采用真實的活動視頻,這樣就能更加真實地反應出孩子對本節(jié)活動掌握的情況,也能讓這節(jié)活動的實效性變得更強。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的一些總結和反思,在以后的活動中我還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讓自己的活動變得更加科學、有趣、操作性和指導性更強。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合作交流學習7的分解與組成,感知數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讓幼兒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共同學習、發(fā)展,充分體驗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快樂。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西瓜、桃子的圖片若干,不同種類的拼插玩具和廢舊材料。
    2、音樂磁帶:《我的朋友在哪里》
    3、顏色或圖案不同的數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拍手游戲:教師采用問答的方式與幼兒一起復習6的組成。
    師: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
    幼兒: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組組長自報家門,教師為每組貼上相應的羊羊貼畫。
    3、師: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師還特別為你們請來了一個朋友(出示數字7),讓數字7作裁判,評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隊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羊羊大戰(zhàn)
    1、數字7裁判為我們每只羊羊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廢舊材料),但是數字7可給你們提要求了:
    (1)請每組幼兒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亂動,先觀察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再把這些物品分成倆份,并說出你分的依據是什么?轉動腦筋,看看哪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結果填寫到記錄表上。
    2、幼兒分組合作進行分解、記錄,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喜羊羊隊材料:桃子圖片;美羊羊隊材料:西瓜圖片;沸羊羊隊材料:金魚圖片;懶羊羊隊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隊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隊材料:各種紙盒(牙膏盒、藥盒、煙盒)。等等
    3、幼兒匯報美羊羊隊:老師,我們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隊:我們組按桃子的種類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隊:我門組的材料都是關于奶的飲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師小結。
    引導幼兒歸納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
    5、數字7裁判評出優(yōu)勝獎,給予鼓勵。
    三、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師發(fā)給每位幼兒一張數字卡片。
    2、找朋友。
    音樂《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兒互相檢查,找到的朋友對不對。
    4、匯報。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們合起來是數字7,我們倆是好朋友。(倆個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們學習了數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們的分解方法有多種,請幼兒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種,你能找到怎樣的規(guī)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教師從幼兒感興趣的動畫片入手,根據幼兒喜好把本班幼兒分成了六組。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中采取分組活動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兒合作意識、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可以萌發(fā)幼兒的競爭意識。(本文.來源:快思.)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一位幼兒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說的說,分的分,寫的寫,真正做到了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游戲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通過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手拿數字卡片邊唱邊找自己的好朋友,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字7的合成過程。
    數學6的分解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義,會用平方差分解因式;知道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首先考慮的方法,再考慮用平方差分解因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平方差特點的辨析,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訓練對平方差公式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逆用乘法公式的過程中,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在分解因式時了解換元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法或已經學過的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正確判斷因式分解的徹底性。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了因式分解的定義,還學習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不具備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當然不是,大家知道因式分解與多項式乘法是互逆關系,能否利用這種關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呢?
    大家先觀察下列式子:
    (1)(x+5)(x—5)=,(2)(3x+y)(3x—y)=,(3)(1+3a)(1—13a)=
    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二)探索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或者與同桌討論。
    引導學生得出:①有兩項組成,②兩項的符號相反,③兩項都可以寫成數或式的平方的形式。
    提問1:能否用語言以及數學公式將其特征表述出來?